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3,(9):40-41
无限的宇宙空间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物质财富,期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与宇宙空间相比,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宇宙空间中蕴藏的资源品种和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地球,人类渴望获得的许多宝贵资源,如轨道资源、环境资源、物质资源等,都可以在宇宙空间得到满足。航天活动就是对宇宙资源的探索、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20多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航天名词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若干问题,有待继续努力解决。1 关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名称航天,狭义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广义是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活动。航天定义的核心在于,人类活动的场所不是陆地,不是海洋,也不是大气层,而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对于这一特定的场所的命名目前流行的有以下3种。1.1 太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航天技术》和国家军用…  相似文献   

3.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探索万物是我们的本能.茫茫宇宙有无数的星系等待人类探索,但是受限于人类航天技术的局限性,人类目前唯一的工具——化学燃料火箭与航天器,还不足以支撑人类去探索光年之外无尽的宇宙.目前,人类所能够接近的只有太阳系内的太阳、8大行星、已知的470颗卫星、4143颗彗星和100万余颗小行星.  相似文献   

4.
地球犹如一粒微尘,在深邃无垠的宇宙空间默默无闻地向前运行。然而,它的运转却又是有条不紊的,这是因为地球跟其他天体一样,稳定地置于宇宙网络的一个特定网节之上。宇宙中的天体之间既互相吸引,又受离心力的作用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纪律严格地在自己的曲线轨道上运行。这一切使得整个宇宙成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破不了的有机网络。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已经运行几十亿年了,由于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个普通天体,所以在宇宙空间它的地位并不特别优越。 地球在自己轨道上的运行活像一艘宇宙飞船,全部人类和整个动植物都是它的“…  相似文献   

5.
坚定不移地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 探索和征服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发展航天技术、认识宇宙空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挫折和困难都不会阻挡人类在探索宇宙空间的前进步伐。在人类科学探索的进程中,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生命,失败  相似文献   

6.
在上一期《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中,我们介绍了部分科学家对宇宙中生命的观点,即生命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这里再介绍另一部分科学家针锋相对的观点,即地球人类是宇宙中生命发展的特例。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厄恩斯特·迈尔认为,无论宇宙中有多少亿颗行星,产生生命的几率都极小。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在《罕见的地球》一书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存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的几率微乎其微,即使有生命形式存在,也  相似文献   

7.
旋爆:星体溯源薛峰自波兰籍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著名的太阳中心说以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延伸到了以百亿光年计的领域,浩瀚无比的宇宙已成为现代科技的前沿阵地。尤其近代,科学家们根据观测、探索出的大量宇宙现象和天体运动理论,对星体、星系直至宇宙的起源,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正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从美国肯尼迪中心发射升空,将哈勃空间望远镜送入近地轨道。浩渺宇宙的万花筒,从此展现在人类面前。是哈勃空间望远镜让人类的双眼第一次目睹宇宙深空的缤纷景象,连上百亿光年之外的恒星爆炸、塌缩都清晰可见。最神奇的是,它给我们带来了距离地球130亿光年之外的信息,这几乎就是时间的尽头,宇宙大爆炸的起点就在不远的前方。这是天文学家梦  相似文献   

9.
在我人的想象中宇宙是无穷的.但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可视的宇宙是有限的.其半径不超过150亿光年,这个结论源于一个定律——哈勃定律告诉我们,人类可视的宇宙半径仅此而已.在此之外是什么仍然未知.射电天文学家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试图去发现这个极限外的的世界,但仍然一无所获.这个结论或许使人类感到沮丧:原来人类生活在一个半径为150亿光年的球内.而想象一下UFO在宇宙中自由飞翔的情景,宇宙仿佛太小了,虽然如此.就目前的人类而言.150亿光年半径的球内的未知出太多了.而神奇的UFO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世纪末的回音任军祥你能否想象出一种远远超出人类生命的形式,就像人类超出虫子一样吗?科学家们的努力已使我们确信这样高度发展的生命,如果生命在宇宙中很普遍的话,一定在我们周围星系中存在。这些外星人不像《第三类接触》中的异形人嬉皮士或者《星球大战》中的牛仔...  相似文献   

