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人类面临不明现象》全面介绍超越现代科学认识范畴和界限的各种不明现象.4.80元.[2]《国内UFO目击报告集萃》首次披露国内230例UFO目击报告,保留价值极高.4.50元.[3]《世界最大之谜——UFO》世界各地UFO事件82例,并有精当分析.4元.[4]《宇宙来客》着力于远距离UFO案例分析,力图揭破UFO带来的所有困惑.4元.[5]《UFO与古代中国》在经久不衰的UFO话题中,引入中国悠久文化这一宏大概念.4.20元.[6]《灵魂学手记》现代科学和东方神秘主义哲学结合,解释飞碟、气功、特异功能现象.5元.[7]《李少波真气运行法》著名气功大师李少波先生撰著,对功理、行功方法有精辟阐述.6.80元.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不断目击到空中的不明飞行物.由于它的奇异性和高科技飞行特征,一直以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探究兴趣.一些人相信UFO的存在;一些人对UFO是否为真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更多人因没有兴趣或无暇顾及而不置可否,这很正常.根据可靠的目击报告,我们可以肯定有真的UFO的存在,但肯定存在UFO现象和肯定UFO可能来自天外,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苗旺 《飞碟探索》2000,(6):26-28
对于 UFO的研究,最基础的依据是目击报告。而尽量能够收集到更多的目击报告,又是研究 UFO的重要内容。   然而,对比频繁出没的 UFO象,目击报告的数量显然微不足道。而目击者人数,在所居住的人群中也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这也是 UFO研究成果难以辉煌的重要原因。而 UFO研究队伍迟迟不能壮大,也与此因素有很大关系。   那么,为什么目击报告数量如此少呢 ?缘何 UFO研究队伍发展不快呢 ?笔者谈点拙见与各位老师商榷。   1.时间短暂   从目前已经得知的目击报告中了解, UFO现象往往发生的时间短暂,可以说是稍露即失…  相似文献   

4.
星空动荡记     
如果要问中国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目击范围最广、目击频率最高以及搜集到相关影像及文字资料最多的UFO事件,相信任何一个对中国UFO目击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说是螺旋状UFO。直到今天,螺旋状UFO仍会时不时地来撩拨一下公众的心弦,洒下一团迷雾。那么,"6·17UFO"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呢?主持人在这里为你展现有关此事的第一手目击报告、会员的分析以及网友的各种猜测,相信对你的正确判断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不承认 UFO现象的存在,甚至武断地说:“ UFO是伪科学”,这种态度并不可取。确实有人出于各种目的,伪造了一些 UFO现象或目击报告,但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那些客观存在的奇异现象。正确的态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剖析各种 UFO报告,去伪存真,并且尽可能地做出客观的解释。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 UFO常常笼罩在神秘的迷雾之中,有些甚至匪夷所思,就像魔术一样,目击者被唬得团团转,但一经说破,却发现“不过如此”。   之所以有上述一番话,是因为拜读了 2001年第 3期《飞碟探索》刊登的谢湘雄先生《论 U…  相似文献   

6.
当今,假冒伪劣充斥社会的各个系统和角落,在科技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在UFO研究战线上,对于目击现象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当然笔者所指的并非是人为地制造假冒目击报告,而是由于分辨不清导致目击失真的现象。倘若因为目击失真而又通过媒体宣传出去,不仅使UFO研究得不到有益的价值,反而会因此让否定UFO研究的人士握有确凿的把柄。那么,如何分辨目击UFO的真伪呢?与人造飞行器的区别目击到的UFO往往与运行中的人造飞行器混淆起来,从而把UFO的出现,误认为是人造飞行器而忽视了目击记载。反之,有时误把人造飞行器的运行当成了UFO…  相似文献   

7.
一些说明在韦氏大词典里,对非自然现象的定义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事物或事件”,它们“与自然的或预期的不相符,超出了正常范围.”不明飞行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UFO,显然属于该定义的范畴.UFO摄影照片之所以被怀疑,是因为:①UFO代表着一种现代科学还不能充分解释的现象;②摄影照片众所周知是容易伪造的.“照相机不会撒谎”的古老谚语已经过时了.某些怀疑论  相似文献   

8.
吴再丰 《飞碟探索》2012,(12):56-57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种种有关UFO原型及其乘员的说法搅在一起,形成一片混乱的局面。世界各地的目击报告中相继提到在UFO附近或内部目击到酷似人类的生物。但令研究者困惑的是,若从常识上来考虑,这些类人生物的形态、大小、外观及行动是无法理解的。  相似文献   

9.
UFO研究的主题   美国著名的 UFO否定论者菲利普·丁·克拉斯认为: UFO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任何证 明它是外星来客的痕迹和证据都是不存在的。但是笔者通过统计、对比国内外众多的具有可 信人证的 UFO事件,发现从目击的形态特征以有无智能行为表现为准可划分出两类 UFO:某 种未知自然因素形成的无生命的不明光亮 (移动 )现象,如地震光、“鬼火”、等离子火球 等形成的 UFO;在被目击时表现出智能行为的 UFO,说明它们是智慧生物遥控或亲自驾驶的 飞行器,它们的行为特征用“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是绝对解释不了的。为了与第一…  相似文献   

