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耗氧型惰化系统惰化原理,建立了绿色低温催化惰化系统(3CGIS)的AMESim仿真模型,研究了绿色低温催化惰化系统抽吸气流量对惰化时间的影响,以及飞行包线内燃油箱气相空间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飞行包线内燃油箱气相空间氧气体积分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得到抽吸气流量与惰化时间近似呈反比关系;当惰化时间一定时,抽吸气流量随载油率的降低而增加;针对下降阶段燃油箱气相空间氧气体积分数可能超过12%,提出一种双流量惰化模式设计方法,可保证氧气体积分数在整个飞行包线内低于12%。仿真结果为绿色低温催化惰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温度是燃油箱耗氧惰化系统适航符合性验证过程中重要指标。基于MATLAB Simulink软件,建立了飞机燃油箱耗氧型惰化系统油箱部件的传质传热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惰化系统抽气流量和出口温度对飞机燃油箱气相空间节点温度和燃油节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飞机燃油箱传质传热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随着惰化系统抽气流量的增加和惰化系统出口温度的升高,气相空间节点温度随之升高但对燃油节点温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气体分配方式对民机多隔仓燃油箱惰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假设燃油箱整体和各隔仓无质量堆积的前提下,建立了一种可根据压力差自动确定流动方向和流量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迭代法计算的步骤,然后采用微元法获得了惰化过程中各隔仓体积氧浓度随换气次数的关系.以波音747中央翼油箱为对象,与国外文献中公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以国产某型客机中央翼燃油箱为研究对象,给出了4种不同的富氮气体进气孔设置及2种气体分配方式,比较了它们对惰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将富氮气体按体积平均方式通入所有的隔仓具有最好的惰化效果,而将进气孔口设置在外侧隔仓并单独进气的惰化效果最差,而且在中部对称位置的隔仓上设置进气孔优于非对称位置设置进气孔.  相似文献   

4.
飞行包线下燃油箱耗氧型催化惰化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新型耗氧催化惰化系统部件设计提供输入参数,在提出低温可控耗氧催化惰化系统流程基础上,以燃油箱出口抽吸流量为基准,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系统流程模型。以中央燃油箱为对象,仿真研究了全飞行包线下惰化系统的重要性能变化,以及关键参数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惰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氧体积分数,如在初始满载、催化效率0.5、风机抽吸流量60 L/min条件下,24 min后氧体积分数即降至12%以下;在飞行过程中,燃油箱气相氧氧体积分数在下降及进场阶段上升,其他阶段均呈下降趋势;催化效率越高、风机抽吸流量越大,所需惰化时间越小,且催化效率一定时,达到相同惰化时间,初始空载时所需风机抽吸流量最大。应按最不利的空载工况来设计耗氧型催化惰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燃油箱耗氧惰化与中空膜惰化的数值模拟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耗氧型惰化系统燃油箱上部空间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规律的问题,对耗氧型惰化系统的反应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CFD方法对机载绿色惰化气体产生系统(GOBIGGS)系统和机载惰化气体产生系统(OBIGGS)的惰化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耗氧型惰化系统抽吸气的体积流量与中空膜惰化产生的富氮气体(NEA)体积流量相同时,耗氧型惰化系统不仅惰化时间短,而且能将燃油箱的O2摩尔分数降至更低。同时耗氧型惰化系统的惰化效果与相同体积流量下NEA0(100%N2)的中空膜惰化效果相近。另外,耗氧型惰化系统使燃油箱气相空间上部O2摩尔分数大于下部O2摩尔分数,中空膜惰化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以某直升机机载中空纤维膜惰化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电控阀控温和变频风扇控温2种系统。基于AMESim平台以分离膜数学模型计算数据为基础,搭建机载惰化系统,在飞行包线下,研究了2种温控模式的控温效果、不同飞行阶段的惰化系统性能变化及关键参数对其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电控阀控温系统在整个飞行过程均能将引气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90℃,在起飞之后富氮气体(NEA)氮体积分数全程维持在91.5%~96.4%之间,所需引气流量为40~243 kg/h,空载燃油箱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可在180 s内降至9%,且保持全程低于9%;变频风扇控温系统在满足爬升、加速、俯冲高温阶段控温惰化要求的选型前提下,在低速、高速巡航阶段,引气被过度冷却至0℃左右,虽然所需引气流量低至26 kg/h,但NEA氮体积分数大幅下降至81%,燃油箱气相空间氧体积分数高达18%,在巡航阶段,飞行速度越大,引气温降越大,且巡航高度越低,为满足控温效果所需的最低巡航速度越低。  相似文献   

7.
