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前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2(11):I0001-I00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依托的学科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1958年,为满足“两弹一星”工程惯性制导技术的急需,在钱学森先生提议下,我国惯性技术奠基人———林士谔先生在我校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航空陀螺与惯性导航专业,是“一五”期间前苏联援  相似文献   

2.
飞翼布局飞机控制/气动/隐身多学科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翼布局是先进飞机广泛应用的布局形式.飞翼布局飞机总体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其隐身和气动要求,还必须高度重视控制系统的影响.以飞翼布局飞机为对象,研究控制、气动与隐身多学科优化的策略和方法.建立了适合在各学科的子空间进行多目标优化的流程,基于学科分析分配各个子空间的设计变量,并通过变量综合形成系统级的设计变量.在优化过程中,综合采用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和近似模型构造方法.针对飞翼布局飞机的特点,采用基于控制分配的控制系统结构,以时域指标作为控制学科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优化结果验证了所用方法的有效性,为将控制学科纳入飞翼布局飞机多学科优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全息生物学是中国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一门生物学新学科。这门学科诞生至今,在国内外生物学和医学界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国际上成立了国际全息生物学会,迄今已召开了三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会议。它揭示了从构成生物个体的细胞到整体之间...  相似文献   

4.
前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35(2):前插1-前插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立于1998年4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具实力的学院之一.学院学科覆盖了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下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等二级学科.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形与控制和工业设计等4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5.
天上测控站——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文 《太空探索》2001,(1):36-37
航天测控系统是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控制和信息交换。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都建有不同规模与水平的航天测控系统。初期的航天测控系统主要由航天测控中心、航天测控站组成,后来又有测量飞机和测量船  相似文献   

6.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5):640-641
正关于我们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ISSI-BJ,International Space Science Institute-Beijing)是由位于瑞士伯尔尼的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International Space Science Institute)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联合成立的ISSI唯一的分支机构,于2013年7月16日正式成立。目标及使命对来自不同空间任务、地面观测和实验室的数据或结果进行融合与深入挖掘,通过多学科研究实现科学产出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防部与运输部眼下正在制定计划,成立美国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用户保障和信息中心。这两个部正准备成立一个联合的GPS用户保障中心,以便让对GPS卫星进行监测的组织汇总他们的信息。成立GPS用户保障系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当国防部进行测试的信号干扰系统...  相似文献   

8.
1996年国际图像处理大会信息ICIP96是国际上最大的关于图像处理的国际会议。图像处理是当今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它和声音一样,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信号,每年在此领域,都有大量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出现。国际上需要有充分的交流,以便共享观点、信息、知识...  相似文献   

9.
空间物理学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其将太阳和太阳风控制的日球层空间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太阳/太阳风与行星/彗星的上层大气、电离层、磁层乃至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物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科学,空间物理探测是空间物理学发展的基础。进入新世纪,随着空间基础设施和人类高技术活动的日益频繁,空间物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调科学与应用的密切结合。近年来,空间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对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宜居地球-地球系统科学”的顶层战略设计,梳理总结近年来空间物理各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凝练中国空间物理学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推进空间物理各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_美联社11月22日报道,美国航宇局监控国际空向站的新控制书白亥黔骤i鳄翼 的 的 心正式启用。在这里,美国的飞行控制人员将与俄罗斯的同行协作,一监视庞天的轨道实乌盘室的组装和动作,国际空间站控制中心启用  相似文献   

11.
徐文  王志刚  吴敏 《国际太空》2014,(10):22-26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1年10月成立,是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局负责业务领导、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行政管理的科研事业单位,负责所有国产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的统一处理、存档和分发服务。多年来,中心一直注重国际合作,为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国际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苏联为了加强与经互会和华约组织成员国的通信联系,并与美国控制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相抗衡,1968年5月,波兰、东德、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蒙古、古巴等九国代表在布达佩斯通过了一个协议草案,确定了建立“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一般原则。1971年11月15日,上述九国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建立“国际卫星”组织的协议。与此同时成立了“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董事会或签约国会议。董事会由参加该组织的成员国各选派一名代表组成。它每年至少召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家情报局领导的支持下,美国将成立一个全新的网络空间威胁情报整合中心。该中心在网络空间方面的作用将类似于国家反恐中心对恐怖主义的功能。美国国家反恐中心成立于2004年,执行了"9·11"委员会的建议,即打破"国家政府机构陈旧的模式",并作为一个中心进行联合作战规划和联合情报,其员工来自各个机构工作人员。并不是由一家政府机构负责进行网络空间威胁相关的评估工作,确保信息在网络空间中心和其他政府部门间快速共享,用及时  相似文献   

14.
论绳系卫星系统的运动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稳定状态下绳系系统运动中心及相关的力学与应用问题。绳系系统运动中心与系统质心不重合。确定了运动中心在系绳上的位置,并从运动中心概念出发,导出系绳拉力的表示式,阐述了系绳拉力偏差对摆动频率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4):584-585
正中国科学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是中国科学院2013年批准成立的院级重点实验室。一、总体定位面向复杂航天系统发展趋势和任务需求,致力于系统复杂性和紧耦合特性认知,开展与复杂航天系统紧耦合特性相适应的电子信息系统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研平  相似文献   

16.
国际顾问组最初成立于1981年,参加成员有美、苏、日本和欧洲的机构,其目的是协调哈雷彗星天基观测。现在该组已被授权继续促进未来日—地科学方面的合作。为了延长国际机构顾问组(IACG)的期限并选定另一个空间科学合作学科,上星期该组四个成员机构的代表在意大利举行了一次会议并达成了协议,这四个机构是美国航宇局、日本空间和宇宙学会(ISAS)、欧空  相似文献   

17.
在加快高校改革步伐的热潮中,我校管理学院董事会,于1992年7月7日正式成立。董事会的宗旨是为了进一步把北航管理学院办好。院系成立董事会,在我校建校史上尚属首次,在航空航天部也属首次。这对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空间电子产品制造中心(简称制造中心)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航天有效载荷单机的产品实现任务,包括结构件设计及加工、表面处理、电子装联、调试、测试及试验等。2013年以来,制造中心提出了"主动工作、精益制造、追求卓越"的管理方针,将研究管理之道、提升管理水平正式列入中心重点工作,开启了制造中心管理提升之路。2015-2016年是制造中心的管理提升年,在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和诗道芬联合咨询团队帮助下,制造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26日,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厦门召开。它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将本领域各分支学科组织到一起进行集中交流的全国性学术大会。此次会议以"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围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的热点前沿、未来规划、最新成果开展交流,并通过学术论文交流架起空间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应用与服务之间的桥梁,促进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及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信息应用与服务已逐渐成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6年6月20日,为了推动我国商业卫星在各行业领域和大众信息消费的广泛应用,提升我国卫星应用的产能效益以及政府应用,提高政府科技决策和管理水平,提升遥感、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我国的体系化应用水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整合集团内部商业航天卫星应用优质资源,依托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组建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空间数据服务中心(简称空间数据服务中心),面向政府、行业部委、大众应用、国际市场等提供数据服务及空间信息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