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 Networks,MANET)是由一组自治通信节点组成的集合,其路由协议的设计与传统固定网络有很大不同.论文首先介绍了DSDV、DSR、ZRP三种路由协议,然后采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比较这三种路由协议的分组投递率、路由开销、端到端平均时延等性能参数并分析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空间交会中激光搜索跟踪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空间交会是航天领域里非常复杂的飞行过程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激光搜索跟踪技术实现空间交会的方法,它具有雷达、导航和通信的功能,基于此方法建立追踪航天器和目标航天器的激光搜索跟踪系统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能够完成系统指标的计算,此外仿真软件还能够根据设定的场景进行动画演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无线自组网和网络可生存性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阐述了无线自组网可生存性的特殊性及其要求。探讨了可用于增强无线自组网可生存性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功率控制/拓扑控制、自适应技术、网络管理、异构网络互联和安全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地对无线自组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 MAC 协议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一种基于 CDMA 的组播 MAC 协议,详细介绍 MAC 协议并进行了NS仿真参数设置,对仿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该协议的可行性保证了各组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地磁匹配技术及其基本匹配算法仿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一种新的导航技术一地磁匹配技术进行了研究.在介绍了地磁匹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磁匹配技术目前在地磁场模型、地磁传感器和匹配算法等方面已具备的基础和工程应用尚需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重点研究了地磁匹配技术几种基本匹配算法一MAD法、MSD法、NPROD法和HD法,并对其利用MATLAB进行了对比仿真;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匹配精度、匹配运算量和匹配误差收敛性几个性能指标.选择几种匹配算法中的MAD法或MSD法作为地磁匹配算法较好.几种基本匹配算法的仿真分析,对地磁匹配技术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外场景的计算机仿真是导弹预警系统研究的重要环节。首先介绍了红外场景仿真系统整体组成;然后分析了红外场景仿真系统中导弹轨迹数据处理、背景云图变化模拟、卫星姿态扰动模拟以及探测器噪声模拟等关键技术,计提出了具体仿真实现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合成出了部分导弹/背景图像。  相似文献   

7.
基于六自由度模型的弹载计算机闭环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导弹六自由度模型,将弹载计算机置于导弹闭环仿真回路,从而构成对弹载计算机进行考核的半实物仿真方法。通过建立导弹六自由度模型,在分析弹载计算机信号接口和软件特点的基础上,对弹载计算机闭环仿真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通过采用高性能的仿真计算机、实时积分算法、智能化接口设备和基于PCI总线的数据通讯方式几个方面,保证了半实物仿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移动自组网(MANET)是一种不需要基础设施支持的无线网络,具有移动、分布和多跳的特点。网络中的节点具有终端和路由器的双重功能。Ad Hoc的路由技术是影响Ad Hoc网络性能最为关键的因素。文章介绍了移动自组网的特征和当前的发展状况,并归纳了其主要的路由协议。  相似文献   

9.
卫星集群是一类基于星间协同工作的分布式卫星系统,具有空间结构灵活、数据共享、智能服务等特点。针对当前卫星集群网络仿真平台及其路由算法的研究的不足,基于网络仿真软件NS-3与卫星场景分析软件STK,设计了卫星集群生成模块,搭建了更准确、通用且可扩展的卫星集群网络仿真平台。通过同单一的STK卫星轨道数据对比,验证了仿真平台中卫星运动模块的有效性。对AODV(自组网按需距离矢量路由),DSDV(目标序列距离矢量路由)和OLSR(链路状态优化路由)算法应用在卫星集群网络中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OLSR算法在卫星集群网络中性能最优,其分簇和链路状态感知机制可为卫星集群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EWB软件特点和基本操作,并结合数字电路仿真实验实践,介绍了几种数字电路仿真实验实例。  相似文献   

