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航宇局已提出1991年空间预算申请,送交国会审批。申请总额为151亿美元,比1990年的123.8亿美元空间活动经费增加了近28亿美元,增加幅度为23%。航宇局申请的预算内容如下: 1.研制自由号空间站:24亿美元(1990年为18.5亿美元)。 2.综合地球环境监视卫星计划(研制地球观测卫星和极轨平台):2.35亿美元。到2000年将需用170亿美元。 3.地球观测卫星计划:2500万美元。将和日本共同研制热带降雨  相似文献   

2.
在1991年欧空局部长级会议上,将极轨平台归属于哥伦布舱计划,研制费由英国(24.9%)、法国(19.8%)、德国(17.4%)、意大利(10.9%)、西班牙(9.6%)负担82.6%,约4亿欧洲计算单位。欧洲极轨平台用于地球观测、环境研究、实用气象和其它科学研究。由英国航宇公司主设计,法国马特拉一马可尼公司提供MK2服务公用舱。极轨平台结构类似于法国斯波特卫星,但采用欧洲资源卫星仪器,用阿里安-5火箭发射,送入700~850公里圆形太阳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日本科学技术厅向参加日、美、欧、加拿大共同进行的极轨平台(POP)计划的有关单位发出征募通知(AO)。这次征募通知是关于1995年美航宇局预定发射1颗极轨平台,1997年欧空局预定发射搭载在极轨平台上的遥感器及遥感器的应用研究计划。意向书(LOI)截止到1988年2月底。据此,在利用极轨平台的对地观测计划方面的国际合作正式开始展开。  相似文献   

4.
目前,美国有两颗极轨气象卫星(NOAA-9和NOAA-10)在运行着,下一颗极轨气象卫星NOAA-H(成功后即为NOAA-11)计划在1987年12月发射,至90年代中期,美国打算发射发射七颗极轨气象卫星,其时间间隔为12-18个月。美国航宇局、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和欧空局正着手空间平台计划,这个平台和地面处理系统称为地球观测系统(EOS)。在90年代中期将用航天飞机发射两个永久性平台到极地轨道上,可携带许多不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和臭氧层的破坏等越来越明显,而人们还没有达到把地球作为整体捕捉跟踪对象进行环境变化预测的地步。为了全面掌握地球系统的动向,NASA提出了地球观测系统(EOS)的构思,该计划是将几个空间站分别发射到静止轨道、极轨道和小倾角轨道上的宏伟的观测计划。由于EOS计划规模庞大,不仅美国,而且欧洲、日本、加拿大也积极响应,成为该计划的参加国。经过研究论证结果,第一阶段是由NASA,和ESA各向极轨道发射一颗观测地球的极轨平台,这就是IPOP,  相似文献   

6.
自美国陆地卫星获得地球表面清晰图片取得成功以来,地球观测卫星的遥感技术已有惊人的发展。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决定研制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其目的是:①监视地球环境的全球变化;②继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和地球资源卫星1号(ERS-1)之后,持续发展地球观测技术;③促进有关地球观测领域的国际合作;④取得未来型地球观测技术(平台公共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7.
美国航宇局负责人已同意戈达德中心退出空间站研制工作,这样航宇局从事空间站研制工作的空间飞行中心仅剩三个了。航宇局把与空间站配套的大型极轨平台转到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中去,这样可缓和目前空间站经费紧张的困难处境,也使戈达德中心同空间站计划脱离大部分联系,不受其计划和预算的制约。航宇局负责人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空间站费用过高。这个转变将使航宇局重新修改与通用电气公司空间部的8.95亿美元的合同,将不载人的极轨平台从空间站计划中分出去,作为EOS项目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相继发射地球资源卫星(JERS-1)和海事观测卫星(MOS-1A和MOS-1B)后,目前正在实施高级地球观测卫星(ADEOS)计划和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计划。一、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重约4吨,总功率为4500瓦,大小为4米×4米×5米,寿命3年,约在1996年初发射,可用于观测温室效应、地球臭氧层的减少和热带雨林的砍伐等。卫星研制总经费预计为6~7亿美元,其中包括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研制的探测器费用(不含美、法和日本通产省研制的探测器费用)。卫星主要由日本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机理,世界不少国家都制订了地球观测卫星的研制发射计划。有些地球观测卫星已在空中运行,有些正在研制中。研制与发射地球观测卫星的主要国家有日本、美国、欧洲及加拿大、中国和印度等。 日本 静止气象卫星(GMS)日本的静止气象卫星系列是为了改善日本的气象业务和研究有关气象卫星技术而研制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进的世界气象监视网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制定了空间平台计划,其中共轨平台计划(ATP)已于1987财政年度开始了概念设计,大约要花费8年时间,即1995年发射入轨。这个带有大型双翼太阳电池板、大型辐射器、智能机械手、大型天线的共轨平台(见图)和当前正在加紧研制的大型技术试验卫星ETS-V、日本空间舱(JEM)的开发将对日本空间开发工作产生重大推进作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通过共轨平台的开发,将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欲在1994年用H2火箭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后,于1997年再发射新的极轨道平台型卫星(JPOPS),旨在用各种遥感器观测地球环境。后者从1990年开始进入概念确定研究。新的地球观测卫星重5吨,在800公里高度的极轨道上运行,周期100分钟。平台型卫星将保留卫星公用舱的主要功能,其中有温控系统和电源系统。该先进地球观测卫星除保留原来的2种遥感器外,还选定了6种星上用的遥感器。这6种遥感器是:  相似文献   

