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美国航天飞机和欧洲阿里安火箭在过去两年发射卫星竟争中,航天飞机成功六颗,失败三颗,而阿里安发射十二颗卫星,全部成功。现又揭开第二轮竟争序幕。在阿里安四次商用结束之后,到1987年底向阿里安空间公司预订登记发射的卫星有25颗,收入六十四亿法朗。日本宣称,从1992年至2000年之前,将用 H2运载火箭参加美国和欧洲竞争发射卫星之战,争取发射80颗卫星(包括本国卫星),大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后,世界上排行第四的航天大国。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Osumi)于(1970年2月11日发射,是世界上第四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比中国仅仅早两个月,日本每年用在空间研究和发射卫星的经费为10亿美元(2003年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万分之四,金额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1977年2月23日,日本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ETS-2“萄”2号成功升空,使日本成为第三个拥有这种能力的国家。另外,日本制造的科学卫星质量亦非常高,1986年更和美国、苏联以及欧洲各国一起参与发射宇宙飞船探测著名的“哈雷”慧星。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电,在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前夕,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八日,中美两国在北京签订了一项用我国“长征三号”火箭为美国发射一颗通信卫星的正式合同。自去年一月以来,我国长城工业公司曾先后为瑞典空间公司,美国西联公司、泛美卫星公司、特雷公司和多美尼影视公司签订发射卫星订座协议,这次签订的合同是我国为国外发射卫星的  相似文献   

4.
空间扫描     
日本三菱重工将为西班牙发射卫星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将使用H-2A火箭为西班牙卫星有限公司发射1颗卫星,这是日本火箭的首次商业发射。该通信卫星质量约为4t,发射日期在2005年底或2006年初。 美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正在招标 美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UOS)是一种能够改善运动中的美军武装力量地面通信能力的多卫星系统,是一种无防护的窄带卫星通信系统。MUOS系统设计的最后选定时间在2004年,初步作战能力预计在2008年实现,而实现完全作战能力则是在2013年。美国海军空间与作战系统司令部负责这个项目的管理。卫星通信在一体化战场空间中提…  相似文献   

5.
<正> 继今年一月我国与瑞典签订“发射订座协议”之后,今年四月二十日,我又同美国特雷卫星公司就发射卫星事宜签署了一项协议备忘录。双方商定、中国将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为美国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一九八八年再发射一颗。这两颗卫星的运载火箭都将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而为瑞典的邮政卫星的运  相似文献   

6.
1990年总目录     
政策方针规划计划美国1990年航天飞机计划1一1日本二元化空间机构受到批评1一2美国新修订的国家空间政策概要2一8苏联的t’2o05计划”2一30美国航宇局提出重返月球/探索火星方案3一3意大利提出机器人飞船草案8一4台湾计划研制卫星8一10亚洲卫星即将在中国发射4一8苏联确有过载人登月计划4一15日本空间开发三步曲4一19欧空局推迟研制赫尔墨斯航天飞机 和哥伦布空间站6一9伊拉克将发射卫星5一30美国国会议员要求保证空间站计划6一2美国Shuttle-C计划出现分歧6一8法美将联合行动阻止中国发射阿拉伯卫星6一8戈达德中心退出空间站工作6一9日本航…  相似文献   

7.
根据法国航宇工业公司和阿里安空间公司提议并在有欧空局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了准备以平于或低于美国出售卫星招标的价格向日本出售“气象卫星”系统的决定。发射卫星的日期预计在1989年。出售给日本的整个卫星系统,包括用阿里安发射卫星直到把卫星送入同步轨道位置等的基本价格为6千万至6千2百万美元。但这不包括根据日本的需要进行的改装。  相似文献   

8.
□□巴西总统卢拉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在2003年10月21日签署了一项长期航天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利用乌克兰的旋风-4火箭在巴西阿尔坎塔拉发射中心合作发射卫星,并向其他客户提供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巴西国防部长维埃加斯介绍说,这项合作协议对双方发展各自的航天计划都十  相似文献   

9.
阿里安空间公司到4月初连续3次发射卫星成功。1月发射国际通信卫星V-F15;3月发射日本通信卫星和欧空局气象卫星,4月初发射瑞典的通信和电视卫星。这8次发射成功增强了阿里安公司的信心。阿里安火箭第29次飞行发射了2颗卫星。由于250名发射人员要求每月增加200美元的工资,举行了一次罢工,加上火箭出现机械故障,使60米高的阿里安-4火箭推迟了6天发射。  相似文献   

