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CARDC近期结合新型跨声速风洞对引射器进行试验研究的情况。研究表明:当采用中压气源(25×105Pa)为动力源时,设计合理的多喷嘴引射器在获得跨声速风洞(M=0.45~1.2)需要的增压比前提下,消耗的中压气源空气流量较目前国内常用的二元引射器成倍下降,引射后混合气体流量与消耗的气源气体流量之比可达3~6;气流噪声随喷嘴个数增加而下降;大型风洞的多喷嘴引射器喷嘴个数≥16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引射器混合室优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混合室优化设计对超声速引射器引射性能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常温空气介质情况下引射器混合室不同设计参数试验件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针对单喷嘴和多喷嘴引射器混合室收缩段长度、平直段长度及平直段截面直径等参数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初步研究表明:多喷嘴引射器引射性能优于单喷嘴引射器,但多喷嘴引射器启动性能低于单喷嘴引射器;在引射器能正常启动的前提下,平直段直径越小,引射器性能更优;收缩段长度主要影响主、被动气流的混合效果,平直段长度主要影响引射器的启动性能,因此对混合室收缩段和平直段长度尺寸的设计需要根据引射器型式(单喷嘴或多喷嘴)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3.
波瓣喷管引射器具有高效的引射掺混特性。非轴对称波瓣喷管引射器的引射特性与轴对称波瓣喷管引射器有所不同。本文对六波瓣的非轴对称喷管引射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了该引射器的引射流量比与主流温度的关系,混合管动量修正系数及其工作特性曲线。最后通过分析得出了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的理论工作特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CAAA)FD-07风洞为对象,进行了马赫数5~6时两级超声速引射器气动性能试验研究。通过二级引射器单级调试、两级引射器联调、主-次流混合调试,获得了引射器运行时的相关数据。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FD-07风洞引射器马赫数5~6试验中,一级引射器运行压力0.8MPa、二级引射器运行压力1.0MPa时,引射器运行效率较高,中压气源消耗较少;(2)超声速引射器用于维持风洞运行压比,而风洞驻室低压环境(即试验模拟高度能力)主要由主气流状态决定,与引射器关系不大;(3)一级超声速引射器能对主气流干扰、二级超声速引射气流干扰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进一步明确了FD-07风洞引射器的运行状态,优化了引射器运行压力方案。  相似文献   

5.
使用丙酮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喷嘴的混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示踪粒子及激励波长选择时的注意事项,对丙酮的光物理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对直流离心喷嘴进行了6种速度比的气-气混合实验研究,得到了喷嘴下游区域的浓度分布和混合比分布情况,发现喷嘴存在临界混合速度比vr相似文献   

6.
多喷管引射器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气体动力学原理,推导了超音速多喷管引射器引射系数的计算公式。针对某型号发动机进气防砂滤清砂引射器,进行了性能特性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主次流压比降低、温度比增大,混合管与主喷管截面积比增大以及混合管长径比增大,引射系数均随着增大。在相同工况条件下,Lm/Dm<7.0时,多喷管引射系数比当量收缩单喷管的引射系数大,且Lm/Dm越小,两者相差越大。理论计算和测试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国产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对结构的减振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复合材料的阻尼机理与均质的各向同性材料有很大不同。利用瞬态冲击振动梁法得到了不同树脂基体、不同纤维铺层角国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动态特性数据,并提取了模态频率与模态损耗因子,研究了树脂基体材料和纤维铺层角对复合材料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研究了材料的阻尼性能随着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603基体的复合材料比605基体及606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模态损耗因子;同样的基体,增大铺层角,结构柔度增大,损耗因子也增大;随着振动频率变化,在某一频率下,模态损耗因子出现了峰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气体热力学理论和等压引射器设计理论方法,提出了高温燃气热力学参数计算方法,研制了基于高温燃气引射的超声速引射器试验平台。通过引射器与燃气发生器的对接实验,研究了零引射和被引射气流引射两种状态下的工作性能以及引射气流温度变化对工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被引射气流流量360 g/s时,入口总压达到3.89 kPa,优于设计指标4 kPa;引射气流温度在低于设计值100 K范围内的变化对引射器的工作性能不会造成影响。实验验证了基于高温燃气引射的超声速引射器性能计算分析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可靠性,相关研究结果为燃气发生器参数优化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可压缩完全N S方程出发,采用NND差分格式和七组分八反应H2-Air化学燃烧模型,对脉冲式燃料喷射的二维凹槽超声速燃烧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等流量喷射的条件下,对一种连续式和两种脉冲式燃料喷射流动做了分析比较,两种脉冲具有相同的频率和不同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与周期的比例分别为RT=1/4和1/2。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维CFD数值计算,揭示弯曲混合管-渡瓣喷管构成的引射混合系统内流场特性,分析了引射系统主要结构参数对引射混合器性能产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混合管的弯曲,迫使主流发生偏转,高速主流对壁面冲击,造成近壁面以及混合管内的静压升高,故降低了系统引射流量;高温核心主流随着弯曲引起的二次流向弯管外侧运动,继而向两侧运动,温度等值线最终呈马鞍状.混合管弯曲角度对引射系数影响很大,弯曲角度的增加造成引射流量的迅速减小.弯曲角度大于40°后,混合管出口的热混合效率急剧降低.渡瓣瓣宽增加引起混合管截面比减小和主流速度减小,导致引射流量比的急剧减小.随着波瓣扩张角的增大,引射流量比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
脉冲爆震发动机喷管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直管脉冲爆震发动机上安装不同类型的喷管,利用推力传感器测量了不同频率下发动机的瞬态推力和平均推力.结果表明:台架对瞬态推力的测量结果具有明显影响,推力峰值明显落后于推力壁压力峰值,而且随频率的变化推力峰值的大小发生明显的变化;发动机平均推力随频率的增加呈非线性递增,与没有喷管的发动机平均推力相比,收敛引射组合喷管增推比最高,其次是收敛喷管,扩张喷管在较低的工作频率下能够增推,但是在较高的频率下扩张喷管会产生较明显的负推力.收敛喷管在高频工作时增推比有所下降.引射喷管位于发动机出口截面下游-0.3~1倍发动机出口直径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增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喷嘴结构对空化起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空化和空蚀现象对物体的破坏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利用其强大的破坏作用来提高清洗、切割和钻探的效率,其效果将是非常显著的。实验研究了锥形喷嘴、自振空化喷嘴和双射流喷嘴在不同围压下的空化起始能力,结果表明喷嘴结构对空化起始能力影响明显,在高围压条件下,自振空化喷嘴和双射流喷嘴比普通锥形喷嘴有更大的起始空化数,起始空化数大都在1.0以上,而锥形喷嘴最大仅为0.43。  相似文献   