12.
世界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ERTS),即美国陆地卫星1号是1972年7月发射的,现在日本接收的是美国陆地卫星5号的遥感图象。位于日本埒玉县鸠山上的宇宙观测中心(宇宙开发事业团)把接收、处理的资料发送给全国的用户。法国的地球观测卫星(SPOT),其数据资料将用于世界性商业服务方面。为了适应这些急剧发展的世界趋势,日本正在研制以获取海洋信息为目的的海洋观测卫星MOS-1及以获取陆地信息为目的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海洋观测卫星MOS-1的研制  相似文献   

13.
日本通产省于1991年1月31日正式决定为美航宇局(NASA)研制搭载在地球观测系统平台卫星上的“现代航天器用热辐射和反射辐射计(ASTER)”这一地球观测探测器。其内容如下: 1.日本通产省从NASA获得研制ASTER探测器的通知。 2.ASTER是1987年由通产省与NASA协调研究开发的地球观测探测器,是世界最高水平的陆地观测探测器。研制成功后,可有效地用于资源勘察、大气和植被观测等地球环境问题方面的研究,所得数据共享。 3.根据通产省的委托由资源调查用观测系统研究开发机构(JAROS)进行ASTER探测器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宗河 《太空探索》2003,(2):38-39
2002年12月14日,日本H-2A火箭顺利把世界最大级别的环境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送入轨道。 日本宇宙事业团开发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也称作绿色-2,因为它是1996年8月发射并经过10个月的运转出现故障的地球观测卫星绿色-1(即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的后继卫星。其上面搭载有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  相似文献   

15.
一、计划概况日本的地球观测卫星,是在日本科技厅(STA)的领导下,由“日本空间研究机构”(NASDA)具体计划与开展研制的。 1978年,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SACJ)制定了“日本空间研究方针的概要”。在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为了建立地球观测技术并逐步使卫星走向实用化,日本应当研究自己的海洋观测卫星和陆地观测卫星系列。目前,日本正在考虑的有三颗海上观测卫星(MOS-1,2,3)和两颗陆地观测卫  相似文献   

16.
日本空间研究委员会在6月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让各省厅提出1989年空间预算申请及空间计划,7月4日集中讨论。科技厅领导的开发事业团将研制空间实验用的小型火箭“TR-1A”和H2火箭大型整流罩;要求在运输省的静止气象卫星-5上装备搜索和营救用的中继器;通产省和环境厅研制“地球观测平台”(ADEOS)用的地球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气象卫星按运行和工作状态分为二类,即极轨气象卫星、静止气象卫星。 极轨气象卫星因其运行轨道每绕地球一周都要穿过南北两极地区而得名,也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近圆形轨道,观测高度在1000千米以下。每圈观测地面东西宽度为2800  相似文献   

18.
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是日本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其主要目的是观测海表面颜色及温度等海洋现象,其次是确定有关地球观测卫星的基本技术。最近MOS-1飞行星的总装已经完成。星体为箱型构造,仅在单面展开太阳电池板。它将于1987年1~2月用 N-Ⅱ火箭8号(二级式)发射。MOS-1的研制是在以日本电气公司为主,三菱电机、东芝、富士道等公司协助的共同组织下进行的。它的观测数据除了在宇宙开发事业团的地球观测中心(崎玉县鸠山町)接收之外,还决定在泰国接收。  相似文献   

19.
双星中的首颗卫星--探测-1升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探测-1卫星。它是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中的近赤道卫星,2001年2月正式启动研制。探测-2(近极轨卫星)将于2004年中发射。这两颗卫星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  相似文献   

20.
沐阳 《国际太空》2006,(10):11-13
印度的航天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射"罗希尼"(Rohini)探空火箭.此后,印度自主研制了卫星运载火箭:"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能将卫星发射到极轨道;"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GSLV)能将卫星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