10.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与苏联“宇宙”火箭现正竞争发射一颗巴西环境遥感卫星,其研究森林降雨,预计1992年中期入轨,重185公斤。苏联空间管理总局的SL-8宇宙火箭发射报价费为600~800万美元。苏联每年用宇宙C-1火箭发射12-15次;美国轨道科学公司是第一次进入国际发射卫星市场,与苏联竞争缺乏经验。苏联运载火箭不论在性能上还是发射费上都可能占优势,现不清楚轨道科学公司报价是多  相似文献   

11.
美国空间司令部官员称,未来的军用卫星可以从移动发射台上发射,这样在战时更安全。作为战争时负责空间作战的空间司令部认为,目前的运载火箭和发射设施,不能迅速地适应战时发射卫星的需要。空间司令部空间作战副主任肯尼思·迈尔斯上校说:“目前的发射手段是空间作战的‘颈部’,容易被卡住。”空间司令部官员说,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和其后的两次大力神火箭发射失败所导致的长时间停  相似文献   

12.
日本空间研究委员会为制定到本世纪末的空间规划,于1982年7月成立了一个“空间规划小组”,拟定出1984~2000年日本长远空间规划。1983年7月20日提交给空间研究委员会,并由该委员会呈报日本政府审议批准。规划确定在今后十七年内,日本将制造能发射约两吨重的大型运载火箭和50颗卫星(1983年8月22日美国《航空周刊》报道为78颗卫星)。据日本官员称,这一空间规划将需资100亿美元,年约六亿七千万美元,而目前日本每年花在空间活动方面的经费,是四亿至四亿五千万美国。从1984年起开始执行空间规划,仅研制新的H-2运载火箭就得耗资10~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欧洲的不载人阿里安火箭已开始与美国载人的航天飞机展开激烈的竞争,争夺每年大约价值5亿美元的国际商业卫星发射生意。自它们开始竞争以来,1984年首次出现了在未来卫星发射定货数上几乎均衡的局面。这一年,航天飞机签定5个定货单,而阿里安是4个,这与自1980年以来每年使用航天飞机发射卫星的用户都以  相似文献   

14.
一、公布运载火箭发射新价格苏联空间管理总局杜巴耶夫局长最近在巴黎布尔热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向西方公布了运载火箭、出租卫星、空间材料加工等空间服务的新价格表,其中包括新的火箭供西方发射卫星选用。早在1987年苏联就宣布,用质子号火箭发射2吨重静止卫星收费为3000万美元,现价格是发射5.5吨有效载荷到静止转移轨道为2800万美元,发射2.8吨有效载荷到太阳同步轨道为3500万美元。对新增加的顶峰号(Zenith)火箭(低轨道  相似文献   

15.
日本、美国和中国的民间组织将于1987年6月7~10日在北京召开首次国际空间研究代表会议。届时与会者将参观四川省西昌火箭发射场及西安卫星跟踪与控制中心。在这次国际代表会议上将反映出中国新均开放政策,由于中国和瑞典、美国签订了发射卫星的定座协议,中国空  相似文献   

16.
1984年5月22日,阿里安火箭成功地把第一颗美国私营公司的“空间网”卫星送入静止轨道(卫星重1195公斤)。该公司共有三颗空间网卫星,第二颗今年底或1985年初仍将由阿里安发射。由于阿里安近两次相继成功,向阿里安空间公司预订发射卫星的合同金额已达八亿美元。每次发射费介于二  相似文献   

17.
<正>2月15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XL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制图星"2D等104颗卫星,创下了一次发射卫星数量的世界纪录。印此前一次发射卫星数量的纪录是PSLV火箭去年6月发射"制图星"2C时创下的一箭20星。从世界范围看,此前一次发射卫星数量的最高纪录是37颗,是  相似文献   

18.
简讯     
日本联合冒险公司计划购买两颗卫星日本通信卫星公司对美国休斯通信公司和两家日本贸易公司联合鉴定的带有冒险性的3亿美元的合同已获批准。这3亿美元用来购买两颗休斯公司的 H-393型通信卫星,每颗卫星装有48台转发器,分别于1987年12月和1988年4月发射。根据这项协议的规定,第一颗卫星将在美国发射。另外,日本政府根据放宽电信限制的政策,批准了下列各公司经营空间商业卫星发  相似文献   

19.
正顾名思义,"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或多颗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箭多星"技术所带来的商业化发展及单次发射卫星数量的急速增加对20世纪70年代成立的空间物体登记制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1 "一箭多星"发射的登记实践通过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UNOOSA)官网的"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索引"(OIOLOS)系统及各国提交的登记申请,梳理各国"一箭多星"发射卫星  相似文献   

20.
2003年3月28日,日本在位于南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航天发射中心,用H-2A大型火箭,采取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了两颢侦察卫星。这是日本第一狄发射侦察卫星,翻开了日本空间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标志着日本和平开发利用空间的政策发生了转变,并意味着日本在走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各国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