13.
推力特性是发动机的重要特性,也是评价发动机喷管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而发动机的推力特性会随高度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同时,喷管型面和结构形式,也是影响其推力特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和优化发动机喷管的结构形式和型面,改善和提高喷管的性能.为了研究分析双钟形喷管和塞式喷管的高度补偿特性,需要进行地面模拟试验.为满足在FD-20A风洞中进行高度补偿喷管试验的需要,开展了高度补偿冷态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对在冷态模拟条件下的喷流模拟技术、喷管推力测量试验技术和流动显示技术等进行了研究,满足了试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中采用扇形叶栅对某型超临界汽轮机高压级静叶栅进行了吹风试验.在0°、±10°冲角下测量气动参数沿叶高和节距的分布以及静压系数沿叶型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叶片设计中采用"后部加载"叶型并与正弯叶片合理匹配,显著降低了叶型与二次流损失,获得了沿叶高气动参数分布比较均匀的出口气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进的MUSCL格式解三维可压缩平均雷诺纳维尔 斯托克斯方程组,湍流模型为Spalart Allmaras代数模型,数值模拟了四种调整片不对称喷管在喷口压比为2.0、2.8、3.4和4.0条件下的欠膨胀超声速射流场,获得了射流场流谱和参数分布,并给出了单调整片不对称喷管出口压强比与射流偏转角和扩张角的分布曲线,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中,对调节级导向叶栅进行了吹风实验.采用五孔球头测针测量了由栅前至栅后7个横截面内气流参数沿叶高和节距的分布;籍助沿叶型的静压测孔测量了在7个相对叶高位置沿叶型的静压系数;并应用墨迹显示技术,显示了沿上下端壁及叶片表面的极限流线谱.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后部加载和较大前缘半径的调节级导向叶栅通过子午收缩获得了良好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二元收 扩矢量喷管的概念 ,用热射流实验台对二元矢量喷管进行了过膨胀状态下的喷管模型热态实验。测量了喷管壁面静压和喷管出口总压分布 ,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给出了二元喷管热射流流场的清晰画面 ,并对流场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研究表明 ,在非设计状态 ,二元喷管管内有明显的流动分离现象 ,喷口射流总压严重畸变 ,在热射流流场中 ,射流流场呈现双势核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φ3.2m风洞中开展战斗机大迎角进气道特性试验研究,结合该风洞开口试验段及支撑装置的特点,研制了能够模拟战斗机进气道流量的小型引射器装置,发展了基于引射器/张线尾撑一体化设计的战斗机大迎角进气道试验技术.为了验证该项试验技术,研制了进气道流量测量装置,以及基于数字阀的气源控制系统;进行了装置性能研究,并利用某战斗机模型开展了飞机鸭翼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射器引射流量达1.34kg/s,引射器/张线尾撑一体化方案可完全满足我国已有战斗机在3m量级风洞开展进气道试验的流量模拟及开展大迎角试验研究的需求;鸭翼对战斗机进气道性能影响研究为进气道试验模型外形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圆排波瓣圆柱混合管的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了实验装置,对圆排波瓣喷管与8只圆柱混合管相配合,进行了冷热态实验。得出了它们引射混合的引射流量比随主次流温度比、混合管截面比、次流进口截面比的变化关系曲线。另外,还对不同温度下修正流量比的温度指数进行了研究,得出圆排波瓣圆柱混合管引射混合器的修正流量比温度指数n=0.4。  相似文献   

20.
低速风洞推力矢量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09低速风洞利用YF-16标模作为研究对象开发的一种推力矢量试验系统,系统利用中压气源提供的最大2.0 MP a压缩空气,通过通气管路和推力矢量管道由模型尾喷管排出,用于模拟飞机喷流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推力矢量试验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大迎角机构预弯支杆作为模型支撑装置和引气管路,使同一次车次的试验迎角范围能够达到-6°~90°,同时极大降低管路压力损失,使得喷口最大落压比NPR超过5,并且能够实现模型腹部支撑和背部支撑两种形式的相互转换。试验采用六分量常规测力天平和推力矢量传感器以及总压传感器等,测量得到了推力矢量喷流对全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及喷管的气动性能。主要介绍整个系统布局、推力矢量管路的优化设计、测试设备以及两套喷管的典型试验结果。推力矢量试验系统在经过支撑干扰修正、喷流状态下传感器校准、压力管路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之后,将形成试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