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ACARS地面信息处理系统,机务维修电子文档管理系统(MEDMS)的组成和功能,重点介绍了基于ACARS和MEDMS的飞机维修支持系统(AMSS)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AMSS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航空移动卫星业务(AMSS)通信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给出了全新的 AMSS 的信道模型,对起飞/降落和巡航时的信道进行了仿真,得到了累计概率分布(CDF)曲线,并且在该信道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 QPSK信号在 AMSS 信道中的性能,为 AMSS 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航空卫星移动服务(AMSS)应用之前,高频(HF)空地通信系统是超视距航空移动通信的唯一手段.无论在越洋、边远陆地和远程航线飞行的飞机都用HF电台与地面通信.高频电波传播主要靠电离层反射,而电离层的特性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和太阳黑子的活动产生扰动,很不稳定.通常认为HF是变参数的信  相似文献   

4.
AMSS顺利发展航空移动卫星通信业务(AMSS)由国际移动卫星组织(INMARS-AT)从海事移动卫星通信业务(MMSS)扩展而来,始用于1990年.首先提供航空旅客通信(APC)用的空中电话(一种数字卫星电话),后来扩展到传真,直至数据链应用,从向航空公司提供航务通信(AOC)、管理通信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民航卫星通信网的具体情况,讨论了网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的性能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简便、实用且又符合民航卫星通信网运行维护要求的LNA在线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为了改变目前民航平面通信落后的状况,适应高速发展的民航事业对通信的要求,民航决定建设以卫星通信信道为主,其他通信手段(有线和短波通信)为辅的卫星平面专用通信网,这一系统工程目前在实施的进程中。民航卫星平面专用通信网(以下简称卫星通信网)建成后将担负起民航系统内各种业务电话、自动转报和其他数据传输业务。网络使用SCPCDAMA(每载波单路,按需分配)体制的话音系统;在话音内通信系统内安  相似文献   

7.
美国“先进极高频”(AEHF)计划承包商雷声公司宣布,AEHF近日取得2项里程碑式进展,使AEHF计划日趋成熟。作为美国“军事星”卫星通信系统的后继,AEHF系统的首颗卫星将在2008年发射,计划服役到2020年。AEHF卫星与地面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8.2Mbit/s,可满足实时图像、战场地图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介绍了INWARSAT的组织情况,对INMARSAT航空地球站的结构及其特性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一种最先进的航空地球站──C3SAT2000系统。  相似文献   

9.
MIMO技术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提出MIMO技术在单卫星和多卫星场景下的应用。首先分析了MIMO卫星通信系统在采用再生转发和透明转发情况下的系统容量,随后对单卫星及多卫星系统分别提出了采用正交分组码及其分布式改进形式的MIMO系统方案,最后对影响MIMO卫星通信系统的因素进行讨论。相比点对点卫星通信系统,MIMO卫星通信系统能够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设计将正交分组码及其分布式改进形式在单卫星及多卫星系统中进行应用,MIMO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湖南广电高清动中通卫星车系统进行了介绍说明,对湖南广电高清动中通卫星车系统中的动中通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视频系统、音频系统、通话系统、集中控制系统与车体改造系统分别进行了说明;介绍了湖南广电高清动中通卫星车系统所采用的卫星通信体制、卫星链路计算结果及卫星测试结果;最后,本文介绍了动中通卫星车系统在广电领域进行高清电视实时移动转播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卫星模拟器主要是对地面测控系统遥测接收和遥控指令发送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和验证,验证地面测控系统设备正确性,提高地面测控系统对卫星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等。本文从软件系统架构高度对不同卫星各分系统模型共有属性进行抽象提炼和设计研究,提高软件架构及模块的复用性、扩展性和维护性,通信卫星模拟器通用基础平台可同时验证不同卫星对地面测试系统的任务要求,使不同卫星模拟器的建设和地面系统测试支持可以纳入一个规范化、通用化的系统框架中。  相似文献   

