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激波风洞测热试验中,高精度的薄膜热流传感器热物性参数对于提高热流测量精度十分重要。利用积分球能收集反射光能、其反射光具有高均匀性的特性,提出了基于脉冲加热装置测量薄膜热流传感器表面、直接标定热物性参数的方法。基于该方法,搭建了用于测量薄膜热流传感器基底材料热物性参数的脉冲加热装置,并详细介绍了测量装置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该脉冲加热装置能够较好地模拟脉冲型风洞中薄膜热流传感器被加热的过程,可以精确标定热流值和薄膜热流传感器基底材料的热物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脉冲加热测量装置具有操作便捷、试样制备简单和标定精度高等优点,其加热方式为瞬态加热,能较好地模拟传感器在脉冲型风洞中的使用环境,可以提高脉冲风洞中热流测量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光纤涡轮流量传感器及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利用光学方法检测涡轮转速的光纤涡轮流量传感器及检测系统。它具有信噪比高、量程比大的优点.试验表明,光纤涡轮流量传感器的量程比高达40:1,比常用的磁电式涡轮流量计大3倍,可满足航空发动机过渡态燃油流量的宽量程测量要求.还详细介绍了光纤涡轮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温度修正原理,以及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最后给出传感器标定结果,并讨论了在航空发动机燃油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桥式测量转换电路是众多传感器测量转换电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转换电路,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对理解其在多种电路中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应变片电阻传感器实验教学可实现对桥式测量转换电路特性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飞机表面积冰厚度非接触式高精度测量,建立压电传感器、铝板及冰层组成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机电阻抗分析法研究了飞机结冰厚度对系统谐振频率及阻抗的影响规律,获得压电传感器设计参数;搭建地面冷环境实验平台,采用阻抗分析仪测量不同结冰温度和积冰厚度作用下的系统谐振频率.结果表明:基于压电传感器的谐振探测法能够有效测量基体...  相似文献   

5.
针对动态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等传感器数据,给出了一种基于主元分析法的传感器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对测量参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将传感器测量值所组成的测量空间分解为主元和残差两个子空间,通过传感器实际测量数据与正常数据矩阵在残差子空间投影的比较,对传感器的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通过双容水箱被控系统的传感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主元分析法对传感器具有很好的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智能结构中埋入式光纤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材料结构试件内部参量的测量提出了一种新型埋入式光纤传感器的研究方案。这种方案是采用双光敏管结构来检测干涉条纹的,运用适当的处理电路来计数条纹的移动量,并判断条纹的移动方向,从而测出复合材料构件内部物理参量的变化。对这种干涉型埋入式光纤传感器用于复合材料试件内部应变测量进行了理论推导,导出了条纹的移动量与应变的关系,并把这种传感器埋入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梁中,对其应变进行了测量,给出了实验装置和  相似文献   

7.
研发了微型压力传感器并构成柔性衬底基阵列,直接置于翼型外表面实现压力分布测量.结合传感器特性和气动测量需求,设计了压力传感器阵列恒流驱动电路和差分滤波电路,并通过LabVIEW调用所开发的MAT-LAB的应用程序实现了数据的在线处理和实时显示.结合NACA0012翼型对该测压系统进行了低速风洞实验.对其有效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超燃冲压发动机温度及热流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超燃冲压发动机内部温度及热流场可以为表征、评估、优化其工作状态与性能提供重要支撑。本文综述了可用于发动机温度及热流测量的接触式(铠装及薄膜式)传感器、非接触式(光电及辐射式)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特点。重点介绍了薄膜式热电偶及热流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在高温瞬时测量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后,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温度及热流测量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前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及传感器中的变换电路大都采用恒压电桥电路,近年来,国外仪器中有采用双恒流源电路的,为此,本文对两种电路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作了分析,並讨论了双恒流源电路的应用及线路补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一种 PVF_2压电薄膜传感器,在低速开口风洞中测量了直径为208毫米圆柱体表面的动态压力。测量表明,圆柱体人面动态压力变化频率与圆柱体尾流中卡门涡街的涡分离频率是一致的。同时由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析说明了边界层的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11.
