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神七奋起凌云志,天苍地阔两相知。犹忆奥运惊四海,秋风华夏企旧时"(张磊峰作)。奥运盛事刚过后的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太空出舱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人向着浩渺的宇宙迈出了第一步,撼天历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步等待了千年。五年前,航天英雄杨利伟代表中国人执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这一步,我们等待了千年。而今天,神舟七号完成太空出舱,实现了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这一步,我们同样等待了千年。  相似文献   

2.
浩淼的太空装点着无数人的梦,当航天员在太空遨游或漫步时,我们不禁去想象生活在太空是怎样一番情景,又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国际空间站第33期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萨尼塔威廉姆斯(suniWilliams)值守国际空间站期间,与我们分享了一次“受挫”的太空出舱活动全过程。尽管数天后她和同事再次进行出舱活动时顺利完成了未完的任务,但那次出舱活动的失败以及为再次出舱的准备过程都更直观、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别样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3.
蒋秀芝 《航天员》2008,(1):74-77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航天员阿里克谢·列昂诺夫(Aleksei Leonov)走出了"上升"2号飞船,从而成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在太空的出舱活动。这次太空出舱活动使理论付诸实践.从此真正打开了太空的大门。在我国"神七"即将发射、进行太空出舱活动之际.本栏目将分上下两篇对前苏联,也是对全人类的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进行展示和回顾。  相似文献   

4.
诏曰 《航天员》2009,(4):78-79
在千变万化,甚至瞬息万变的地球生存空间里,人们的好奇之心得不14充分的满足、探索脚步也不会止步,这样,我们就把眼光投向了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并且设想着有天能听到来自太空其他生命的友好之声,我们航天、出舱、探月、遥步像更深的空间迈进是的,地球人不愿独享宇宙,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征服太空的旅程中,航天员走出密闭的座舱,到太空中和到其它星球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航天活动之一。在载人航天的不同时期,出舱活动的目的也不同。在载人航天初期,出舱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人能否在宇宙真空中生存和工作,了解需要提供哪些装备和条件才能保证出舱活动的顺利进  相似文献   

6.
吴轩  吴斌 《航天员》2014,(6):66-69
太空并非“仙境”,而是险境。高真空、强辐射,巨大的温差,以及空间碎片威胁等,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航天员想要出舱作业,可谓困难重重,危险万分。但舱外航天服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它构成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生命方舟”,可以说是穿在航天员身上的最小的“载人航天器”。不过,在出舱前,要穿戴好这个“航天器”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一凡 《航天》2009,(3):4-7
2009年2月9日,美国“铱”通信卫星星座的33号卫星和俄罗斯的报废卫星“宇宙2251”在780千米高度相撞,两星顿时化为两团碎片云,继续在轨道上飞行。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发生正式的卫星相撞,给外层空间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空间碎片也俗称太空垃圾,本文将同时使用这两个称呼。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第一次出舱活动是在1965年“上升-2”飞船飞行中由俄罗斯航天员列昂诺夫进行的。1969年1月俄罗斯人第二次出舱,两名乘员从“联盟-5”转移到“联盟-4”飞船中。第一次出舱活动仅持续了12min,第二次出舱活动增加到37min。稍后,在1977~1986年间,俄罗斯从“礼炮-6”和“礼炮-7”空间站的飞行中取得了大量的出舱活动经验。在实现这些长期航天飞行计划中,  相似文献   

9.
钱航 《航天员》2013,(2):66-68
当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进入太空第一次俯视地球时,她被这“比仙境还美”的地球家园深深吸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太空赏地景的“殊荣”只属于遨游太空的航天员。然而,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连中学生们都能够一睹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芳容”,这要归功于EarthKAM计划。EarthKAM计划是NASA发起的一项太空教育项目,旨在借助国际空间站资源让中学生能更好地探索地球知识。该项目仍在继续,我们也一起来参与吧!  相似文献   

10.
水客 《航天员》2008,(5):42-44
太空出舱,航天员在出门之前一定要身穿舱外服,以适应那很不友好的太空环境。而航天员在轨组装与检查到穿上舱外服,却远不似人们打开衣箱取出衣服穿上那么简单。我们已经在电视中看见,神七飞行时轨道舱内,翟志刚与刘伯明进行舱外服在轨组装与检查的情景,它扎扎实实地花了两人长达15个小时的时间,也耗费了他们不少的体力。但这还只是太空出舱前的一部分任务。事实上,要在太空中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就不只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确切地说,它还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完成一系列繁琐的操作,并且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因而要求航天员在上天之前勤学苦练,熟练掌握其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1.
《卫星应用》2008,16(4)
五星红旗飘扬太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9月28日,我国航天员在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我们向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英雄的航天员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支持和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2.
安慧 《航天》2011,(5):36-39
在纪念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时候,回顾美国载人航天近30年的历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载人航天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让我们为载人航天发展的曲折和艰辛而感叹!  相似文献   

13.
引言 1965年3月18日在“上升-2”号载人飞船飞行中,A.A.列昂诺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人类出舱活动。前苏联航天员第二次走向广阔的太空是在1969年1月16日,是两名“联盟-5”号载人飞船的乘员向“联盟-4”号飞船过渡时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来自法国的克洛迪两次参加太空飞行,而且是第一个飞赴国际空间站的女航天员。1996年8月17日,她乘"联盟"TM-24号飞船升空,她说:"飞船在返航时,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我就像骑在狂奔的马背上一样,所有的东西都在旋转,着陆出舱时,我的腿脚发软,3个小时后才恢复正常。"2001年10月21日,克洛迪再次进入太空,成为欧盟国家第一位两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并担任"联盟"号飞船的指令长,也是第一位担任此职务的欧洲女性。克洛迪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让·皮埃尔是同行,也是欧洲宇航中心主任,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克洛迪业余时间喜欢绘画和雕刻,只不过她常说:"我现在基本没有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15.
1961年4月12日,在人类航天史上,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天。这一天,苏联东方1号载人飞船在哈萨克中部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船飞行108分钟后,于萨拉托夫州捷尔诺夫卡区斯梅洛夫村附近着陆,其间共飞行40868.6千米,最大飞行高度327千米。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该飞船上的唯一乘员,从此便像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作为第一位飞上太空的人而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6.
太空减压病     
张静雪 《航天员》2010,(4):69-69
我们知道.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首先要在气闸舱内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其中一项是呼吸纯氧,以预防太空减压病的发生,那么.什么是太空减压病呢?  相似文献   

17.
雨水 《航天》2014,(1):64-64,F0003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乘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飞船在轨飞行15天,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手控交会对接,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和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6日8时07分,飞船按计划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出舱,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在太空中行走,进行了19分35秒。尽管时间不长,但它的意义非常深远。因为航天员出舱的成功,以及在太空中进行工作,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也为未来在太空建立空间站奠定了基础。因此"神舟七号"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沈羡云 《航天》2014,(5):31-35
请看一看下面这张图吧!这是一张通过电脑生成的地球周围太空垃圾图。图中,我们美丽的地球被一层层紧箍咒样的太空垃圾包围着,失去了它往日的风采。多达50万个人造太空垃圾以每秒8.05千米的速度围绕地球运行,它们随时可能撞击飞船,造成船毁人亡,毁坏价值连城的卫星,造成太空垃圾泛滥,更可能威胁到出舱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李黎峰 《航天员》2008,(5):14-19
时间定格在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身穿"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漫步太空,举国欢腾,世界为之震撼。航天员返回后,我们采访了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的领军人物——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博士,听他为我们讲述神七飞天背后,航天员系统攻坚克难的感受和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