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二颗卫星“科学实验二号”,于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入轨,卫星本体一九七九年六月十七日陨落,末级运载火箭一九七六年二月十六日陨落。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系统对这两个空间目标,长期进行了光学跟踪观测、测轨和预报;对所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进行轨道分析,为卫星大气动力学研究和有关任务提供了宝贵的轨道资料。本文就是对“科学实验二号”跟踪观测和轨道分析的总结;同时扼要地介绍了国外对这两个空间目标的跟踪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系统在1月14日至2月7日为期二十五天内,连续组织了对苏联卫星“宇宙1402”后两个碎片的观测、测轨和预报。实践证明,我们取得的目视、照相资料,测定的轨道根数,发出的光学预报和雷达预报,均具有较高的精度,为我国卫星观测网较好地预报这两个目标的陨落时间和地点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重力卫星星间高精度测距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卫跟踪(SST)技术是当前地球重力场测量最有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高精度星间测距系统是低低卫卫跟踪(SST-ll)重力卫星的关键有效载荷.GRACE卫星携带的K波段测距系统(KBR K Band Ranging System)是一微米量级的测距系统,通过处理高精度的星间距离和距离变化率数据,可以恢复出地球重力场.GRACE后续计划又提出了一种更高精度的激光干涉测距系统.在研究KBR及激光干涉测距系统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KBR系统的基本结构,详细分析了两种测距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国内目前的研究水平,提出了我国开展星间测距系统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小单侧大帆板卫星长时间对日巡航模式下气动力矩和引力梯度力矩所造成的三轴角动量积累,对该卫星进行对日姿态轨迹优化及跟踪控制研究.建立单侧大帆板卫星的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利用高斯伪谱法得到使三轴角动量积累最小的期望姿态轨迹;为使卫星在惯量矩阵不确定和未知干扰力矩的影响下能够跟踪期望姿态轨迹,设计了自适应滑模控制律.该控制律利用自适应律对控制增益进行调节,无需事先确定系统不确定性的上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实现卫星的对日姿态跟踪;相比常用的对日基准坐标系,优化得到的姿态轨迹能够明显减少卫星三轴角动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吴超  谢伟 《国际太空》2021,(3):20-24
1 卫讯公司的发展历史 卫讯公司(以下简称"卫讯")创办于1986年.公司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积累阶段:创办之初,公司业务集中于军用卫星地面设备市场.1986-1996年,得益于通信卫星市场的兴起,卫讯连续10年盈利.1995年的营业收入达到2900万美元.1996年底,公司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  相似文献   

6.
应用大型望远镜跟踪、观测人造卫星,精确地为其定位完全是可能的。大型望远镜不仅可用作观测天体,而且也可用在观测卫星上。近来日本邮政省通信综合研究所(CRL)研制了卫星跟踪光学装置,用它进行了低地球轨道运行卫星乃至静止轨道卫星的光学跟踪,即开展卫星精确定位研究,其具体内容如下:一、光学跟踪卫星通常情况下,采用无线电跟踪卫星,即接收来自于卫星发射的电波,在得出卫星方向的同时,利用多普勒效应求得速度。在跟踪数据的基础上求得卫星轨道参数,从而做出卫星轨道预报。  相似文献   

7.
实践二十号卫星在轨核心试验全部完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引言2020年6月,基于我国新一代大型公用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简称"东五平台")研制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完成全部核心试验,充分验证了东五平台性能及其搭载的多项核心技术。实践二十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  相似文献   

8.
国外视频卫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韬 《国际太空》2014,(9):50-56
2013年,美国发射了1m分辨率的业务型视频卫星,加拿大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了1m分辨率的视频成像载荷,这些新动向说明视频卫星技术走向成熟,视频卫星从技术试验向业务型应用过渡。我国也于2014年9月8日发射了首颗视频成像卫星天拓-2。该卫星具有实时视频成像、人在回路交互式操作、基于网络的远程操作控制等功能,能实现对动态运动过程的连续观测和跟踪,获取观测区域的视频数据。相对于静止图像而言,视频拍摄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环境的动态监视和对运动目标的跟踪。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平台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26日,我国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1卫星,开启了我国对地观测的新里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由天基观测系统、临近空间观测系统、航空观测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等组成,于201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发射5~6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目标是建成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加快我国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的发展。为此,本刊特别推出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专题",介绍了我国高分-1卫星及其相关系统,以飨读者,促进我国高分专项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最新的预测,商业与民用卫星的发射,在今后五年内达到最高峰,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迅速下降。美国Teal Group公司对空间系统的预测报告说,从1993到2002年的10年间,已知的可能送入地球轨道的有效载荷为792个,其中商业通信卫星525颗,占66.3%;军用卫星100颗,占12.6%,科学卫星61颗,占7.7%;其余为地球观测卫星、实验卫星和微重力试验卫星(见下表)。未来的500多颗通信卫星中,绝大多数将是拟议中的近地轨道小卫星群。 Teal Group公司的首席分析科学家认为,通信市场的需求,可能仅仅足以支持少数几个近地轨道小卫星群,但是,目前预测哪些公司将发射这些卫星群,尚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太空》2014,(10):14-21
"龙计划"(Dragon Programme)是目前我国在遥感科技领域的最大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由国家遥感中心和欧洲航天局对地观测部共同负责实施。一期项目从2004-2008年,二期项目从2008-2012年,目前正在实施2012年启动的三期项目,计划于2016年结束。1"龙计划"项目启动背景我国与欧洲在遥感领域合作已经有20年的历史。1994年中国科学院卫星地面站开始正式接收"欧洲遥感卫星"(ERS)数据。  相似文献   

