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应用Jameson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二维Euler方程,模拟叶栅跨音速流场,并运用当地时间步长和隐式残差平均技术加快收敛速度,计算结果与理论解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本文比较了采用两种不同的通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压力和速度分量为原始变量,将不可压流的SIMPLE算法应用到可压缩流动,成功求解了具有严重非正交网格及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跨声速平面叶栅流场,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一种求解透平叶栅三维流场的高精度TVD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三阶精度Chakravarthy-OsherTVD格式求解环形透平叶栅三维定常流场的隐式近似因子分解方法。控制方程为柱座标速度分量表示的任意曲线座标系下的三维欧拉方程。采用Beam-Warming近似分解, 对隐式项进行迎风差分, 得到了时间精度为一阶、空间精度为5点三阶的隐式格式。算例对5点三阶和5点二阶精度的格式进行了比较。表明空间三阶精度隐格式对计算结果没有明显改进, 但收敛残差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蔡明  高丽敏  刘哲  程昊  刘波  黎浩学 《推进技术》2021,42(9):1985-1992
为提升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获取高质量、低不确定性的试验结果,设计了位于试验段上侧壁不同位置处的两种抽吸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抽吸槽位置以及抽吸流量对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段上侧壁进行抽吸能够提升靠近上侧壁的三个叶栅通道的均匀性和周期性,使进口马赫数偏差<0.01,进气角偏差<0.5...  相似文献   

5.
弯叶扩压叶栅壁面静压分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零冲角下, 对常规直叶片、正倾斜和正弯曲叶片组成的3种平面扩压叶栅的叶片表面和端壁静压分布及相应的出口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表明叶片正弯曲可得到叶片表面上沿叶高的C形压力分布, 叶片倾斜和弯曲可消除壁角区低能流体的堆积, 降低端部损失, 延缓壁角失速, 改善叶栅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6.
7.
大间隙涡轮叶栅流场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具有 3.6 %相对叶顶间隙涡轮叶栅的三维流场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 ,分析了大间隙涡轮叶栅流道内的涡系结构。结果表明在叶顶间隙内部和上半叶展出现了复杂的分离涡系 ,在上半叶展存在叶顶泄漏涡、上通道涡、吸力侧脱落涡、压力侧叶顶脱落涡和被泄漏流吹向下游的尾缘涡系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体积TVD-LW格式求解N-S方程,使用了B-L模型、高雷诺数k-ε模型和低雷诺数k-ε模型等多种湍流模型。并且用具体算例说明本文所用程序的可靠性,比较了3种的湍流模型的特点。B-L模型最大的优点是简单、使用方便。k-ε方程适应性强,分为低雷诺数k-ε方程和高雷诺数k-ε方程两种。高雷诺数k-ε方程比低雷诺数k-ε方程精度略低,但所需计算时间和存储量都比后者小,网格也可以粗些。k-ε模型对粘性层、分离区有比较高的分辨能力,高雷诺数k-ε模型比较适于一般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直孔射流对压气机叶栅的影响,通过实验方法,结合流场显示技术和流场测试技术,对无控叶栅和直孔射流方案下的压气机平面叶栅在正攻角下的流场结构和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控叶栅中吸力面存在三个螺旋点,而不同射流方案下螺旋点的数量和位置变化明显;无控叶栅端壁存在一个从吸力面起始的分离区,布置射流孔后,在射流孔前发展出马蹄涡,马蹄涡的两个分支的发展情况及其对流场影响随着不同射流方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射流孔的位置对控制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最佳方案减小了3.2%的总压损失,增大了1.86%的通流流量;在最佳方案下,吸力面螺旋点数量减少到了1个,端壁没有明显的尾迹出现,出口处高损失区的欠偏转和端区的过偏转均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0.
结合流场校测和压气机叶栅试验测试方法的研究工作,应用算术平均、质量平均和掺混均匀法3种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叶栅流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和误差分析,探索了复合探针在叶栅流场测量中的应用范围及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探针在跨声速、俯仰角为-15°~15°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3种数据处理方法均可用于平面叶栅流场测量.通过流场校测和叶栅试验,验证了复合探针在流场测量中具有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其数据处理方法为叶栅流场提供了基础性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11.
气固两相压气机平面叶栅表面压力分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了气固两相流流过压气机平面叶栅时 ,叶栅表面压力分布随粒子浓度、叶栅进口气流速度和冲角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粒子浓度、气流速度升高 ,叶栅表面的气相与纯气流的压力之间的差别增大 ;冲角不同叶栅表面的气相相对纯气流的压力系数变化规律不同。文中还对栅后沿栅距分布的气流速度进行了测量 ,发现气相速度在叶片附近不同于纯气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吸力面上气膜冷却对涡轮叶栅流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浮  宋彦萍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1999,14(2):161-165,219
利用气动探针测量和墨迹显示方法,对不同实验方案下,带吸力面气膜冷却的某型涡轮导向器叶栅流场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冷气射流与燃气主流的掺混以及卵型涡的形成,使得吸力面根部出现了与通道涡旋向相反的涡系;卵型涡始终以一定形式存在于叶片表面,直到叶栅出口与尾迹相互作用后才达到均匀状态;冷气射流很难进入到通道涡分离线与端壁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中,通道涡分离线明显向端壁方向下移。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叶轮机械叶栅流道网格生成前的几何处理的计算方法,通过将处理后的数据保存为PLOT3D文件格式,可以在其他CFD软件中直接使用,或在商业网格生成软件中快速获得叶栅流道的实体造型,与传统的在CAD类软件中进行交互式几何处理相比,可以大大缩短CFD计算周期。  相似文献   