11.
在宇宙其他星球七是否存在生命,特别是智能生命?人类是否有机会与地外文明取得联系?问题的答案在空间和时间上都离我们极其遥远.地球于银河系只是沧海一粟,银河系又只是百亿光年宇宙某角落里的一粒微尘,在这样广大的空间里难道只有我们在观察、思考、探寻外部世界的规律,为那致命的孤独感到痛苦吗?是否有其他生命体发出的信号--一束电磁波,或者一个宇宙漂流瓶--已经到达我们身边,而我们尚未知晓?  相似文献   

12.
<正>《流浪地球》中,人类要带着地球飞往哪里呢?当然是越近的地方越好了。我们知道,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只有4.2光年。当然,4.2光年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巨大的空间尺度了,要知道1光年大约等于9.5万亿公里。目前,飞往外太空的最快探测器  相似文献   

13.
近代科学的研究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是有限的。即使我们观察到的宇宙空间尺度再大,周围的星系再多,宇宙仍是一个有限的组合。当然,有限的宇宙并不会使我们产生认识上穷尽的担心。因为,这样一种有限对于今天我们地球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说仍是近似于无限的。同时,宇...  相似文献   

14.
在宇宙中建造永久性的人类居住地,是人类21世纪最诱人的科学探索主题之一。 197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奥尼尔博士出版了《宇宙移民岛》一书,描绘了宇宙城的建设方案。奥尼尔博士设想,在地球和月球引力所及的范围内,大约距地球38.4万千米的地方建设人类的第二故乡——巨大的宇宙移民岛。这宇宙岛在太空中以一定速度旋转,产生向心力模拟地球的重力,岛内培植土壤,加上入射的阳光,  相似文献   

15.
众眼看宇宙     
正NGC7635NGC 7635,又称为"泡沫星云",横跨在仙王座和仙后座之间,距离我们约11000光年,它和炽热气体的组合看起来就像是飘浮在宇宙中的一个幻影。虽然它看起来很纤细,但是这团宽度达10万光年的气泡却是内部剧烈天文过程的外显。从这张动人心弦的视野里,还可以看到位于左上方  相似文献   

16.
每当在夜晚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看到的是满天繁星,我们感到人类是那么渺小。绚丽的星空魅力无穷,浩瀚的宇宙充满了诱惑。我们常常要问:星空的深处是什么?天空有多大?有没有边际?我们能够了解到宇宙深处的东西吗?宇宙,是广无边际的空间与存在其中的物质的总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着科学的进步而扩展,从古代人肉眼看到的日、月、行星及邻近的恒星到银河系,再到银河系外的独立星系(如M31仙女座星系),再到星系群,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百亿光年的遥远星系了。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在中国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里的“天宫书”…  相似文献   

17.
银河系的直径达10万光年,已经够大的了,可是,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数量多达千亿个。我们现在探测到的星系离我们最远的,已远远超过150亿光年的距离,但那里仍然不是宇宙的尽头。那么,宇宙是不是无限的呢? 根据现在比较公认的理论,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即从“无”逐  相似文献   

18.
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巨大的热能,按理,宇宙应该是炽热的,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宇宙冷却了。无疑宇宙有一套完善的降温系统。目前的宇宙空间普遍存在着-270℃以下的超深冷。而根据我们的常识,任何物质的运动都不可能产生如此低的温度。我们知道热能是如何产生的,但对于超深冷现象,却是一无所知。宇宙中没有一个天体在“制造”超深冷,人类也从未发现热能或其他物质转化为超深冷的现象。在一定的空间,温度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因此,在实验室似乎无法揭示超深冷的秘密。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巨大的热能,而现今的宇宙空间普遍存在着超深冷…  相似文献   

19.
正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名字来自于人类伟大的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1571-1630),他总结的开普勒三大定律成为人类认识天体和宇宙的基础,这也成为后来的艾萨克·牛顿(1643-1727)总结出影响人类深远的万有引力定律重要启蒙。所有的人类文明和历史都孕育在地球表面薄薄的土壤层上,光线围绕地球转一圈只需要0.13秒,但宇宙的可探测半径已经超过了465亿光年。人类不禁想问,在宇宙中我们真的是孤独的么?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航空、航天和航宇? 对于航空,大家已非常熟悉了,那就是利用气球、飞艇、飞机和直升机等航空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冲出大气层,到广阔的宇宙空间去活动,那就是航天、航宇或者宇宙航行了。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类冲出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活动,即宇宙航行,简称宇航,其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就是在可感知的地球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