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出现气温低于0℃的时候不多,伴随低温出现的天气现象更加少见,因此容易被忽视或遗忘,论文将可能出现的天气做个归纳,希望能对观测低温天气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文中指出,如果用平行平板法研磨、抛光玻璃陶瓷毛胚可以得到高精度的表面,那么无论随着时间推移或在从-57℃至+120℃之间冷却或加热,面形都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3.
低温改性天然橡胶剪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天然橡胶剪切强度及剪切应变关系的比较,研究了低温改性天然橡胶在-30~50℃的剪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改性天然橡胶在-30℃或50℃下保温6 h后,当剪切应力为343 N时,其剪切模量与室温剪切模量相近,能满足-30~50℃温度范围内弹性材料的使用要求;同时低温改性天然橡胶与金属及其它复合材料粘接质量良好,能满足构件-30~50℃温度范围内的粘接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斯特林制冷机的热控制方案、热分析、地面热试验和飞行试验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分析,分析结果证明,在结合局部隔热设计和局部强化传热等热控措施的基础上,应用热管、冷板和安装于星外的热辐射器的组合集成热控设计方案,成功地解决了海洋一号卫星斯特林制冷机的热控关键技术难题,确保制冷机在星内5℃~35℃的环境条件下,温度仍控制在-15℃~0℃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沉积温度对化学气相渗透SiC基体微观结构2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950℃沉积碳化硅为非晶态;1000℃以上沉积出的碳化硅为结晶态,1050℃沉积碳化硅晶体取向为主:1250℃沉积碳化硅晶体取向为主。沉积温度升高,沉积深度和均匀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1J12DY软磁合金热处理退火工艺加热温度950~1150℃,保温时间1.5~2.5h为佳。影响合金磁性能的关键因素是退火过程中的冷却速度,应该严格控制它,以控制合金的有序化转变,采用了550℃以上慢冷,550℃以下快冷的分段冷却方法,提高了该合金的磁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此工艺已应用于生产,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及热处理分析,在360℃-540℃之间对冶金锯片用钢65Mn进行了连续回火处理。结果显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强度及硬度连续下降。在400—420℃之间,发现了回火脆性,冲击值、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发生明显变化。实验结果为预防锯片工作过程中的失效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月球表面的温度是随着太阳光线的落下角度变化而变化的。通过计算可得出,月球表面的温度最高可达+126℃,最低可达-153℃.[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固体推进剂使用寿命快速预测探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活化能法快速预测推进剂使用寿命,结果表明,点斜法与常规加速老化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两点法(70℃、50℃)预测结果最接近。提出用动态法求活化能用于点斜法进行快速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大气激光雷达(ACDL)的构型复杂,周围热环境恶劣,激光器的散热及光学部件的温度控制是主要难点。利用热仿真软件对激光雷达进行了典型工况的热仿真分析,得到各主要部件温度分布情况:激光器底部的温度波动<0.5 ℃;接收望远镜主镜能够控制在20 ℃,温度波动0.1 ℃/轨。同时将热平衡试验结果及在轨飞行数据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包络在轨情况,验证了热设计的合理性及试验测试的覆盖性。  相似文献   

11.
从实用角度出发,研究了Q235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加热温度940℃,在10%NaCl水溶液中冷却,后在低于200℃回火。试验表明,经此处理,普通碳钢可达到优质碳钢的水平,由425MPa提高到800MPa,对于汽车制造业及金属加工业,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真空环境下产品的控温风险,以热真空试验的控温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串级PID温度控制原理,在串级PID控制算法基础上进行多分区及参数自整定,提出一种适用于大滞后性系统的产品控温方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此控温方法对某卫星功率放大器热真空试验进行控温,实现了较高的精度(达到±0.5 ℃)和较小的超调量(仅0.7 ℃),升、降温速率≥1.5 ℃/mm。  相似文献   

13.
电镀热处理     
电镀工艺主要是改善钢件表面性能 ,将它与热处理搭配起来就成了电镀热处理。将电镀后的零件加热到 5 5 0℃左右 ,然后通入氮气再水冷 ,通过这种电镀热处理 ,使镀层自身硬化 ,更加牢固 ,特别是在热处理温度下水冷 ,使镀层表面产生热应力 ,这对防止镀层脆性极为有利。把电镀 热处理进行综合使用 ,这就成为填补电镀与热处理之间的热处理边缘技术。电  镀热处理电镀热处理钢表面镀锡 560℃导入氮斯塔纳姆高锡合金热处理钢表面镀铜—锡 560℃导入氮高利士铜锡合金热处理铜表面镀铜—锡 40 0℃特尔卢萨铜锡或锡铜合金热处理铝表面镀铱 1 50℃吉…  相似文献   

