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扬 《国际太空》1992,(10):9-11
1985年1月8日从宇宙科学研究所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的先驱(MS-T5)哈雷彗星探测器,于1986年3月11日到达约700万km处接近哈雷彗星,在取得珍贵的观测数据之后绕太阳运行轨道继续航行。先驱探测器上搭载的探测行星间磁场、等离子体波动、太阳风的3种科学观测仪器,都工作正常。宇宙科学研究所将1990年1月24日发射的飞天工程实验卫星绕行星变轨技术,应用到先驱探测器上,即1992年1月8日,通过地球引力场改变先驱探测器轨道。  相似文献   

2.
张生 《飞碟探索》2012,(2):14-14
最新的研究发现古希腊人可能在公元前466年就观测到了哈雷彗星,这项研究将哈雷彗星的最早观测记录提前了200年。研究表明哈雷彗星造访地球时希腊北部正在遭受一次陨石袭击,这一发现使人们对彗星有了新的认识。此项研  相似文献   

3.
恐怖的哈雷彗星(1910年) 1910年,哈雷彗星在夜空中成为一个壮观的天体.5月19日,哈雷彗星的尾巴开始扫过地球,它的尾巴异乎寻常的接近于地球,长达3861.6万千米的尾部在地球运行轨道上停留了6个小时.有些人神经非常紧张,担心彗星的尾巴会释放宇宙毒气,所以赶紧关上自己家里的门窗.事实上,彗星的尾巴几乎是一种纯粹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提出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由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平台)和低倾角轨道卫星(地球探测器)组成。地球观测系统将大大丰富我们关于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静止轨道观测台(GEO)则是另一类重要的地球观测系统,有着近地轨道观测卫星所没有的特点,它也将成为“行星地球使命”计划的组成部分。静止轨道观测卫星定点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某一点。利用多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观测网可实现近全球、24小时连续覆盖,与“行星地球使命”的其他观测卫星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欲在1994年用H2火箭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后,于1997年再发射新的极轨道平台型卫星(JPOPS),旨在用各种遥感器观测地球环境。后者从1990年开始进入概念确定研究。新的地球观测卫星重5吨,在800公里高度的极轨道上运行,周期100分钟。平台型卫星将保留卫星公用舱的主要功能,其中有温控系统和电源系统。该先进地球观测卫星除保留原来的2种遥感器外,还选定了6种星上用的遥感器。这6种遥感器是:  相似文献   

6.
1979年6月7日,苏联帮助印度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该卫星进入512×557公里的轨道,倾角为50.7度,周期为95.15分,与预定轨道(525公里高,51度倾角)非常接近。由于星上某些设备的调试迟缓以及印度在去年遭到的国内困难,尽管有苏联技术人员的协助,地球观测卫星仍推迟发射将近一年。该卫星重量为442公斤,设计寿命为一年。星上装有一台两通道的电视摄像机和一台两通道的  相似文献   

7.
继苏联“维加A和B”及日本“行星A”哈雷彗星探测器之后,欧空局1985年7月也将发射一颗“乔托”探测卫星,在1986年3月13—14日与哈雷彗星会合。卫星在与彗星会合时离地球距离约一个天文单位(150,000,000公里)。它将进行十项实验。在四个小时相会期间将拍摄彗发和核心照片。  相似文献   

8.
肖东 《飞碟探索》2012,(2):12-13
说到彗星,就不能不谈谈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正式的名称是1P/Halley)是最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每隔75年或76年就能从地球上看见,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可能以裸眼看  相似文献   

9.
日本海洋观测卫星“MOS—1”已于1987年2月19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顺利地进入极轨道。此卫星被命为“桃花一号”。2月23日,宇宙开发事业团地球观测中心,首次接收到了该星发回的良好的图像资料,25日公开发表了利用可见光近红外辐射计观测的长崎县大村湾地区图像,东西长40公里,南北长36公里,图像上能分辨出长崎机  相似文献   

10.
<正>3月31日23时5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呼啸着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一刻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颗星正式开启征程。中继卫星主要是服务于航天器的卫星。通俗地讲,中继卫星就是一个位于36000公里上空的数据中转站,可以"居高临下"观测在中低轨道运行的  相似文献   

