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雷电灾害的原因及目前高校采用的主要防雷措施,详细分析了雷电防护的主要技术,最后以中国石油管道学院为例,探讨了高校综合防雷方案,把防雷技术理论应用到了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雷电对火箭发射的影响及编制GJB1804—93《运载火箭雷电防护》的意义,介绍了标准编制背景,阐述并分析了标准编制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即工程防雷、系统防雷和气象防雷以及雷电对火箭或发射场坪的破坏作用,同时对标准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论文介绍了雷电的危害,提出了校园网络防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校园网络中防雷设计的主要途径和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4.
金国先 《上海航天》2002,19(5):39-41,56
介绍了浪涌的成因及武器系统产生浪涌的主要原因。指出在导弹阵地采用防雷系统措施的同时 ,武器系统要利用接地网系统消减雷电产生的地电压反击 ,在电源系统中接入 3× 1+1防雷器 ,选用适当的保护空气开关防止雷电浪涌侵入 ,在通信网络中增加浪涌抑制二极管防止线路上的尖峰脉冲。最后确定了选择雷电浪涌防护器的依据和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雷电效应对火箭发射可能产生破坏作用,在雷雨季节运载火箭发射时,所采取的一些防雷电措施,在本文中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航天系统的全天候发射任务需求,加强航天系统对于雷电环境的适应性,对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雷电环境对于航天系统产生的破坏效应,追踪了世界航天史上典型的雷击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标准规范。针对运载火箭雷电效应数值仿真技术、雷电防护设计技术和试验验证技术,雷电气象监测预警技术,地面雷电防护技术和接地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追踪。在此基础上,从我国航天工程雷电防护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未来我国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技术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6月气候复杂多变,又是航空运输旺季。针对雷电强、雨水多、天气多变等情况,南昌空管中心对防雷防洪工作作出部署,力求提供优质服务。一抓责任落实,在各科室和导航台落实防灾害天气  相似文献   

8.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防雷技术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目前,各台站的地网接地电阻从几欧到十几欧不等,这主要是由当地的地理环境、土质以及所在地区土壤电阻律所决定。从理论上讲,防雷接地用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这是因为接地装置上流过的雷电流会使接地点的地电位升高,产生过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机房内的反击电压也高,因此地网的设计主要从防雷的角度考虑,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的数值。但像贵州这样的山区,普遍存在土质差的特点,且多为碎石回填土,表面只有十几到几十厘米厚,土壤电阻率极高,要使这样的地区地网的接触电阻做到很小是极为困难的。这样,对于地网的优化设计在贵州等地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接地技术理论,探讨VHF、UHF通信、遥测设备防雷接地问题。提出有关计算公式,数据表和有关插图。内容涉及工频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雷击独立避雷针引起的冲击反击过电压、雷击交流供电二次电缆受到的反击过电压和VHF、UHF通信遥测设备防雷接地,文中还介绍了有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基防御计划中无源探测器和雷电号电磁炮的研制和发展情况,并指出,发展速度很快的轨道炮技术将和其它为战争发展的技术一样,最终将会被用来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