14.
结合TEC的泵驱两相温控系统的空间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镇锐  张兴斌  温世喆  何振辉 《宇航学报》2018,39(10):1176-1184
为满足天舟一号货运飞船(T Z1)蒸发冷凝科学实验的控温需求,采用半导体制冷片(TEC)和泵驱两相回路结合的控温系统实现了冷凝台-5~40 ℃(±0.2 ℃)的控温要求。对TEC和平行流换热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环境温度等于30 ℃工况下的制冷和散热要求。测试结果表明,平行流换热器在地面和在轨的换热相当,说明重力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5.
对W18Cr4V钢纵、横向切割刀实施标准的锻造和热处理常规工艺,工件的热加工质量能够得到可靠保证;应用新的回火工艺(6l0℃×10min/空冷,2次),不但可以获得相同的工艺质量,还可达到更高的二次硬度与弯曲强度;在预备热处理和粗加工后增加一道高温调质处理工序(910℃×10min/空冷或油冷+660℃×6min/空冷),可使碳化物更加细小均匀,降低材料的脆性;正确把握最佳时机,有助于减少翘曲变形,满足设计与使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孙明明  耿海  王亮  郑艺 《宇航学报》2019,40(11):1375-1382
采用有限元仿真(FEM)与地面热平衡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并模拟了30 cm离子推力器处于在轨环境时,有、无主动热控对三栅极相对位移变化造成的影响,并对目前离子推力器设置的工作启动流程可能造成的打火风险进行了预估。结果显示:三栅极组件的热形变方向均为法向方向,且栅极中心区域的间距最小;在 -269 ℃ 在轨极限环境温度下,推力器在5 kW工作模式下温度平衡后的屏栅与加速栅最大热态间距为0.14 mm,加速栅和减速栅则已发生贴合;在受太阳辐照以及卫星帆板恒温边界的影响下,栅面最低初始温度为-102 ℃;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20 ℃时,栅面最低启动温度为-25 ℃,且推力器工作8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与减速栅的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25 mm和0.20 mm;当推力器主动热控保证温控点为50 ℃时,推力器工作9000 s后,屏栅与加速栅、加速栅和减速栅最小间距分别稳定在0.31 mm和0.30 mm,能够满足0.25 mm的栅极安全打火间距要求。  相似文献   

17.
潘增富 《航天器工程》2002,11(2):93-100
论述了中巴地球资源子星热控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试验技术,提出采用分段周期循环法进行整星的瞬态设计分析。介绍了为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而进行的整星瞬态热试验方法,在轨两年多的飞行遥测结果表明,热控分系统方案合理,设计正确,工作稳定,性能良好,大部分仪器的温度控制在17℃-28℃范围内,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QSn6.5-0.1锡青铜与40CrNiMoA钢焊接件进行真空淬火与回火的研究,得出此种双金属真空淬火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真空淬火850*10℃,保温1h,真空回火500~540℃,保温2h。真空淬火比普通淬火的结合强度提高66%,且零件表面光洁无氧化,变形量最小。  相似文献   

19.
硝酸羟胺水溶液的制备及其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分解法制备硝酸羟胺(HAN)水溶液,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减压蒸馏温度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确定的实验室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时间25min,反应温度60℃,减压蒸馏温度50℃。并比较了氧化还原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测定硝酸羟胺水溶液中硝酸羟胺含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MHD角振动传感器标度因数与内部磁场强度、流体运动响应状态、电流互感器结构等直接相关。通过对MHD角振动传感器永磁磁路、流体感应电势、线圈放大特性三方面温度特性的分析或测试,提出各环节温度系数控制措施,完成-0.32%/℃的负温度系数特性的敏感核心设计,并在工作电路中基于铂电阻设计量值可达0.36%/℃的正温度系数的补偿环节。经实际测量,研制的MHD角振动传感器标度因数温度系数达到0.2%S.F./℃,优于国外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