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美国已与中国就用中国的“长征”运载火箭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达成协议.这项美国国内尚有争议的协议为中国发射美国的商用卫星扫清了道路.由两国官员草签并由里根总统签字的这项协议将限制中国对美国商用发射业务的影响,但也将有助于巩固中国为国际发射提供服务的地位.中国到1994年只发射最多9颗国际通信卫星的协议和保持与世界市场同等的价格是新条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对外发射服务的一些政策和法律,并就世界各国航天界普遍关心的我国发射卫星的技术安全问题,发射服务的价格政策和发射保险等问题做了说明。除此之外,中国还是几项空间法和空间条约的参加者,这对中国的宇航产品和技术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9,(9):45-45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印期间.印美两国政府7月20日在新德里签署了有关科学、航天和武器与防务的三项合作协议。航天方面,两国签订了《技术保护协议》,将使印度火箭能发射美制和含美制部件的民用或非商业卫星,包括美国政府或学术机构的卫星或第三国航天机构和大学载有美制设备的卫星。由于部件和卫星需同印度火箭组装,  相似文献   

4.
《航天》2009,(5):13-13
3月18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和欧洲卫星公司(SES)宣布,它们已根据去年6月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与SES卫星租赁公司签订的多次发射协议重新确定了3次质子号火箭发射的有效载荷。2010年底和2011年,质子号将分别发射SES新天空公司的“新天空卫星”(NSS)14和SES天狼星公司的“天狼星”5。另一颗卫星是面向美国国内市场的OS-1卫星,将在2010年初发射。  相似文献   

5.
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威 《中国航天》2003,(1):27-28
美国著名咨询公司弗罗斯特与萨利文公司最近发表研究报告,对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在2002~2008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我们利用手头的最新资料和日常搜集的信息,结合弗罗斯特与萨利文公司的研究结果,对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与其有关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如下归纳和整理。卫星融资和保险市场直接涉及卫星项目的启动与卫星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卫星发射服务业务。卫星融资和保险市场是我们预测发射服务市场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和了解卫星融资和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其与发射服务…  相似文献   

6.
周威 《中国航天》2003,(2):27-30
中国航天自1985年宣布对外承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以来,已历经17个春秋。从早期艰难的市场开发,抓住市场机遇,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到积极开拓市场和在逆境中求发展,曾达到7%-9%的市场份额,再到商用运载火箭供大于求,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直到当前美国全面禁止美制卫星出口至中国发射,使中国商用卫星发射服务濒临被挤出世界发射服务市场的边缘,笔者认为,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始终影响着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俄罗斯的谈判代表已就俄罗斯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问题达成初步协议。该协议的要点于5月初在莫斯科公布。由于要取得双方政府的批准,所以正式的协议备忘录将在晚些时候签署。 根据这项协议,俄罗斯从协议签字之日起至2000年12月31日最多只准发射8颗商业性的静地轨道或静地转移轨道卫星,即平均每年可有一次这种商业性发射。对于向低地轨道或其它非静地轨道进行的发射,协议规定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协议规定俄罗斯火箭的定价和其它发射合同条款应与西方市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征火箭目前已形成了包括14种型号的火箭家族,可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多种卫星及载人飞船,也可以执行深空发射任务;火箭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前言 本文对国际和美国国内商业卫星市场及销售收入进行了预测。首先预测1986~1990年期间全球商业卫星和美国国内固定业务卫星的收入,包括:这5年内制造和发射卫星的费用,卫星地面站市场的收入以及卫星转发业务的销售额。其次,估计了1986~1990年可能从制造、发射新卫星和替换卫星中获得的收入。对每项收入都列出了这些卫星的制造、发射和发射保险等费用的分类估计。最后,讨论了卫星地面站市场的发展趋势并预测其收入。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空间法的回顾与展望(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古以来,飞离地球,遨游星空,一直是人类的美丽梦想。1957年10月 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使人类迈入了空间时代。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卫星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而且也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目前,外空不但是国力的赛场,也是充满商机的市场。 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引起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如外层空间、宇航员和空间物体的法律地位,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国家的权利义务,需依…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航天技术日臻成熟。应用卫星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特别是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已发挥了显著的效益;运载火箭初步形成了系列;在开展国际发射服务和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尚待提高;运载火箭亦需改进、完善和提高;进入国际市场的工作也需进取和拓宽。  相似文献   

