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弹载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要求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战术导弹弹载计算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工作能力,提出了弹载计算机的设计要求,并按军用GJB511规定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进行了试验,试验项目包括传导发射试验、传导敏感度试验和辐射发射试验等.最后介绍了降低辐射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战争的需要促进了电光技术的发展.电光技术能使装甲车、防空系统、直升机、步兵和遥控飞行器大大增强作战效率,提高夜间和全天候作战能力.电光系统通常采用两种技术——激光和热成像.热成像系统用于测定目标和背景放射的红外能量,其两大基本组件是探测器和光机扫描器.提出了对未来热成像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发展方向.详细叙述电光技术在防空系统、直升机和步兵中的应用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简要描述了风云二号转发器系统工作状态,介绍了该系统在部件级验收测试及系统联机过程中所遇到的电磁不兼容问题,给出了电磁兼容实验结果及初步理论分析,力图找准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办法,最后对系统EMC设计提出几点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反巡航导弹     
在过去几十年里,巡航导弹多数用作反舰武器,各国海军一直注重反巡航导弹问题.迄今苏联已研制了两大系列新的远程巡航导弹,共有四五种独立的型号.目前美海军有四种反巡航导弹方案:第一种是多技术多层次纵深防御系统;第二种是确定威胁可能来犯的方向进行定向防卫;第三种是摧毁巡航导弹发射平台;第四种是实施电子干扰“软杀伤”.未来的反巡航导弹方案可能会利用以下几种新技术:新一代计算机技术;更小型化的雷达(包括相控阵雷达);新的超视距雷达;先进的飞艇技术.最后介绍反巡航导弹系统的构成及反巡航导弹方案与美星球大战的关系.反巡航导弹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可应用于星球大战计划.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目前国外几种相控阵地面制导雷达的现状、发展概况及工作性能,尔后对相控阵雷达的技术发展趋势作了重点叙述.认为,未来相控阵制导雷达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致力于实现全空域工作,增强自适应控制雷达参数的能力,降低成本,减轻重量,以及解决多功能与雷达参数最佳选择之间的矛盾等.为此,需从两个方面着手工作:一是从系统设计中寻求技术途径;二是研究实用的相控阵天线阵.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雷达间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的考虑,提出了一种与雷达性能相关的兼容性判决模型。与以往用于EMC判决的干扰余量等概念不同,将干扰信号强度与雷达性能指标参数联系起来。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从而确切了解雷达间的电磁兼容问题,使EMC预测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阿斯派德”导弹有较高的杂波内可见度(SCV),从而使它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近似地分析了为对付30m低空目标,在不同载机高度和不同斜距下发射导弹时,一组所要求的杂波内可见度值,该值在载机高度100m时,发射距离为20km处要求最高,约68dB.同时也分析了为了达到所要求的杂波内可见度,相对应的一组照射雷达相位噪声要求值.达到SCV为68dB的相位噪声(?)(f_m),在偏离载频5kHz处,约为-93dBc/Hz.所用的近似分析,可供估算半主动连续波雷达寻的制导导弹的杂波内可见度及其所需的照射雷达相位噪声要求值,有一定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于星上产品元器件间电磁干扰的日益严重,电磁兼容性设计已成为卫星工程产品的一项设计指标和鉴定内容.“风云一号”星上计算机电磁兼容性的设计目的和总要求是:保证计算机能抗外来的电磁干扰;本身不给其他设备造成干扰影响,对系统兼容性工作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星上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内容包括:对高频信号、引线用屏蔽线、电磁辐射干扰进行屏蔽;对逻辑电路,从选用元器件、电路设计和走线合理方面加以考虑;对供电系统、接地系统进行滤波和隔离;对引线耦合,在走线、布局和阻抗匹配上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未来的地球—轨道运载工具应能在作出决定后的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发射.这种运载工具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设计出了11种能将2.27t载荷送入极轨道的运载工具,并验证了设计参数的变化(增加轨道机动飞行动作、增加载荷重量等).根据第一阶段研究结果,第二阶段的设计工作选择了两种方案,即垂直起飞的两级系统和水平起飞的两级系统.给出了几种推进方式的评估结果,包括起飞时的推重比效果、水平起飞的双燃料推进方案和使用氟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0.
钨渗铜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燃气舵材料,它是利用金属相变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而产生冷却效应来达到材料的降温作用.此材料制造燃气舵时,先用冷等静压制备一种具有高温强度的可控孔隙度的多孔钨骨架结构,随即用熔融的铜渗透到多孔的钨骨架结构中.这种冷等静压制是一种粉末治金成型技术,装有HTPB推进剂的固体火箭助推试验发动机的地面点火试验表明,用此工艺制成的钨渗铜燃气舵,其机械加工性能远比其他材料制成的燃气舵要优越得多.目前已应用于垂直发射系统的“捕鲸叉”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火箭上.  相似文献   

11.
