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外隐身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构成红外隐身材料的填料、树脂的研究现状以及近年来开始重点研究的红外兼容型多频谱隐身材料,并且指出了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具有明确的研究和应用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在红外及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红外及可见光兼容隐身材料、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等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技术的发展以及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在热点领域如光子晶体、掺杂氧化物半导体等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指出今后的多频谱隐身材料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战争中,为了提高在军事对抗中的竞争实力,隐身技术一直都是各国的重点研究对象,而隐身材料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本文深入研究了各阶段单一频段隐身材料的发展现状,总结了雷达、可见光、高光谱和红外隐身材料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了现阶段各种兼容隐身材料的发展新需求;综述了目前雷达与红外、可见光与红外、高光谱与红外、多频段兼容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外飞行器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其中重点介绍了雷达隐身材料和红外隐身材料。结合飞行器的隐身需求,提出了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红外隐身涂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红外隐身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包括构成红外隐身材料的填料、树脂及其红外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最后还介绍了与雷达隐身材料的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隐身材料是实现目标隐身的重要途径。随着侦察技术的多频谱(可见光、红外和雷达等多种侦察谱段)化,隐身技术和隐身材料的研究必须满足多谱要求。本文通过对单层涂料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分析,建立雷达波吸收模型,预测达到目标吸波技术指标所需要选择的材料的范围;利用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在该层涂料上建立太阳加热后涂料与目标周围环境动态热平衡模型方法,预测降温效果,为材料研制选择技术参数指明方向。通过上述雷达波吸收和热红外降温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分析,预测单一涂料对地面目标雷达与红外兼容隐身,通过材料参数调整和设计是可能的,为兼容性多谱隐身材料的研制指明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激光、红外隐身兼容涂料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探测技术、激光探测技术、电子战等因素使得红外波段中的隐身技术变得更为重要。在同一波段范围同时达到红外与激光的隐身兼容是热平衡理论所面临的难题。要做到红外和激光的隐身兼容,就必须克服两者对材料的一对矛盾要求。在分别介绍了红外、激光隐身的原理后,提出了红外激光复合隐身的设想,并分析了两种央技术的互相制约及兼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高温环境严重影响了军用飞机的红外隐身性能,开展高温低红外辐射表面材料研究成为当前军用飞机隐身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高温环境对低红外辐射表面材料的性能要求,介绍了可用于高温环境使用的金属类表面材料、无机氧化物类表面材料和光子晶体类表面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状况。目前低红外辐射材料在提高材料耐热性能和降低红外辐射率方面距离实际应用仍存在一定差距,涂层制备方法和高温作用对于涂层性能的影响还需要充分研究。有必要在理论基础、制备工艺、耐热性与辐射性的统筹协调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隐身技术作为提高作战生存力的关键环节,是复杂对抗环境下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的最重要技术指标。飞翼布局以其独特的隐身优势,成为无人作战飞机首选布局形式。文章以超低RCS亚声速飞翼布局无人机平台为基础,从多频谱隐身特征平衡设计出发,针对其采用低发射率材料前后的红外隐身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红外隐身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飞行器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和射频隐身等。随着红外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系统探测各种不同目标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因此,红外隐身技术也受到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本文介绍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目前研究发展状况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飞机后向红外隐身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全军  刘志成 《飞机设计》2013,(1):10-14,34
随着雷达隐身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作战飞机的雷达隐身性能较为原来有了显著提高,来自敌方雷达的威胁显著减小,但没有采取红外隐身措施的作战飞机在日益发展的红外探测系统面前生存力大打折扣,本文通过对国外先进战机的红外隐身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总结其后向红外隐身技术应用规律,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涂层红外发射率及雷达波隐身兼容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填料的类型、质量分数及涂层厚度。研究表明,以填充30wt%的HW-3型铝粉为填料,制备的涂层厚度为20μm时,涂层红外发射率达到0.25,能大幅降低材料表明红外辐射温度,且对微波隐身兼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杨宜禾  白长城 《航空学报》1988,10(12):549-554
 论述了红外隐身的意义及研究方向;讨论了红外隐身与反隐身的关系;对红外隐身的技术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低发射率薄膜的红外隐身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氧化铟锡(ITO)、掺铝氧化锌(ZAO)、TiO2/Ag/TiO2纳米多层等三种透明的低发射率薄膜。研究了这些低发射率薄膜以及降低材料红外发射率对降低红外辐射强度和红外隐身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降低红外发射率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温度升高所带来的附加红外辐射;低红外发射率薄膜在红外隐身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型隐身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隐身材料是发展现代隐身技术的关键,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国外隐身技术发展现状,材料隐身机理、隐身材料分类以及手性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收剂、导电高聚物材料和智能型隐身材料等几种新型隐身材料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旨在推动和强化我国在新型隐身材料领域研究的展开与深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当前飞机的雷达波隐身和红外隐身技术,分别从低RCS外形设计特点、低RCS材料技术的应用、红外辐射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子对抗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F-22飞机的隐身技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隐身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萍  陈绍杰 《飞机设计》1994,(1):29-34,51
本文将介绍隐身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并结合材料隐身机理和途径分析隐身复合材料的特点,最后提出发展我国隐身材料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飞行器排气系统的红外隐身问题,对其红外辐射特性、辐射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重点探讨了排气系统应用遮挡技术、冷却技术以及低红外发射率技术等几种红外隐身技术的特点和效果,论述了飞行器排气系统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飞行器红外隐身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磁超材料是由亚波长微结构周期排列而成的人工复合材料,对电磁波有很强的传导调控作用或吸收作用,在航空武器装备隐身设计领域被广泛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超材料的概念,综述了电磁调控型超材料、电磁吸收型超材料、主动可调型超材料和智能超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然后介绍了航空电磁偏折超材料、电磁吸收超材料和频率选择超材料的隐身机理及应用研究现状,分析认为隐身机理丰富和可设计性强是电磁超材料有别于传统吸波材料的主要优势。从拓展吸波频谱、增强吸波性能、吸波智能可调三方面对电磁超材料提出发展建议,包括吸波频谱进一步向红外、激光、紫外波段拓展,宽频吸波性能进一步提升,吸波频带智能可调。  相似文献   

20.
对某典型战斗机在8~14μm波段范围内的红外积分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考虑了大气透过率的影响,计算了使用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战斗机进行探测时的探测距离,并分析了该战斗机采用低发射率材料后的红外隐身效果.战斗机的流场采用商用Fluent软件进行计算,红外辐射特征及探测距离采用自开发的NUAA-IRSE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8~14μm波段,周向角一定时,俯仰角越大红外积分辐射强度越大;俯仰角一定时,周向角越大红外积分辐射强度越大.采用低发射率材料后,战斗机在整个空间方向范围内,其红外积分辐射强度降低,战斗机红外隐身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