12.
周威 《中国航天》2004,(10):25-27
自1996年4月前苏联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以来,其运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为降低发射成本,提高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发射计划的灵活性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各种运载火箭以各种合作方式不断进入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有关其运载火箭的资料和信息逐渐丰富起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有关资料也在不断完善。本文拟根据俄罗斯航空航天局(最近重组为俄联邦航天局)、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波音公司、阿里安公司和欧洲咨询公司等网站资料和有关信息,以及日常工作中积累的资料,较为系统地介绍前苏联国家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各种运载火箭情况。  相似文献   

13.
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最近就中国对外发射服务发表谈话.林部长指出,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是航空航天工业部下属的一个外贸企业,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注册,具有法人地位,经营卫星发射服务业务的。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向用户所作的卫星人境技术安全保证,均得到航空航天工业部的确认。 外国用户的卫星运到中国发射,安全是有保证的。外国卫星进入中国,属于过境性质,对卫星生产国来  相似文献   

14.
1990年是中国航天技术和航天活动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进行了5次航天发射。其中最为世人瞩目的是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发射外国卫星——AsiaSat-1和大推力的长征二号E试射成功。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发射服务走向国际市场的良好的开端,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长征火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载火箭之一"、"美国对华卫星出口限制的特殊政策,不利于国际空间合作的健康发展"、"希望中国火箭越来越多发射各个卫星制造商生产的卫星"……4月8日在西昌举行的“长征”火箭用户大会上,与会众多国际用户代表纷纷发言,高度评价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可靠性与竞争力,他们呼吁长征火箭更多投入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希望长征火箭为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年四月七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亚洲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次发射国外卫星取得了一箭成功的好成绩,这是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良好开端。 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和生产中,上海航天局(SHBOA)承担了一、二子级和大部分箭上设备和地面发控设备的  相似文献   

17.
孙忠 《中国航天》1993,(5):30-30
在美国,航天发射设施数量不足和收费过高已成为阻碍航天商业化进程的一个主要障碍。美国所有的发射场都是由政府控制的。尽管美国空军为商业实体使用靶场制定了“型号靶场使用协议”,但该协议一没有确定价格,二没有限定赔偿责任,对政府的“夹塞”行为也未加限制。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内有人提出了海上浮动发射的建议。海上浮动发射是一项并不复杂的技术,只要运载器能防水,并能像杆状浮标一样垂直地浮在水中(最上面一级露出水面)就可以了。这种发射方式可避开昂贵的  相似文献   

18.
阿里安航天公司主席达雷斯特宣布,该公司1984年的营业额已达到7.249亿法郎。阿里安航天公司自1980年3月建立以来,总共签定了32项卫星发射合同,目前注册要发射的卫星有23颗,发射费用达64亿法郎。该公司目前还在与国际通信卫星和国际海事卫星等国际性组织进行谈判,此外,还正在与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积极协商卫星(如电信星1C、实验通信卫星4、“希巴克斯”天文卫星、法国电视卫星 TD-F2、西德电视卫星 TV-Sat 和“空间网4”)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航天发射市场上,欧美和俄罗斯的发射商依靠其先进的卫星制造能力、运载火箭制造技术、发射场设施、灵活的融资和保险方式,结成战略联盟,垄断了世界发射市场。中国航天发射服务业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国际市场,对世界航天发射市场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曾经占到8%到10%的  相似文献   

20.
周武 《航天》2010,(5):10-13
相关背景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一声轰鸣,将"亚洲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第三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震惊了国际航天界。有外电评论:"中国这次成功发射的意义,绝不亚于当年的原子弹爆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