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神公司的二次雷达在民航系统广泛使用。呼和浩特空管中心在苏尼特右旗和蛮汉山各装有一套雷神二次雷达系统。夏天雷雨季节电子设备易遭雷击,笔者曾参加过一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ALENIA二次雷达是我国民航早期大量引进的一款航管监视雷达系统,广泛分布在30多个机场,在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众多机场的雷达站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国际上各国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加之ALENIA雷达系统逐渐老化及其固有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民航事业快速发展,空管设备更新日益增多。内蒙地区1996年建设了呼和浩特西什拉乌素ALENIA单脉冲二次雷达,2002年建设了苏尼特右旗雷神单脉冲二次雷达,2005年建设了蛮  相似文献   

4.
前言场面监视雷达系统作为机场和站坪管理的有效工具被越来越多的机场所采用,空管和机场地面管理需求的增加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强大动力。场面监视雷达从一种一次雷达技术的地面应用,逐渐演变成类似于空中交通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专用于机场地面交通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因此,场面监视雷达系统与空管自动化系统一样,  相似文献   

5.
陈晖 《空中交通管理》2009,(10):34-34,41
一、危机管理在空管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航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在国家的重视下,民航设备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先进空管设备应用到民航工作中。为了保证雷达管制的顺利实施和飞行安全。空管部门引进了先进的二次雷达等各种雷达管制处理应用系统,来应对日益繁忙的航线要求和加强对飞行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Raytheon一二次合装雷达信号流程简介 浙江空管分局雷达系统为Raytheon ASR—10SS一次雷达和Raytheon Codor Mk2二次雷达合装系统,系统配置和信号流程如图1。从二次雷达天线接收的飞机应答信号经二次雷达设备MSSR-A/B处理后,形成二次航迹数据,分别传输至两个工作站SCDI—A/B的数据接口。从一次雷达天线接收的目标反射信号经一次雷达接收并处理后,  相似文献   

7.
民航局空管局根据空管事业发展要求,根据空管系统“一体化”运行管理新格局的需要,制定下发了《民航空管系统“三横三纵”体系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空管“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旨在通过运行机制的建设,整合空管系统不同层面、不同专业体系的系统人员、设备和技术资源,增加系统合力,全面提升民航空管系统持续安全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服务能力,并为民航空管系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杭州机场现使用的是雷神(Raytheon)公司生产的一、二次合装雷达系统。其中的一次雷达使用的是加拿大生产的S-BAND ASR-10SS型监视雷达;二次雷达使用的是英国Cossor公司生产的Condor MK2型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MSSR)。本文主要针对3月20日杭州机场雷达系统遭击后,MSSR系统的恢复以及监视处理板  相似文献   

9.
6月8日,长春空管站空管4号雷达系统正式通过验收,这标志着空管4号雷达系统试运行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空管4号雷达系统的试运行将彻底改变长春机场没有管制雷达的历史,同时长春机场也是国内首家采用国产雷达作为主用雷达设备的省会机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民航空管工作会议上,苏局长提出了民航空管系统今后三年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空管系统“安全、容量、效率、服务”为目标,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加快构建民航空管系统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全面完成空管系统“十一五”规划建设,大力提升空管系统综合保障能力,推动民航空管系统全面发展与进步。今年是贯彻落实民航空管系统三年发展思路的中间年,苏局长又强调了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笔者着重围绕“安全、容量、服务、效率”的发展目标,阐述今年空域管理工作如何落实持续安全、提升服务、夯实基础、增强体系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银勇  吴剑  李向党 《火箭推进》2012,38(6):20-23,51
为研究某推进系统气路启动特性,找到造成影响减压阀建压稳定性的原因,获得稳定的减压阀出口压力建压过程,依据系统仿真方法及相关试验,对该推进系统气路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减压阀阀后压力稳定性与阀后的管径及阀内的N_M~L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分布式干涉系统难以实现更高比例尺高效率地形测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绳卫星体制的InSAR系统。首先,结合系绳卫星动力学仿真,给出了系绳干涉系统的几何模型,提出了系绳干涉系统的工作模式,然后研究了系绳卫星SAR载荷的具体工程实现途径,提出了基于系绳电缆解决实现同步和相位同步的方法。首次建立了系绳长度及面内角等参数与模糊高度的关系,对SAR载荷的工作频段、发射峰值功率、天线口径、入射角范围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对系绳InSAR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0.5m测高精度等核心指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1:5000比例尺的高精度测绘SAR系统,相对测高精度比德国的Tandem-X系统提升了4倍,可为我国后续开展高精度星载InSAR工程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台首次承担某型号动力系统试验任务,在发动机燃料头腔(燃气腔)吹除调试过程中发现吹除压力偏低,难以满足试验要求.介绍了吹除系统组成及利用孔板模拟发动机吹除路背压的调试方案,分析了引起吹除路压力偏低可能原因是孔板模拟的额定吹除流量或供气管路的阻力系数偏大.因此,通过模拟孔板流量系数标定和管路流阻特性计算,最终确定供气管路阻力系数偏大是引起吹除压力值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制定加大供气管路内径、减少系统阀门数量等针对性改进措施,优化了地面配气工艺系统.经试验验证:吹除压力偏低的原因分析是正确性的,采取改进措施后供气管路的流阻损失降低了47%.同时确定了试前气源的容积及充气压力,保证了试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姬西峰  李海  刘婷 《火箭推进》2012,38(4):76-80
从电子压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出发,详细分析了实现压力精确控制的关键技术。在挤压式试验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和试验表明,采用电子压力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压力控制精度、系统的稳定性和试验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星载信息系统高集成化、轻小型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微系统电路通过SOC/SIP等先进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将CPU、 FPGA及相关功能的裸芯片高密度集成。相比传统卫星研制方式,微系统电路的体积、重量、功耗显著减小,且产品研制周期由于模块化、通用化设计得以缩减。文章介绍一种基于RISC-V指令集处理器的星载信息系统微系统电路设计方案,采用基于RISC-V指令集的双核处理器作为微系统控制核心;通过架构优化设计集成RISC-V处理器核、 FPGA、存储芯片、接口电路等;考虑空间环境的影响,通过结构级抗辐照加固设计提升微系统电路的在轨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某试验台承担了多项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的试验任务,试验前需要对箭上气瓶进行充气.由于箭上所带气瓶个数较多,充气压力较高,充气所需时间较长,操作人员工作量较大.同时,满足总体单位充气速率要求的难度较大.为了解决以上难题,借助AMESim软件对地面工艺系统进行仿真,获得箭上气瓶充气流量及地面气源压力的变化情况.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在试验系统上增设孔板和增加数显二次仪表等针对性措施,实现了箭上气瓶充气速率在线调节的功能.对气瓶充气流程进行优化,充气气源采取高、低压切换逐瓶供应的方式.经动力系统试验考核,验证了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火箭动力系统试验中,需要实时监测、显示和传输地面工艺系统和箭上状态参数.主要阐述了采用上下位机控制模式设计的工艺参数监视系统,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上位机硬件包括工控机和采集板卡,以LabVIEW语言开发软件设计,构建工艺状态总图;下位机采用PXI控制系统,加载采集板卡信息,通过光纤以太网与上位机进行通信.该系统监测参数达到300路,数据每100 ms更新一次,在多次型号动力试验中得到验证,能够准确地实现试验状态参数远距离采集、传输和显示,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引言随着民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大幅度增长,对航空通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适应和满足新通信应用需求的解决方案,新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CNS/ATM)及其基础设施航空电信网(ATN)一直以来也在不断的开发、测试和实践当中。甚高频数据链通信是ATN空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