EMC分析预测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磁兼容(EMC)技术的不断发展,EMC的分析预测作为一种防止电磁干扰(EMI)问题的有效手段,已渐渐被推广使用,文中简要地介绍了EMC分析预测技术发展过程及其在研制工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赫尔墨斯”航天飞机是一种载人的、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它要用新的“阿里安”5发射到低地球圆形轨道和极轨道.当“赫尔墨斯”脱离“阿里安”5后,即机动飞行到其所要求的工作轨道上.讨论了两种入轨的推进概念:组合式可重复使用系统和分离式一次性使用系统.重点研究组合式系统.但也分析了一次性使用系统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讨论了推进系统的基本流程图的设计步骤,并提出几种导致选择基本推进系统流程图的比较方案.示出了改变外形的最新“赫尔墨斯”对流程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同步轨道卫星处于磁层亚暴环境时出现的不均匀充放电现象以及其对卫星产生的不利影响:1.引起电源和电子分系统异常;2.促进表面对带电污染物的吸附;3.引起材料物理损伤,导致表面光学、热学性能退化;4.影响科学探测的结果。本文还综述了保障卫星安全运行的工程防护措施及地面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屏蔽电缆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给出了航天器电缆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准则,分析了屏蔽电缆的屏蔽皮接地原则和原理;讨论了多根屏蔽电缆束外加整体屏蔽的作用及注意事项,给出了几种常用的屏蔽皮接地设计方式以及屏蔽性能优劣对比,指出目前国内航天器电缆常用屏蔽皮接地方式的不足;最后通过某微波遥感卫星上电缆屏蔽设计的应用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电缆屏蔽设计解决航天型号研制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为航天器电缆网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前识别单机电磁兼容性(EMC)试验超标情况对于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单机试验结果的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即在单机EMC试验结果基础上,考虑安装位置影响,与系统级传导、辐射的敏感度限值和接收机灵敏度进行比较,获得安全裕量。对直立姿态两舱结构航天器的典型设备(包含非射频类产品、射频类产品和供配电产品)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单机EMC试验超标结果对于整个航天器以及运载火箭电磁兼容性的影响。与实际测试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利用单机EMC试验结果对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讨论制导跟踪雷达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并提出评定时应注意的几项原则.大量试验评定表明,跟踪雷达的发现距离与指示雷达给定的指示距离有密切关系,指示距离近,发现距离也近.试验结果证明了,即使雷达信噪比设计满足要求,但发现距离或跟踪距离都不能达到100%的概率.因此确定指标时,应根据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来拟定某种概率下的距离要求.提出了利用袖珍可编程计算机对试验结果作数据处理的方法.最后给出了程序清单和程序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17.
概括介绍现有运载工具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运载能力,对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叙述了几种用于完成下一世纪飞行任务的运载工具可行方案.对一次性使用和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的运输成本比进行计算,并绘出在低轨道飞行任务中运输成本比与累积有效载荷质量的关系曲线.大推力运载工具(HLLV)可以以约500美元/公斤的平均成本承担总共10万吨的空间发射任务.结论是,未来肯定将需要和研制出在低轨道载送乘客的第二代航天飞机和多用途的大型空间运输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在功能与性能不断完善的同时,电子设备也更加复杂,在舰环境下的电磁兼容设计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自身的特点出发,研究其各类电路的内外电磁环境,探讨电磁兼容性不良可能对发射装置造成的危害,提出在进行发射装置电磁兼容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美国陆军导弹司令部在研制面空导弹时采用的导引头实物仿真技术.目前在导弹系统的研制过程中,人们受到很多限制,例如经费有限,需要进行可靠的系统试验,要求在逼真的环境,包括电磁干扰和抗干扰环境中评价系统等.导引头实物仿真试验能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挥重要作用.介绍和讨论了射频、非红外成像和电-光波段的现有仿真设备及其性能;举例介绍了最近完成的仿真试验结果及其对降低导弹系统研制成本所起的作用.最后介绍了主要的仿真技术和美国陆军提高仿真器能力的未来计划.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声表面波技术后,介绍了声表面波器件用的压电陶瓷材料的种类、基本性能和特点.对压电陶瓷材料的使用要求有:有适合制造叉指电极的良好表面;声表面波传输衰减要小;有很高的机电耦合系数;温度特性好;一致性、重现性好.在与压电晶体作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压电陶瓷材料的主要优缺点.设计性能良好的声表面波器件,主要取决于叉指电极设计、压电材料和工艺加工的好坏.最后着重叙述钨锂酸铟声表面波压电材料的特点和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