14.
叶片前缘喷气对大转角涡轮弯叶栅流场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 10 6°转折角的气冷涡轮反弯叶栅进行了低速风洞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 ,研究了叶片前缘不同位置 3排孔逆主流喷气对反弯叶片前缘马蹄涡鞍点位置和前缘再附线位置的影响 ,从而阐明了前缘逆主流喷气使弯叶栅内能量损失增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史磊  刘波  那振喆  张国臣  李俊 《推进技术》2015,36(2):217-225
设计加工了压气机叶栅端壁试验件,安置在吸附式叶栅中间通道50%叶展处,用来研究无马蹄涡影响的端壁流场。通过油流显示方法得到了其在设计点4种抽吸流量下的近壁面流线分布。在抽吸缝所在相对弦长处,沿节距方向等距测取了8个试验件壁面静压值。应用Fine/Turbo软件包,采用全通道网格在设计点进行了数值计算,对试验件端壁流场进行补充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研究发现,吸附式压气机原始叶栅端壁处的马蹄涡压力面分支未与叶型吸力面交汇,因此消除马蹄涡影响的近端壁油流试验件叶型表面负荷水平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前段弦长范围内,在前40%轴向范围内叶型负荷平均提高了15.5%,并且叶型负荷随着抽吸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抽吸效率随着抽吸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数值计算中,通过前缘处近壁面熵分布等值线最小值连线证实了油流实验中测得的角度θ客观上反映了前缘扰动区的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周正贵  胡骏 《推进技术》2003,24(5):436-439
提出一种壁面正交、尾迹区网格节点分布逐渐均匀化叶栅通道网格生成方法。为了研究壁面处网格正交性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推导出壁面附近流动参数一阶导数离散误差与网格线交角的数学关系。采用N-S方程分别对平板紊流附面层流和叶栅通道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壁面处网格正交性对附面层内流动计算预测精度影响较大,而对势流区流动影响很小;尾迹区切向网格节点逐渐均匀化分布能更准确计算尾迹区流动。  相似文献   

17.
利用N-S方程求解程序,对采用不同端壁结构的三套大转角涡轮叶栅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上端壁翘曲对涡轮叶栅内气流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上端壁翘曲后,上半翼殿内的二次流流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轴对称端壁是控制叶栅内二次流流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锬韬  李瑞宇  高丽敏  赵磊 《航空学报》2023,44(14):112-127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压气机叶栅流场,发展了一套基于两步集合卡尔曼滤波数据同化方法的试验数据驱动的流场预测框架。首先使用测试函数校验了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准确性,并探讨了各超参数的选取准则,分别使用S-A和SST湍流模型对MAN GHH叶栅在设计马赫数不同攻角工况下流场进行了试验数据驱动的流场预测,预测流场与试验测量结果高度相符。结果表明:相比原始参数的预测结果,数据同化校正后的流场与试验测量结果的偏差减小了将近70%;对于多数工况校正后流场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泡尺寸明显减小,分离起始点延迟,2种湍流模型校正流场的来流边界条件、流场物理量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试验数据驱动的流场对湍流模型的依赖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低速条件下,对不同吸气位置和吸气量的高负荷吸附压气机叶栅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吸气位置和吸气量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气位置和吸气量对高负荷吸气压气机叶栅流场影响显著,且在小吸气量下流场就有明显改善;附面层抽吸有效减小了积聚在吸力面角区的低能流体,流动分离被抑制,总损失下降明显,且抽吸对叶栅流场的影响随吸气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吸力面后部流动充分发展区域,采用附面层抽吸对抑制流动分离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CFD软件CFXTASCflow时两个涡轮叶栅跨声速流场进行了分析,其中一个为高压涡轮导向器环形叶栅,另一个为高压涡轮动叶中截面平面叶栅,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