11.
欧空局决定,预定在1993年发射的红外空间观测卫星(ISO)将采用24小时轨道取代原计划的12小时轨道。新轨道的数据是:远地点7000公里,近地点1000公里,倾角5度。采用较高轨道的原因是,在新轨道中,ISO的75%的工作时间将飞行在范·艾伦辐射带之外,这将大大减小因吸收质子和电子而对灵敏的红外探测器造成的影响。辐射背景的减小将极大地改进这台仪器的灵敏度。采用较高轨道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缩短ISO接近地球飞行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欧洲空间局的“乔托”(Giotto)飞行器和地球之间建立了高增益的通信链路,这条链路约有7亿公里。该飞行器在今年3月13日探测哈雷彗星时,传输了探测数据。飞行器正确的定向和高增益消旋天线,使无线电波束始终指向地球。乔托飞行器在位于西德达姆斯丹特欧空局地面站控制下,所有系统都工作正常。它  相似文献   

13.
由于哈雷彗星将于1986年返回太阳系,因此,苏联和日本均在准备发射哈雷彗星探测卫星。苏联将于1984年12月22日至28日期间发射两颗相同的卫星,先把金星再入探测器送到金星附近(于1985年6月14日~22日到达并展开)之后,利用金星重力场进行变轨飞行,以便于1986年与哈雷彗星相遇。第一颗星将于1986年3月8日与哈雷彗星相遇,第二颗星大约晚一星期,相遇时速度约为77公里/秒,距离分别为1万公里和3000公里。卫星采用三轴稳定,主要特点是太阳电池帆板大,天线增益高,有一个  相似文献   

14.
航宇局计划于1983年底派航天飞机宇航员在轨道上修理早已失灵的太阳峰年卫星。这颗太阳监视卫星是1980年2月发射的,由于电子设备故障,于1981年1月停止工作。目前该卫星正在540多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以每秒0.8—0.9度绕其长轴旋转着,轨道高度逐渐降低。为使太阳峰年卫星得到及时修理使其继续执行观测任务到1986年,航  相似文献   

15.
微光相机     
〔据西德英文版《道尔尼邮报》1979年3月号报道〕微光相机是美国航宇局的空间望远镜观测极微弱宇宙物体用的科学仪器。1983年空间望远镜将用航天飞机发射到距地面500—600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在这样的高度上执行观测任务时,可以不受大气干扰。由于航天飞机载人,所以必要时能在轨道上对该装置进行维修或更换科学仪器。望远镜还能由航天飞机在空间捕获,然后送回到地面。  相似文献   

16.
短讯     
短讯老卫星在观测彗木碰撞中作用独特法新社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1994年7月20日电,名为国际紫外线探测器的一架卫星望远镜是1978年被发射至南极上空轨道的,它装备一台直径45厘米的望远镜,由于这个探测器的轨道平均距地球中心3.5万公里,因此,戈达德航天...  相似文献   

17.
1986年是人类第一次使用探测器观测哈雷彗星的一年。相隔76年才来一次的哈雷彗星不但给人类带来有关太阳系起源的知识,而且推动了行星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它为人类提供了共同的和平目标,使日本、美国、苏联、欧洲的宇宙研究工作实现了国际合作。日本也以宇宙科学研究为中心使用自己的技术把两个行星探测器“先驱”和“行星-A”送入轨道。由日本的这两个探测器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于1981年8月3日发射的动力探险者-1和-2科学卫星,最近发回了北极光的最新照片。动力探险者-1的轨道是近地点354公里、远地点24,0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星上装有3台可见光-紫外扫描光度计,首次从空间拍摄并发回了北极光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北极光很强,在活动最强烈时约是地球直径的三分之一。这种现象至今还只有在高空中和在出现强大的大气帷幔时才能观测到。  相似文献   

19.
<正> 地球观测卫星利用星上遥感设备对地球进行观测,以获取各种地面信息.这种卫星通常选取太阳同步兼回归轨道.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动的卫星在相同的地方时经过观测区域,卫星摄影时,太阳高度角基本相同;选取回归轨道,其目的是使卫星在运行一个回归周期以后,又重复原先的地面轨迹,这就可以满足用户对同一目标多次重复观测的要求.美国陆地卫星、泰罗斯、依托斯、雨云及法国的地球资源卫星均设计为这样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1986年日本开始研制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在1980年拟定计划时就确定卫星上装配一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接着在方案设计时,增加了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从那时起开始研究卫星上主要观测仪器—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地面处理卫星图象设备。卫星特性与分系统卫星总重1.4吨(星上分系统重785.6公斤,观测仪器466.1公斤,连接器55公斤,余量93.3公斤)。卫星轨道为57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地面轨迹重复周期为44天。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