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推力矢量控制与推力矢量喷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推力矢量控制的分类、发展过程,说明了推力矢量控制的重要性,推力矢量控制是未来战斗机提高敏捷性和获得过失速机动的重要手段。介绍了目前世界上航空发达的国家推力矢量控制和推力矢量喷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采用推力矢量控制和推力矢量喷管后使飞机所获得的效益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直接力、推力矢量等控制执行技术在飞行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直接力与推力矢量都具有对飞行器姿态控制效率高、精度好等优点,但推力矢量对姿态控制的响应速度不如直接力响应快,而直接力长时间开启会消耗大量燃料。结合直接力与推力矢量的控制特点,设计了直接力与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策略。以某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飞行器的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以及直接力与推力矢量模型,提出了直接力/矢量推力复合控制技术的分配策略。经仿真验证表明,复合控制方法及控制分配策略使控制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发展,直接力、推力矢量等控制执行技术在飞行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直接力与推力矢量都具有对飞行器姿态控制效率高,精度好等优良特点。直接力在调姿过程中,系统动态过程平稳,但对于大姿态偏差情况下,直接控制的系统调整时间较长;推力矢量控制在面对大姿态偏差情况下,系统调整时间较短,但系统动态过程平稳性较差。本文结合直接力与推力矢量控制特点,设计了直接力与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策略。以某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飞行器的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以及直接力与推力矢量模型,提出了直接力/矢量推力复合控制技术的分配策略。经仿真验证表明,复合控制方法及控制分配策略使控制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用两种方法控制的碟形飞行器,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控制方式。按两执行机构之间的分配关系分为不分配、伪逆控制分配和比例控制分配。考虑执行机构动态,分别设计了三种控制方式下的变结构控制律,并研究了三种控制律下系统的跟踪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比例控制分配法的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针对碟形飞行器复合控制系统中变质量矩控制子系统的响应特点,提出了变质量矩,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的主次分配策略。仿真研究表明,这一分配策略不仅克服了变质量矩控制子系统的扰动影响,而且能够实现变质量矩控制和推力矢量控制两种控制方式的优势互补,达到了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
飞机推力矢量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飞机推力矢量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及国外研究和发展状况,分析了推力矢量技术的作用和效益,提出了在推进、气动、控制和飞机总体设计领域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我国开展此项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力矢量控制对飞机操稳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典型飞机研究了推力矢量控制对飞机纵向和横航向操纵性、稳定性的改善作用,分别确定了俯仰推力矢量控制和偏航推力矢量控制与常规气动操纵面之间的交联关系,并且利用此关系和推力矢量飞机的动力学模型在过失速区域内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推力矢量控制可使飞机的飞行包线有较大扩展,在大迎角情况下使飞机的操稳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鸭翼与推力矢量控制能够很好地配合对飞机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建立推力矢量飞机数学模型,分析其平衡状态的基本特征,利用连续算法对其平衡面进行计算,以及对其仿真结果比较分析,介绍推力矢量技术的发展状况,从而全面理解推力矢量系统配置下飞机的优越机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借用生物学概念,首次提出了复合控制的共栖现象概念,并对碟式飞行器复合控制中产生的两类共栖现象进行了仿真研究,比较了与生物共栖的相似点,指出了共栖现象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结合某型发动机推力矢量喷管研制的实际工作,确定了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的控制方案,建立了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此作了数字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某型发动机推力矢量喷管控制方案是可行的,可满足发动机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碟形飞行器复合控制系统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多输入系统,通过对碟形飞行器所受合外力和力矩的分析并根据纵向运动假设得到碟形飞行器纵向运动简化方程,进行小偏差线性化得到纵向通道变质量矩/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线性化方程。针对两类执行机构如何协调控制这一难题,文章采用控制分配思想在结构上对碟形飞行器复合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分别采用了广义逆控制分配方法和基于二次规划的直接最优分配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分配方法能有效地协调两类执行机构的控制,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涡扇加力和多功能推力矢量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鹤鸣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1,14(1):4-9
从加力燃烧室的技术现状、发展需求和制约条件等三方面与主燃烧室进行对比并作全面分析,同时,从来流的温度和压力条件阐述了隐身技术和高膨胀比可调喷管、推力矢量控制的需求。中指出在未来看得见的时间内,加力部件不仅不会取消,而且还会在功能上有新的发展。加力部件上出现新技术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常规双层加力、游流加以及采用射流控制或其他新的控制方法的多功能推力矢量装置将很可能出现。本分析可供预先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推力矢量战机存在的执行机构冗余和气动/矢量操纵面协调控制问题,基于过驱动控制理论及控制分配理论,
提出一种基于基排序的操纵面调度管理分配算法。综合推力矢量飞机各型操纵面的物理特性差异、转矩可达集大小、推力矢量工
作时间限制等因素,划分基控制组。采用优先级为主气动控制组、辅助气动控制组、推力矢量控制组的3级串接链分配构型,按指
令幅值依序调度各级操纵面。结果表明:算法分配过程清晰灵活,飞行控制品质优良,对飞行任务与操纵面故障适应性强,可保证
战机高效完成各项任务。相较于传统伪逆方案,新算法在典型“眼镜蛇”机动过程中,削减矢量偏转工作时长超50%,降低最大偏
转角超3°。该算法可规避传统分配方法无差别调度气动/矢量操纵面的缺陷,优化推力矢量启用时间,有效解决飞机操纵能力扩
展与矢量装置寿命平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逆流推力矢量喷管基本流动特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对逆流方案中喷管气动性能的研究验证了逆流推力矢量方案的可行性。在非矢量状态下主喷管出口截面上的流量系数和推力系数分别达到99.2%和98.8%;矢量化状态下最大推力矢量角超过了20°,而推力系数与非矢量状态下的比较下降不超过3.7%,且最大抽吸二次流量比仅为2.1%。此外,对该方案中一些基本的流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抽吸二次流量比与推力矢量角的变化关系所揭示的流场结构,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同时揭示了逆流剪切层强烈的湍动特性和大涡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