12.
太空新航线     
<正>日拟实施火星卫星采样回送任务日本宇宙探索局近日称,计划2021年度向火星一颗卫星发射无人探测器,采集沙子和冰等样品并送回地球。该局表示若该计划能顺利实施,将有望首次从火星卫星上带回样本,帮助专家详细研究其成分,推测火星的形成历史。探测对象目前设想为火卫一或火卫二,预计整个探测任务最长将持续7年时间。日本宇宙探索局认为,在漫长的历史中,火星卫星表面积累了源自火星或火星大气的大量物质,分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卫星通信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预测21世纪的卫星通信技术发展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新的卫星轨道 1.极轨道卫星群,如包含有星际链路相互连接的“铱”卫星系统; 2.大椭圆轨道卫星群,如苏联“闪电”型那样的卫星系统,用于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相似文献   

14.
一、计划概况日本的地球观测卫星,是在日本科技厅(STA)的领导下,由“日本空间研究机构”(NASDA)具体计划与开展研制的。 1978年,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SACJ)制定了“日本空间研究方针的概要”。在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为了建立地球观测技术并逐步使卫星走向实用化,日本应当研究自己的海洋观测卫星和陆地观测卫星系列。目前,日本正在考虑的有三颗海上观测卫星(MOS-1,2,3)和两颗陆地观测卫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4月12日,实践-13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HTS),标志着我国进入卫星互联网应用时代,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卫星技术新的应用领域,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互联网全覆盖不是梦卫星上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核心系统统称为有效载荷系统,其功能、性能及规模决定了卫星可以提供何种服务以及能达到的服务水平。据实践-13卫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日本开始研制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在1980年拟定计划时就确定卫星上装配一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接着在方案设计时,增加了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从那时起开始研究卫星上主要观测仪器—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地面处理卫星图象设备。卫星特性与分系统卫星总重1.4吨(星上分系统重785.6公斤,观测仪器466.1公斤,连接器55公斤,余量93.3公斤)。卫星轨道为57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地面轨迹重复周期为44天。卫  相似文献   

17.
龚燃 《国际太空》2016,(2):41-48
1 美国 2015年,美国共发射了47颗民商用对地观测卫星,除去失效的鸽群-1d'(Flock-1d')卫星,以及还未释放的2颗鸽群-2b和12颗鸽群-2e卫星,目前在轨运行31颗.这31颗卫星中仅有1颗民用卫星,其余30颗均为商用卫星.整体来看,一方面,美国进一步发展新兴商业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另一方面,美国积极研制和部署新一代民用对地观测卫星.此外, 2015年,美国在探索采用商业气象数据方面也有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中法天文卫星(SVOM)伽玛暴联合探测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法天文卫星SVOM是中法两国合作的伽玛暴探测任务,由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批准立项,中国科学院负责总体研制.SVOM是继美国SWIFT任务之后最重要的伽玛暴多波段探测项目,是一颗功能强大的天文卫星,具有多波段观测、快速机动、灵活操作及地面后随观测能力.SVOM将开创一个非常广阔的探测领域.本文介绍了项目组织、任务目标、卫星和有效载荷、地面段以及运控概念.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遥感卫星发射30周年之际,ESA总结了该卫星编队在土地测绘、海洋监测、冰跟踪、大气感知方面取得的科学成果.于1991年7月17日发射的欧洲遥感卫星-1 (ERS-1)是ESA首个对地观测任务,也是当时欧洲有史以来开发和发射的最先进的航天器之一,为大气、陆地、海洋和冰监测领域的卫星技术铺平了道路.1995年欧洲遥感卫星-2(ERS-2)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20.
为给天基光学观测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建立了基于STK的天基 探测空间目标等效星等计算模型. 选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五参量计算模 型, 分析了空间目标面元的可见光散射特性; 根据目标几何结构尺寸和物性参 量等建立目标几何模型, 对该模型进行面元划分, 推导了空间目标在天基观测 系统入瞳处的等效星等计算公式; 结合卫星工具包(STK)提供的太阳、目标卫 星、观测卫星三者的关系数据, 建立了基于STK的易于求解的目标星等计算模 型, 对此模型进行实例仿真和分析, 并与漫反射计算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表 明BRDF模型得到的辐照度曲线比漫反射模型更曲折且存在峰值现象, 更符合 目标表面材料的实际特性, 此外, 与STK的结合运用, 使其可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目 标最佳观测时段及相应的等效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