10.
从“信号”计划和“怨恨”计划中可以看出,自霍伊特·范登堡将军驳回了“信号”计划在1948年情况评估中所得到的结论后,美国空军就转变了对UFO的态度。1949年11月27日,也就是建立“怨恨”计划的一年之后,“怨恨”计划被正式取消,最终报告也在不久之后发表出来。该报告声称,在所有不能用普通现象解释的UFO报告中,有23%可以用心理学现象加以解释。要不是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孟莫斯堡军事基地发生的一系列目击事件,“怨恨”计划很可能早就彻底成为历史。由于空军部门对此次事件的调查力度不够,引发了军方的不满。结果,当杰尔·卡明斯上尉在1951…  相似文献   

11.
在数以百万计的UFO目击案例中,有一部分UFO既可以在空中飞行,又可以在水下航行。研究者们把同时具备这两种特性的UFO称为USO。 USO是英文Unidentified Swimming Object的缩写,意即不明水下物体或不明游动物体,也称未经查明来历的水下游动物体。据报告,在被称为“魔鬼海”的南太平洋、日本海、红海的一些海区,以及巴哈马—百慕大三角区、大西洋南美沿岸等34个海区经常有USO出没。据目击者的观察报告:当USO“钻出”水面在空中飞行时,所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和反物理性质与UFO没有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股UFO热席卷世界各地,各种目击报告、第三类接触报告、实物照片和外星人的遗体等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不知从何日何时起.人们把它与外星文明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外星人的运载工具.一时间世界各国政府到民间纷纷成立各种研究机构,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探索.UFO究党是何所为.千百年来一直困绕着人们的思想,人们的心.它给人类留下了千万个难解之谜,做为一种现象是不可否认的.面对形形色色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最后一年本可在平静中度过。然而在 1999年 12月 2日上海上空发现燕尾形 UFO的报 道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时间有关 UFO的话题又火了起来。与此同时,全国掀起另一热潮 :各地有关燕尾形 UFO的目击报告、照片及录像纷纷出现,如北京昌平、湖北武汉、河南郑 州、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等地。在各种媒体对 UFO的报道“旧酒加新瓶”之后,接着便是由 此产生的副作用:将飞碟等同于 UFO来讲,借以全然否定 UFO的存在。如果这种错误只发生 在普通民众身上尚可原谅,但是这种认识却往往也出现在一些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人士身 上,这…  相似文献   

14.
在对UFO现象的认识上基本存在着肯定与怀疑两种理论,其围绕的中心问题是UFO现象是否是地外文明现象.肯定的理论在大量目击报告和文献记载的基础上认为:UFO是真实存在的外星文明生物的宇航器,是地外文明世界负有某种特殊使命的来访者.执怀疑观点的人则认为:UFO现象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心理现象,诸如幻视、臆想之类;另一类则是对某些客观现象如极光、流星、昆虫的集群飞行、气象探测器、飞机和卫星残骸等现象的错误认识,是对地球自然和文明现象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写下这个题目后问自己:是不是略有霸道的嫌疑?时至今日,许多地球人并没有因为不了解飞碟、不了解飞碟文化而感到困惑和空虚,甚至不承认、不待见有什么飞碟文化.相反,人们身边的许多事情,诸如油盐酱醋之类,都远比飞碟文化显得重要和实在些.所以本文绝无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别人的企图,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并愿以此文与同道商榷.记得十几年前还在大学念书的时候,《飞碟探索》杂志刚刚问世,那时这本杂志以UFO基本知识、UFO目击报告为其主旨.宿舍里的伙伴曾就飞碟现象、天外访客进行过激烈的争论,许多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16.
时至今日.UFO与外星人依然是科学界的一大难题。它同时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反对的人认为,绝大部分UFO现象都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同时也没有任何可靠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能证明外星人存在;赞成者则是有大量的目击报告或接触实例为证。综观这些目击者或接触者,既有科学家,也有普通的民众;既有专业人士,也有一般的天文爱好者.甚至还包括宇航员。  相似文献   

17.
自从肯尼斯·阿诺德看到碟形物体在天空中飞行,并最早在世界上提出不明飞行物(UFO)的问题以来,几十年间人类对UFO探索和研究的进程一直都十分缓慢而且步履蹒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UFO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目击资料的占有,迄今仍处于无任何实质性进展的研究阶段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人们对UFO的存在是否属于虚无飘渺之争论的影响。但我们必须看到,UFO现象及其研究,反映了人类文化心理的一个侧面,即对自身命运的关切和探究。因而不论结果如何,就UFO探索的本质而言,其研究过程仍然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多少世纪以来,人类一直不懈地探索着…  相似文献   

18.
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不明飞行物这一未知领域感兴趣的? 答:是在初三时,那是第一次看到《飞碟探索》.由于我年龄还小,只是觉得很有趣,也产生过UFO到底是真是假的念头.但是觉得这么多人看到,应该不会是假的,但又觉得很不可思议.其实,不知道UFO到底是什么才是最有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UFO:七年之痒     
gtyzol 《飞碟探索》2009,(9):28-28
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月击到UFO,但在7年前,我曾有幸目击到UFO,这是我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UFO目击事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61年11月5日,杜勒斯起草了一份一页纸的回函给肯尼迪总统。他告知肯尼迪有些UFO也许的确“不是源自外星”,并且“CIA根据所有在手资源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查,结论是空军调查的《蓝皮书报告》中80%的目击报告是可以解释的,对国家安全不会造成立即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