在设计采用电流型检测方法的GMR磁敏生物传感器模拟前端电路的基础上,对GMR传感器阵列的时序采用8个行开关和64个列开关控制的电阻阵列进行模拟,并设计验证了8*64传感器电阻阵列的时序,此结果可应用到更大阵列的GMR传感器的设计中。仿真结果显示在系统时钟1MHZ时,GMR传感器电路输出频谱有效精度为7.8位,最小可检测电阻的变化值为7.8欧,完全适合巨磁阻传感器检测生物微弱信号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金属结构服役过程中裂纹实时监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电位法原理的裂纹监测薄膜传感器。首先,建立了该薄膜传感器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传感器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各监测点之间的电位差变化可以判断裂纹扩展方向和长度。其次,应用离子镀技术在铝合金中心孔试件表面制备了薄膜传感器,薄膜传感器与基体表面结合良好。最后,进行了基于薄膜传感器的裂纹监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析相邻两次监测数据的变化程度可以判断裂纹所处的扩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一种抑制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的技术—自动调压补偿法,提出了采用这种方法实现传感器线性化的设计条件。作者对LVDT-10型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非线性超差的产品进行了试验,结果使该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由原来的4%提高到0.3%。自动调压补偿法的优点是:电路简单,调整方便,性能稳定,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弧面外形的飞机电热风挡传热数值仿真过程中因薄膜热源对应的网格厚度过小易于导致的网格负体积、非物理解等问题,基于电热风挡薄膜热源厚度范围(10-9~10-7 m)较其相邻多层介质厚度较小这一事实,结合傅里叶传热理论分析,构建了一种针对飞机电热风挡传热数值仿真薄膜热源处理的虚拟热源法。该方法通过设定薄膜热源虚拟物性参数弱化薄膜热源实际厚度对其相应仿真网格厚度的约束,从而实现薄膜热源厚度与其对应网格厚度的解耦。利用该方法对2种不同薄膜热源网格厚度的电热风挡模型进行了非稳态传热数值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按实际薄膜热源厚度设定网格厚度及物性参数的电热风挡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虚拟热源法求解的仿真结果与按常规设置求解的仿真结果在温度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均吻合。因此,在求解类似电热风挡这种具有薄膜内热源的非稳态传热问题时,可在构建网格模型时按需设定薄膜热源网格厚度,并在求解时采用虚拟热源法,以避免网格负体积或非物理解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结合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有的属性及组织特点,利用ANSYS软件建立涡流法测量复合材料上涂层厚度的三维仿真模型,分析了电导率不均匀条件下涂层厚度变换对检测线圈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频率(600~700 kHz)可以使探头线圈阻抗与涂层厚度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说明涡流法测量特种复合材料涂层厚度有较好的分辨力,为实现涡流法高精度测量特种复合材料涂层厚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磁场传感器微弱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该处理电路是MEMS磁场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电路由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构成。对设计的处理电路进行模拟分析和实验测试,处理电路性能良好。外接MEMS磁场传感器后对传感器性能进行测试,传感器的电流-电压特性以及磁场-电压特性符合最初的设计要求,灵敏度可以达到14mV/mT。实验表明该电路对输出信号进行了放大,并有效地抑制了噪声,且有良好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南航研制了小量程薄型压力传感器,厚度0.8mm左右,量程为±10000Pa,静校各项精度均小于0.2%。贴在模型表面任何部位可同时测量静态和脉动压力,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频率响应特性,高达80kHz。在南航NH-2风洞用薄型传感器研究了圆柱体的静态和脉动压力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电涡流传感器基本原理,提出了半边谐振曲线测量、传感器极值参数选择、传感器线圈交叉绕制等新方法,解决了小直径弱涡流效应偏心检测的难题。在WPX-01型偏心测量仪设计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厚度宽容度是变截面工件射线检测的重要参数。本文分析了典型工件的厚度差,以及不同灵敏度级别的厚度宽容度。应用胶片特性曲线、曝光曲线,从实验角度测量了厚度宽容度,并对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一般本科高校应用型教学改革现状,提出一种传感器技术课程的递进式应用型教学方案,旨在寻找一种适合独立院校电气类工科学生的教学模式。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厘清传感器原理教学逻辑线,构建独立的传感器测量电路,进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相关理论知识得到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