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红的灯笼亮起来,爆竹噼噼剥剥晌起来,又到了新春佳节的时刻。春节本是温馨团圆的节日,喜庆祥和的代表,然而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它感到迷惑,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倡议取消春节。也许,我们该反思延续了几千年的新春佳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年终红包、压岁红包、行李包……当人们被一个个沉甸甸的包压得愁眉苦脸;饭局、酒局、牌局……当人们在一个又一个的“局”里精疲力竭,在一些人心底,本来喜庆欢乐的“春节”也就变成了爱怨纠缠的“春结”。  相似文献   

2.
白马清明会     
章槿 《西南航空》2006,(4):88-93
名为“藏族”,“白马藏族”却自称是先秦氏族人嫡派后裔,虽然不及万人,却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习俗。当汉地的清明一如既往地笼罩在淡淡的哀伤之中时,白马人却在这春耕后的闲暇日子里欢歌兴舞,延续着祖先对春是的热爱,对阳光和雨露的欣悦之情。[编按]  相似文献   

3.
黄诗俨 《西南航空》2006,102(7):46-48
2006年6月的重庆,恍惚还能感受到来离去的春的气息,但在四川美术学院里,一场名为“开放的六月——四川美院艺术游”的活动却把六月变成了激情四溢的艺术盛宴。  相似文献   

4.
《西南航空》2013,(8):94-95
虽然“李秀英”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韩剧里始终温柔说着话的角色,虽然她是姐妹中最小最受疼爱的妹妹,但她练的却是4人中最暴烈的“散打”——拳出如风,势大力沉。临时抓过来当陪练的男武术教练。拿着脚靶也是紧张无比,而训练室的沙袋在她的鞭腿击打下不断地发出啪啪的爆响,声音在空阔的房间里回荡。“视听”效果十分震撼。  相似文献   

5.
“水”——沈从文人格和文格的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审视沈从文在《湘西》和《湘行散记》中对水的独特感悟,揭示出“外柔内刚”、“善利万物而不争”既是沈从文的人生态度,也是其构筑的“湘西世界”的艺术取向。  相似文献   

6.
《西南航空》2013,(3):30-31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春天是值得期待的。严冬之后,灿烂的油菜花以夺人的声势揭开了春天金色的帷幕,奏响恢弘的春之序曲,那片金黄首先温暖了我们的眼睛。妩媚娇艳的桃花袅袅婷  相似文献   

7.
王远昌 《西南航空》2012,(4):100-105
我几次去绍兴,为之动情的是今年3月当春的绍兴,细雨和雾气缭绕。大多长居北方的人,厌烦江南春季里阴雨连绵的日子。其实不然,江南诗情画意就是在这样日子里释放飘逸。赤脚摇着乌篷船的船夫,撑着五彩油伞的女子,都在柔柔细雨中活力迸发。绍兴保留下来有10610座古桥,行人较多的桥头大多有酒馆,  相似文献   

8.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气温回暖,万物生长,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7日,在经历了史诗般的288分钟鏖战、雨水三次侵袭之后,22岁的西班牙”红土之王”纳达尔终于登上温布尔登冠军宝座那一刻,人们有理由相信,红土再也满足不了纳豆的胃口,世界第一将是他的下一份甜点。而男子网坛也将翻过费德勒温文尔雅的“瑞士流”,进入狂野暴烈的”斗牛士”时代。  相似文献   

10.
姜汤 《西南航空》2007,113(6):118-121
怒江大峡谷的新春来得格外的早。两岸的傈僳族正举行盛大的“阔什节”(意即新年)。人们在家祭祀祖先,相互祝贺,或在村中举行射弩、跳舞、对歌等娱乐活动,第二天便带上行李及食物,到峡谷边的温泉“春浴”(又名“澡堂会”)。人们反复洗浴,以消除疾病、增强免疫力,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新一年的劳动生产,同时,澡堂会也是青年男女们通过赛诗对歌结识朋友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1.
李合春 《西南航空》2006,103(8):50-52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抵全在道教”。作为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在其长期以来所构造的体系中.不乏对和谐思想的阐述.这些智慧的语言在当代仍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无疑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道教强调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的浑然一体.强调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生命和健康.反映道、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故老子在《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乃  相似文献   