12.
国际民航组织(ICAO)将采纳 GPS GLONASS INMARSAT 联合组成的 GNSS 系统供全球导航使用。对系统的增强和完好性监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介绍近年来提出的各种地面完好性监控通道(GIC)的方案,包括地面监测台网、地面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和卫星转发。重点阐述 INMARSAT 提出的静止卫星加发导航信号的重叠(IGO)概念和全球性完好性监测台网(IMN)。然后进行比较和讨论,并提出需进一步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下一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阐述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过程,给出了主要国家和组织的中继卫星系统技术体制和现状.再结合卫星、载人航天器和深空探索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下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从体系结构、卫星平台、链路调制体制、网络协议等方面,探讨并给出了下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途径.为满足未来近地、深空航天任务,以及临近、低空快速移动用户的不同要求,节约系统成本,下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将向专业化和与其他系统融合的方向发展:星间链路将增加激光链路,数据速率可达到10 Gbit/s以上;多址业务成为主用,同时支持用户数能力将极大提高;对于链路调制体制,在采用CR(Cognitive Radio,认知无线电)和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基础上,可实现实时自适应调整和根据需求加载配置;数据传输将采用网络化方式,天地间构成一体化DTN(Delay Tolerant Network,容延迟网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卫星导航系统以精密时间测量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伪距测量,进而实现定位.同时,卫星导航系统还提供了高精度授时功能.综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和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基于通信卫星的授时技术以及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技术等.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建成和提供服务,BDS授时应用研究正在快速发展.基于BDS/GNSS多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技术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未来将会应用于国际时间比对.同时,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尤其是低轨通信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低轨通信卫星授时会成为一个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对空间资源的依赖性以及空间系统由研究到实战角逐的最终转变,已经暴露出美国国防部现有航天系统的脆弱性。目前,对卫星的关键遥控主要由固定式地面站完成。这种地面站不设防,很容易被发现,因而容易遭到敌方攻击。在未来高度复杂的环境下,卫星的基本遥控系统的生存能力和耐久性将成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途径:(1)增加在轨关键系统(航天器)的自主能力,(2)提高地面关键遥控和例行遥控的自动化程度,增强地面系统的机动性以及提高其对意外情况的反应速度。本文将着重讨论DSCS Ⅲ卫星计划中应用AⅠ技术使航天器地面遥控系统自动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设计卫星系统时,一个基本的但经常被忽视的领域是地面支持系统。地面支持系统的及早规划,可以和其它计划共用卫星支持能力,资源共享,从而节省计划开支。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了解其它地面支持系统的结构和能力。本文是关于地面支持系统的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综述性文章,主要介绍美国军方地面支持系统,重点则是空军卫星控制网(AFSCN)。 空军卫星控制网是一个全球性的遥控、跟踪和通信系统,它为国防部的航天任务提供地面支持。本文介绍了该控制网的历史,描述了目前的情况,并说明了其支持不同卫星计划的途经。本文还介绍了该网的将来和正在考虑的几种系统结构。另外还谈到了海军和陆军的地面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7.
CAT空间系统公司(原DSI)在80及90年代的“小卫星”计划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传统低轨卫星的设计、制造、发射及操作成本高,时间长。这些问题一直在激励人们去开发新的工艺、技术,以及低成本、毋需严格调整的卫星。这些卫星采用低功率“小卫星”通信设备(TDRSS用于NASA低轨星则要求大功率),通常搭载不需要大量冗余备价系统并且不需要大型地面设备和人员保障的有效载荷/实验设备。这种小型且适应性强的卫星还有研制周期非常短(通常1~2年)的特点。本文介绍了CTA空间系统(CTA/SS)在这些新计划中采用的几种方法和成功的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就如何减轻NASA越来越大的降低航天器及其操作成本方面的压力提出建议。重点是在任务操作的主控设施和各种用户终端(UT)中使用适应性强、功能足够、价格低廉的基于PC机的地面设备。这些系统以CTA/SS多种型号的用户终端成功地控制了20多颗USAF、USN、APPA卫星,从而使这些系统得到验证。这些用户终端经同步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建立了链路,而且在边远地区自动担负起中继任务。由于用户可以很容易安装轻型天线(通常是用小功率马达、PC驱动的全向或螺旋型),低轨卫星的应用特别显示了这些方法的效能。几英尺长的同轴电缆与小型收发模块(小型PC机大小)相连,串行线与相应PC机相连,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如何完善系统的组网运行管理,构建一个高可靠性和高可用度的系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对美国TDRSS(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卫星在轨备份、轨道漂移、卫星共位、地面终端站配置以及系统总体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其组网运行的4个特点:空间段具有备份节点、备份星;地面段配置备份中心、备份站;系统具备2颗卫星共位能力;系统具备轨道漂移能力。结合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建设与发展实际,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加快备份星和备份站的部署与建设;适时形成单节点多星的星群配置;增加支持卫星轨道漂移和共位的能力;增加大椭圆轨道卫星的部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支持欧空局(ESA)下世纪的多项卫星任务,该局正在建设地面多任务基础设施,支持1996-2006年之间预期发射的10多种不同类型的卫星(科学、地球观测、通信、货运飞船)。 该基础设施为不同任务提供公共的地面设施,其中心设在欧洲空间操作中心(ESOC),将延伸至FSA不同的地面站。 该基础设施包括6个主要系统: ·备有相应遥测、遥控处理器,以面向目标法建造的飞行控制系统; ·配有一整套综合性软件以及相关用户接口的飞行动力学系统,用于姿态和轨道的确定及控制; ·地面站监视及控制系统; ·遥测处理系统 ·遥控编码器; ·多用跟踪系统。 本文描述了该基础设施的各个系统,它们的相互接口以及实施计划。论述了该基础设施的设计方案以及采用的基本技术,特别突出了技术及操作上的先进性,以及这种方式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测控网遥控指令处理系统(NCPS)是一个使用多总线/68030微处理器的航天器遥控系统,由Bendix现场工程公司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地面测控站研制的。该系统将安装在全球地面站上,为航天计划操作控制中心(POCC)提供对航天器(如LANDSAT,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和雨云-7卫星)操作的遥控能力。该NCPS要与POCC及本地操作员相互协作,共同处理配置请求,产生调制的上行序列,并向用户报告地面遥控线路的状态。本文分两部分介绍NCPS,第一部分叙述系统功能和硬件,第二部分叙述若干软件设计问题,包括:灵活的、可扩展的用户界面的实施,最大限度采用可复用软件模块以及Bendix现场工程公司设计的开发工具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