实时、准确地测量出飞机各油箱的剩余油量,对飞机飞行安全十分重要.为了提高飞机燃油的测量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燃油测量传感器优化布局方法.首先,引入燃油实体的概念,建立了某机翼复杂、带隔断多腔油箱CAD模型及箱内燃油实体模型;其次,基于Unigraphics NX(UG)二次开发,完成了飞机不同姿态下、复杂不规则多腔油箱燃油体积的解算;再次,提出了飞机油箱最大燃油可测区(LMR)的概念,并以此作为优化目标进行传感器优化布局;最后,引入可设置边界距离因子(BDF),解决了传感器布局时与油箱壁距离过近的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多根燃油传感器的布局,可以不受油箱形状和大小的限制,有效避开了油箱内部的干涉区域,保证不同飞行姿态下油量测量的连续性,并使得飞机燃油的可测范围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机载惰化用中空纤维膜组件具有分离效率高、安全稳定、结构紧凑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经济高效的飞机燃油箱惰化设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某中空纤维膜组件壳程气体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更改膜丝束间距、膜丝束入口速度、膜丝束流量、膜丝束排布方式及飞行高度,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组件轴向各截面的气体流动分布,并提出无量纲参数截面平均速度比来描述气体流动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保持入口气体流动速度一定时,平均速度比值随着膜丝束间距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在膜丝束间距为1.5倍膜丝半径时达到最小值, 在保持入口流量一定时,壳程气体流动有着相同的规律;在保持膜丝束填充数量不变时,均匀排布比不均匀排布的平均速度比值更小;保持膜丝束间距不变时,入口速度对平均速度比值影响不大;飞行高度对组件壳程气体分布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膜组件内壁处。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飞机大尺寸零部件检测的应用日益广泛,合理规划测量点数量和分布以精确地描述待测特征已成为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复杂曲线曲面的测量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确定性表达的测量点差异性规划方法。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理论精确拟合自由曲线,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综合优化控制点及权因子,构建高精度的拟合曲线。提出了面向曲率特性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布点策略,结合曲面特性建立完整、高效的测量点规划流程。基于CAA模块程序化实现了测量点规划方法,并以试验件为验证对象,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模型在解析遥感图像时,小尺寸目标和目标边界存在分割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U型网络模型SGE-Unet。该模型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加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融合空间组增强注意力,提升模型对上下文语义信息的解析能力;采用中值频率平衡交叉熵损失函数抑制类别分布不均衡的影响。在2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SGE-Unet的整体准确率、平均交并比、■分数和Kappa系数均高于主流模型,Vaihingen数据集中小尺寸目标车的交并比和F1分数分别为0.719和0.901,比次优模型提升了16%和11%,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更精准地分割小尺寸目标及目标边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流的遥感图像重建算法。首先,在Glow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改进后的RRDB架构用于低分辨率图像特征提取,通过构建更多层和连接以提升训练的稳定性。然后,以一种纯数据驱动的流模型来训练分布的参数,通过最大化负的对数似然的方法进行优化,得到该算法的损失函数。实验证明该模型在网络训练过程中能够快速达到稳定收敛的状态,且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用重建出的图像质量对比SRCNN、SRGAN、ESRGAN,经过测试后发现,提出的算法远远优于SRCNN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也有明显优势。重建出的图像不仅在指标上有所提升,例如与SRCNN相比,PSRN和SSIM分别提升了15%和40%,且人眼观察时有更高的清晰度,高频细节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