12.
居高声自远     
元波 《西南航空》2011,(3):I0005-I0006
做文章写诗当然是自己所思所想为最好。可是.世间的事情往往并不能由自己来决定。比如,现在的学生从小就要练习“命题作文”,现在想求得一个职业,也要经过类似命题作文这一关。在中国,古人做官须考功名,今人当公务员必考“申论”。可见,善于“命题作文”.往往成了一个人立世成名致胜的关键。“命题作诗”也是一样.生活中难免不遇到。  相似文献   

13.
陈艳 《西南航空》2012,(5):22-22,24
春天到来,万物生发。4月8日,“国航知音”为会员举办了一场“春季养生舱”的活动。国航与合作伙伴一起邀请中医名家面对面为会员进行问诊,根据会员身体状况和生活起居习惯、针对具体情况开具个性化中医调理方案,包括日常饮食、中药饮片冲泡茶剂方案和中药处方,  相似文献   

14.
大美合川     
大千世界,万物葳蕤,嘉陵江、渠江、涪江千里奔流,于此汇聚,孕出巴国别都、人文江城——重庆合川。合川是长江上游原始文化、土著文化、巴濮文化的发源地,曾为巴国别都,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侯莫陈 《西南航空》2012,(3):50-52,54,56,57
一说到沙漠,脑海里蹦出来的一定是炎热、干旱之类的词汇,浮现出的是狂风肆虐、万物不生的茫茫沙海景象。其实,大漠也有其独特的魅力,那里也有着美丽的生命,也有着斑斓的色彩,而这一切在大漠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如此的别样。  相似文献   

16.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寄黎眉州》诗中写到的“瓦屋”指的瓦屋山,是一座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的蜀中名山。瓦屋山山顶方平厚正,状若瓦屋,故而得名。无峰而立的瓦屋山,又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台”。  相似文献   

17.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11,(11):10-10
丹顶鹤在黑龙江扎龙湿地跳着优雅的芭蕾舞:“来不过九月九,去不过三月三”,每年的农历九月初,黑颈鹤便会从千里之外如约来到彩云之南的高原泽国栖息繁育,它们被当地山民视为“神鸟”,也是人们喜爱的"高原精灵";  相似文献   

18.
巴山背二歌     
陈珂 《西南航空》2006,106(11):68-68,70
“弯弯背架一只梭,我是巴山背二哥。太阳送我上巴山,月亮陪我过巴河。打一杵来唱支歌,人家说我好快乐。”“巴山背二歌”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巴中市辖区内的一种山歌。在当地,人们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哥”,而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时所唱的山歌就叫“巴山背二歌”.在隐藏于巴中市南江县大山里的米仓古道上,我们见到一群背运筑路条石的背二哥.他们刚爬过一个陡坡,靠着打杵在山梁上歇脚.“背二哥来好遭孽,连路走来连路歇,一年四季穿一件,浑身晒得黢麻黑。”当一个背二哥即兴而唱,其他人随即和唱起来。他们的眉宇间还滴着汗珠,用粗糙的大手捞起本已盐溃斑斑的粗布衣襟,揩着面颊的汗雨.这些汗湿淋淋,喘着粗气的沉重形象,已经一代代刻在了这条古道上。巴中境内的古道有由巴人在三千余年前开通的“巴岭路”、“大行道”.“米仓道”,北通陕西梁川、南郑、直达关中平原西安,下通巴州直延重庆。巴山背二哥像马帮、驼帮一样组成庞大的背运队伍翻越大山,长途跋涉在这些古道上,而“背二歌”这种在长途背运中产生的山歌,其历史可与巴人的背运一样追溯到秦汉以前,庞大的背运队伍在漫长的背运途中更唱迭合,相互学习交流,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属自发式传承,由于背二歌旋律优美、情趣盎然,故在民间广泛传唱。  相似文献   

19.
穆宇 《西南航空》2009,139(9):54-57
“花街十里一城春。” “花街”其实不是一条街,花街其实是花市,指的是广州的迎春花市。”一家大细行花街”是广州独有的春节民俗。“行花街”即是”逛花市”,也称”游花市”,老广州人曾有“行过花街才过年”的说法,意思是先逛迎春花市后过年。  相似文献   

20.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09,142(12):4-4
这个冬天特别“突然”,11月中旬寒潮即汹涌而来,落木萧萧,霜染万物,在一场毫无准备的强降温过程中,我们陡然发现:冰雪,已将我们重重包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