11.
郭欣  张军  张涛 《遥测遥控》2010,(1):41-47
移动卫星网络具有网络节点动态、多波束大覆盖、信息接入机动灵活、卫星节点处理能力受限等特点,目前现有的通用网络仿真软件很难模拟真实的卫星通信网络环境。构建一个移动卫星网络仿真验证系统,包括主控模块、仿真核心模块,以及HLA/STK接口模块等。通过典型案例设计和分析,仿真验证了卫星网络链路层和网络层协议,给出吞吐量、通信时延等仿真结果,从而证明该系统可以为卫星网络的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有效的网络模拟环境。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连接结构减振特性的功率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航天工程领域,减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功率流 理论对航天工程中典型减振连接结构的减振特性进行了研究。针对卫星平台结构的构成,给出了星上减振连接结构通用的子结构描述方案,并基于子结构导纳综合方法推导出规范化的振动功率流计算模型。最后,以某星上仪表板的简化悬挂减振模型为例进行了算例仿真和分析,并从功率流角度解释了减振机理。结果表明,航天器连接结构减振特的功率流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指导和验证减振设计,满足工程上的精度要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月面数字地形构造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月面巡视探测器着陆区域的地形将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对月面数字地形构造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月面典型地形特征石块和撞击坑的分布规律和典型形状进行了分析。其次,说明了数字地形的生成流程。再次,先后利用两种方法确定石块和撞击坑的直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地形。一种方法是根据巡视器的越障能力确定石块和撞击坑直径,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巡视探测器移动性能试验需求;另一种方法是随机生成石块和撞击坑的直径,使生成的地形符合月面的实际情况,不仅可以应用于巡视探测器的移动性能试验,而且也可以应用于路径规划和着陆器着陆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强化学习策略由仿真环境向实际迁移困难的问题,以提高无人机采用无深度信息单目视觉时的行人规避能力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异步深度神经网络结构的跨传感器迁移学习方法。首先,在仿真环境中仅使用虚拟单线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通过基于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得到一个稳定的初级避障策略。其次,用单目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同步采集现实环境中的视觉和深度数据集并逐帧绑定,使用上述初级避障策略对现实数据集进行自动标注,进而训练得到无需激光雷达数据的单目视觉避障策略,实现从虚拟激光雷达到现实单目视觉的跨传感器迁移学习。最后,引入YOLO v3-tiny网络与Resnet18网络组成异步深度神经网络结构,有效提高了存在行人场景下的避障性能。  相似文献   

15.
王鸣涛  周诠  黄普明  黎军 《宇航学报》2010,31(2):440-447
由于OPNET没有提供标准卫星模块和星上路由器模块,这给卫星网络仿真带来一定难度 。针对LEO卫星网络路由算法,提出了一种OPNET路由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主要由卫星网络 域、卫星节点域和路由进程域组成。卫星网络域实现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节点域利用 无线仿真机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路由进程域完成具体算法的实现。为了检验模型的性 能,仿真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星上路由算法。结果表明,提出的仿真模型是正确可行的,且具 有一定的通用性,为卫星通信网络性能的仿真和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外不同类型的微低重力模拟机理、应用方法及特点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基于气悬浮技术的多自由度模拟器的关键技术以及组合应用方法;对各种复杂航天器(包括大型空间机械臂)在微低重力模拟环境下进行的展开、编队、抓捕对接、分离以及在轨服务等典型试验应用进行了系统介绍,同时总结了针对宇航员模拟训练的微低重力环境的实现手段及其特点。最后,展望了微低重力模拟及试验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多项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Group force mobility model and its obstacle avoidance capabi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y mobility models attempt to provide realistic simulation to many real world scenarios. However, existing mobility models, such as RPGM [X. Hong, M. Gerla, G. Pei, C. Chiang, A group mobility model for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in: Proceedings of ACM/IEEE MSWiM’99, Seattle, WA, August 1999, pp. 53–60] and others, fail to address many aspects. These limitations range from mobile node (MN) collision avoidance, obstacle avoidance, and the interaction of MNs within a group. Our research, the group force mobility model (GFMM) [S.A. Williams, D. Huang, A group force mobility model, Appeared at 9th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Simulation Symposium, April 2006], proposes a novel idea which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forces to address many of these limitations. Williams and Huang [A group force mobility model, Appeared at 9th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Simulation Symposium, April 2006] described some of the limitations and drawbacks that many models neglect. This model effectively simulates the interaction of MNs within a group, the interaction of groups to one another, the coherency of a group, and the avoidance of collision with groups, nodes, and obstacle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GFMM and particularly illustrates the GFMM's ability to avoid collision with obstacles, which is a vital property to poss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alistic simulaition. We compare our model with the commonly used RPGM model and provide statistical assessments based on connectivity metrics such as link changed, link duration, and relative speed. All will be detailed and explain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8.
雷达信号处理MTI/MTD的性能分析和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中MTI/MTD的基本原理,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实现MTI/MTD的仿真方法,并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构建了MTI/MTD的仿真模型,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经分析可知,此仿真实现了雷达信号处理中的MTI/MTD,可为雷达系统建模仿真以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和抗干扰技术的研究提供仿真支持。  相似文献   

19.
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半实物仿真系统是通过模拟飞船返回压力环境,将回收程控装置硬件实物接入仿真回路的一个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文章简要介绍了该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结构,重点叙述了该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特有的负压高精度快速调节压力模拟、多通路指令信号处理、混合式网络、多阶段动力学仿真框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We consider possible stages of constructing complex models of the circumterrestrial plasma including both neutral and charged components in their interaction. At the initial stage it is suggested to use as a basis the empirical models of the upper atmosphere and ionosphere. These models have concentrated fundamental data about the near-Earth space (NES) accumulated for several decades of space exploration. The final goal is to construct a prognostic model which would allow one to calculate both long-periodic variations of the NES structure (they can occur over several decades of years and more) and short-period disturbances with a characteristic time of about a day.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results of anthropogenic effects it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imitation mathematical models that should allow one to calculate NES variations which can proceed at various model scenarios of anthropogenic 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