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是宇宙中惟一的智慧生物吗?如果不是那样的话,与我们同样具有智慧的生物到底在哪里呢?自古以来,这个谜就吸引着人们.与伽里略同时代生于17世纪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以及19世纪的天文学家约翰·赫舍尔均曾考虑在外星存在有智慧的生命.那么,如何用现代的技术来搜寻或许躲在其他星球的智慧生物呢?  相似文献   

2.
帆韵 《飞碟探索》2001,(5):46-46
在许多有关地外生物的文章中,经常指出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液态水。所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其他星球上寻找水的踪迹,好像找到了水就意味着与地外生物的接触又拉近了一段距离。但是,是不是那些我们尚未接触过的地外生物也像地球生物那样需要水呢 ?这一点我们是不清楚的。   我们不应用地球生物生活习性的观点来对待地外生物。毕竟地外生物 (假设有地外生物存在 )所处的环境与我们地球的环境截然不同,其元素组成、结构方式、遗传密码、新陈代谢类型等各方面必然都和地球生物有很大的差异。   1995年 3月,一个由日本制造的装备了…  相似文献   

3.
自从肯尼斯·阿诺德看到碟形物体在天空中飞行,并最早在世界上提出不明飞行物(UFO)的问题以来,几十年间人类对UFO探索和研究的进程一直都十分缓慢而且步履蹒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UFO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目击资料的占有,迄今仍处于无任何实质性进展的研究阶段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人们对UFO的存在是否属于虚无飘渺之争论的影响。但我们必须看到,UFO现象及其研究,反映了人类文化心理的一个侧面,即对自身命运的关切和探究。因而不论结果如何,就UFO探索的本质而言,其研究过程仍然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多少世纪以来,人类一直不懈地探索着…  相似文献   

4.
日月 《太空探索》2003,(6):32-33
1801年元旦之夜,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陌生的星体,经研究表明,它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但它的个头却无法与地球相比,故称为小行星。 为何有的发现者备受冷落 皮亚齐发现小行星“谷神星”后,顿时就名震世界,成了皇家学会  相似文献   

5.
一位天体物理学家称,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我们太阳系以外,大约1/4的行星系统可能都存在类似地球的行星。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以前的估计。天文学家们早就热衷于搜寻太阳系以外的类地行星了。传统上,人们一般采用扫描搜索法。而这一次科学家则另辟蹊径,他们模拟人类已发现的所有行星系统,找出可能存在类地行星的地方,最后得出了上述结论。自1995年以来,天文学家已找到几十颗围绕恒星旋转的行星,但常用的方法只能发现巨大的气体行星。然而生命,至少就目前所知,只存在于拥有固体外壳的行星上。只有在那样的地方,水才有可能聚集。一个个头相对较小的…  相似文献   

6.
悠悠 《飞碟探索》2014,(8):28-29
宇宙的另一端是否存在某种高级智慧文明?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就能揭晓神秘外星人的真实面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近期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详述了地外生命存活的必要条件和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外星智慧生命的模样人们认为在寒冷且强烈的紫外线所构成的宇宙中,生物是无法生存的,这是真的吗?近来的一些实验结果明确地表明,在这样的宇宙中生物是完全可以生存的。有一些学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原本来自宇宙,并且,列举了许多具有说服力的依据,因而,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  英国剑桥大学的霍依、钱德拉二位博士也坚决主张地球上的万物来自宇宙的说法,他们的主要观点是“遗传物质,即生命的种子布满银河系及别的星系,因此,生命诞生于其他行星的机会非常多”。  有一个事件可以证明他们的说法。在1967年美国发射到月面的探测…  相似文献   

8.
高峰 《飞碟探索》2008,(4):46-46
天文学家在10年前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如今,天文学家称他们将进入行星探索的新阶段——探索遥远世界是否存在类似地球生命的迹象。 截止到目前,天文学家已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大约145颗所谓绕恒星轨道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所有这些太阳系外行星都如同木星一样,是被气体所笼罩的巨大星球,不适合地球生命在上面居住。但一些世界著名的行星寻觅者却表示,这种状况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惊悉外国媒体曝出美国的外星人秘密遗传实验室内幕后,无不为之震惊。很久以前,美国政府就开始同来自地外文明的代表进行合作,在美国境内联合建立了军事基地,许多飞碟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经常出没于这个基地……种种迹象越来越使人困惑不解和忧忧心忡忡,这里的一切  相似文献   

10.
迄今,人类搜索外星文明的努力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火星和金星上没有人们猜测的智慧生物,外太阳系行星的冰下海洋里可能只有类似微生物的低级生命,向遥远星系发出的人类问候也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相似文献   

11.
黄希 《太空探索》2010,(2):40-41
<正>很多人都想为孩子们做点事情,履行一份社会责任,种下一颗"航天种子"。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创造"希望"。2009年12月15日,希望一号科普小卫星伴随着遥感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们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科普试验的公益卫  相似文献   

12.
1日地空间探测 在20世纪末,美国航宇局(NASA)在“国际日地物理学”和“日地关系”等空间物理学计划的基础上,提出了“日地联结”的长期研究计划。这个计划所涉及的内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远超出以前计划的范围。该计划的基本目的是了解太阳为什么变化,行星对太阳的变化是怎样响应的,太阳和星系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太阳变化是怎样影响生命和社会的。为了实现这一计划  相似文献   

13.
十一、地球人类是宇宙的独生子吗? 发展智慧生物的条件 不论是天体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还是哲学家和神学家,都认为智慧生物的出现,要求具备大量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如一颗不冷不热的行星,有水和一切必需的物质,没有致命的辐射和撞击等.  相似文献   

14.
《太空探索》2012,(1):14-15
2011年11月18日北京时间凌晨0时20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实验领域首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德合作生物培养箱从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飞船主着陆场平安运抵北京西郊机场。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在机场停机坪进行了载荷交接。随后,载荷被迅速运往中国科学院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作为中国在空间应用领域首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不仅为推进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探索了新的途径,而且为中国载人航天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间合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