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什么是"航天员"? "航天员"这个词今天是一个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术语,它是从英语Astronaut或俄语Cosmonaut翻译过来的,有时又译成宇航员.按照美国航宇局的定义,所谓航天员是指"经过专门的选拔和训练、作为载人航天器上的一名成员、在载人航天器上负责指挥、驾驶或工作的人."早在1929年这个名词就在一本英文的科幻小说中出现过,不过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1958年美国航宇局成立,并开始执行它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航宇局将参与载人航天飞行的人正式命名为航天员,从这时起西方世界才知道"航天员"这个词.与此同时,苏联也开始使用这个术语.不过"航天员"这个词并非美国航宇局的首选,当时有人还建议使用"墨丘利"(Mercury,罗马众神的信使),但大多数人还是赞同用"航天员".  相似文献   

2.
<正>在美国航天飞机停飞后,美国暂时失去了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能力。并且由于星座计划的终止,美国在载人航天载具的研发和使用上出现了断档。近年来,商业航天模式的兴起给美国的载人航天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航天界新秀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提出的载人型龙飞船和波音公司的CST-100飞船在经过层层筛选后,最终成为"商业载人航天计划"所支持的首批上天任务,承担起未来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间运送航天员的职责。今年3月,载人型龙飞船完成了第一次无人飞行测试,为美国载人航天的复飞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欧洲航天员佩斯凯向中国航天员同行发来问候视频。佩斯凯在视频中赞扬了中欧载人航天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并祝愿中欧载人航天合作友谊之树常青。此前,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欧洲空间局之间的约定,我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向即将执行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的欧洲航天员同行录制了问候视频,表达了今后与欧洲航天员一道飞行的愿  相似文献   

4.
中国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7月15日下午在北京首发。图文并茂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共分7卷,包括总体卷《梦圆天路——纵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卷《飞天英雄——追踪航天员飞天足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7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执行了航天飞机计划中的最后一次飞行。自此之后,美国的国土上已经整整7年没有起飞过载人航天器。美国航天员来往国际空间站需要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并以每年水涨船高的价格购买"船票"。在暂时失去载人航天能力的7年多中,美国一直在积极进行下一代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发。8月3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参与商业载人航天任务的第一批航天员名单,其载人航天的新策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的关键就在于航天员能否上天,而航天员的生活与训练又是绝对不能受到外界干扰的。因此,中国的航天员始终是一个隐晦的话题,他们的头上笼罩着神秘的光环。随着神舟飞船第四次发射的成功,中国的载人航天也进入了倒计时,那么中国的航天员现在都准备到了什么程度?他们是如何选拔、训练与生活的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披露——  相似文献   

7.
将在2005年下半年进行的“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由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并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航天员系统负责人介绍说,“神舟”六号飞行对航天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风险性也增加了许多,为此,正在积极准备“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总装备部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牢记肩负的使命,注重立足本职岗位强素质、练本领,使载人航天飞行训练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载人航天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第一步。不同于发射一般的卫星,载人航天要求航天器有着完备的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航天员可以安全进入太空并返回地面。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发射时坐着可控的特大号"二踢脚"安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再入大气层时摩擦产生几千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还能确保航天员没事儿。目前,仅中、美、俄三国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能够把人类送入太空的成熟航天器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包括美苏争霸诞生的第一代、第二代载人飞船,美苏两国极度"烧钱"的航天飞机,以及目前还在役的中俄第三代载人飞船。而当前,各大航天领军国家都在着手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24日,我国神舟-9载人飞船实现了与天宫-1目标飞行器的第一次手控交会对接。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神舟-9搭载的3名航天员中有了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身影,这对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男女航天员在太空的作用各有所长,女航天员已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并将在未来长期载人航天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在我国首位女航天员登天之际本刊隆重出版"女航天员专题",向世人展示全球女航天员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奉命出征太空。由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组成的首飞航天员梯队,肩负着征服太空的神圣使命,出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上。最终,杨利伟作为首飞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担负起这次里程碑式的太空飞行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世界为之瞩目,民族为之骄傲。 航天员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选拔和训练航天员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自主实施载人航天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今世界,过去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两国能够独立完成航天员的训练。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中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11.
6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为执行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送行时说:"你们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展现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这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全国人民都为你们感到骄傲。"6月2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习近平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亲切通话时,再次提到"航天梦",并进一步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  相似文献   

12.
正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让不少人失去了健康,也给社会运行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然而大家或许有所不知,在载人航天飞行中,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也给航天员生命健康和航天器设备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多麻烦。为了保证载人航天飞行的安全,科研人员和航天员也要同这些微生物"斗智斗勇"。威胁航天员身体健康在美国"阿波罗7号"的飞行中,3名航天员在任务开始后同时患上了感冒。在后续的任务执行过程中,被疾病  相似文献   

13.
9月7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报告,称美国航天员人数不足以满足未来不断变化的载人航天之需。报告说,航天员队伍规模的不断缩小对美载人航天投资构成威胁,NASA应采取步骤扩大航天员队伍。  相似文献   

14.
天宇 《国际太空》2015,(3):60-67
<正>今年3月1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50年前的这一天,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此后,太空行走成为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并取得了飞速发展,为推动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太空行走已成为载人航天常态,比如,2015年2月21日、2月25日和3月1日,"国际空间站"上的2名美国航天员先后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他们在舱外架设了一条超过200m长的电缆,为今年晚些时候送到空间站两个"国际对接适配器"做准备,最终用于在2017年"接待"美国商业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11,(7):2
5月24日凌晨6时27分,搭载着国际空间站第26-27长期考察组三名航天员的"联盟"TMA20载人飞船安全降落在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这三名航天员分别为俄罗斯航天员、指令长康德拉吉耶夫、美国女航天员凯瑟琳·科尔曼和意大利航天员保  相似文献   

16.
正55年前的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苏联航天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一周,历时108分钟,于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由此拉开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序幕。本刊从本期开始采用图解的形式,详尽介绍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全文分载人航天简史、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出舱活动、"阿波罗"登月、意外事件共6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科研试验训练中心(简称"加加林中心")的历史是与国家和世界载人航天的诞生和发展紧密相关的。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均致力于建立和推广创新技术,形成了独特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飞行后康复体系。现阶段加加林中心的创新发展瞄准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保障更高效地利用低地球轨道实现未来月球开发计划,验证星际考察的训练和飞行的关键技术。为保障实现未来的载人航天计划,该中心进一步发展和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13~18日,第18届世界航天员会议在日本东京的科学未来馆举行,来自14个国家的64名航天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如何利用航天成果、“国际空间站”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的未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届会议是自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各国航天员的首次聚会。会议期间,航天员们就载人航天飞行的过去和未来,载人航天飞行的贡献,航天成果对青少年和社会的教育作用,航天科学在各国文化中的地位,航天事业的安全性、危机管理和产业化等问题各抒己见。此外,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以“让宇宙离我们更近”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让航天员们到…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0,(5):5-5
近日记者获悉,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经完成,将于近期最终确定5名男航天员、2名女航天员人选,这是我国首次选拔女航天员。我国还同时完成了载人空间站工程(2011年~2022年)实施方案论证。据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0.
正4月24日,在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期间举办的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作的一份报告引起了大家的热切关注。他以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为经,以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为纬,向大家娓娓道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空间站时代即将来临实现天地往返运输、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周建平对中国载人航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