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直升机粒子分离器三维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以某型直升机粒子分离器为研究对象, 在三维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计算湍流分叉流动和砂粒运动, 结合边界条件特殊处理, 采用分块计算来考虑叶片对流场的影响, 首次对有叶片粒子分离器三维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
整体式粒子分离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找出分离效率更高、压力损失更小的最优型面设计,以两种型面差异较大的整体式惯性粒子分离器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计算软件对其内二维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分离器对不同粒径的砂粒的分离效率,以及不同清除比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型面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因素。计算采用标准k-ε模型,颗粒相采用拉格朗日轨道模型。结果表明:对C规范砂,型面变化剧烈的模型(IPS01)的分离效率比型面变化平缓的模型(IPS02)的平均低1.60%,进气总压损失平均增大0.53%;对AC粗砂,分离效率前者比后者平均高0.25%,进气总压损失平均增大0.58%。相比较而言,IPS02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探索整体式进气粒子分离器(IPS)分离效率的变化规律,针对两种具有不同型面曲率的整体式粒子分离器的三维结构模型开展试验,重点研究了主流路流量、扫气比(SCR)、进口马赫数、进口砂粒浓度和分离器间距对粒子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粒径砂粒,两种模型分离效率均出现随着主流路流量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其中在主流路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型面变化平缓的模型分离性能要优于型面变化剧烈的模型;(2)两种整体式粒子分离器模型的分离效率均随扫气比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且这种规律与砂粒粒径无关;(3)随着进口马赫数的增大,两种整体式粒子分离器模型分离效率均仅出现小幅度减小,但在同一进口马赫数下,两种模型分离效率差异显著,最大达到6.54%;(4)采用C级砂时,可以认为粒子浓度对粒子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没有影响;(5)当分离器轴向间距减小或径向偏离轴线间距减小时,粒子分离器模型的分离效率将出现不同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中部带有裙体后向台阶的轴对称体的超声速绕流特性。采用空间推进法数值模拟超声速无粘流场,对于轴对称后向台阶的分离区采用Chapman-Korst理论模型进行处理,计算结果给出了与实验值吻合的物面压力分布以及超声速流场的流动图画。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不改变流道几何型面的基础上实现对较大粒径砂尘轨迹的有效组织,借助数值仿真技术,对一类典型无旋式惯性粒子分离器流道内两相流场展开了模拟研究。通过对典型工况下粒子分离器内砂尘轨迹的追踪和细致分析,首先获得了壁面反弹主导下的较大粒径砂尘的三类基本运动模式及其主要特征。而后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2024铝合金、7020橡胶以及45钢3种典型壁面在反弹特性上的差异,同时结合原流道型面,完成了一种基于非均匀壁面的粒子分离器方案设计。计算表明:通过对鼓包迎风面等关键区域的壁面材质的特殊设计,可在不降低气动性能的前提下实现AC砂及C砂分离效率的显著提升,其增幅分别为6.0%和13.7%。 相似文献
8.
9.
10.
整体式粒子分离器对涡轴发动机的气动乃至积冰都会有影响。为了获得涡轴发动机进口支板的积冰特性,以包含整体式粒子分离器的涡轴发动机进气机匣为模型,选取间断最大结冰条件,采用欧拉-欧拉法模拟了进气机匣内的空气-过冷水滴两相流场,并计算了支板表面的水滴撞击特性,再应用考虑水膜流动和蒸发的三维积冰模型对支板表面的积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机匣进口的水滴有99.4%进入了扫气流道,而且结冰参数在支板前缘上游呈现出明显的周向不均匀性。对于主流道下游的4片支板,仅距离蜗壳起始位置最近的支板前缘局部受到显著的水滴撞击,最大水收集系数达到3.8,当积冰总时间为74s时,该支板表面最大积冰厚度约8mm,其余3片支板表面几乎没有水滴撞击和积冰现象。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考虑整体式粒子分离器影响的涡轴发动机进口支板的防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了三维C-H网格的生成和全三维转子流场的数值解。以法国宇航院设计的一个高负荷跨音转子为算例, 并与他们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应用这套数值模拟技术得以计算带进口预旋的某跨音压气机转子流场, 并对进口预旋对其下游的转子流场的影响作了数值模拟, 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燃气源复杂通道三维冷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两方程RNGκ-ε湍流模型,通过非结构网格上的SIMPLE算法,对某远程火箭弹控制系统燃气源复杂通道内流场进行了冷流数值模拟,获得了通道内各气流参量的三维分布,了解了燃气源内各处特别是控制气流流经的迷宫形多层导热套环结构内的气流流动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利用SIMPLE方法数值求解层流N-S方程,模拟了具有移动边界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的三维流场。网格划分采用交错网格技术,流场计算时不进行网格划分,而是直接读取网格点的值,将网格划分与流场计算分开,解决了现有计算机内存不够的问题,计算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