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英国卫星运营商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将成为日本三菱重工公司下一代H-3火箭的首家商业客户。发射定于2022年进行,具体发射哪颗卫星尚未确定。这是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第二次与三菱重工开展商业发射服务合作。三菱重工自2014年开始设计H-3火箭,拟用来接替H-2A和H-2B。该公司希望能每年用H-3发射6~10次,目前该公司每年发射3~4次。  相似文献   

2.
从空间观测热带地区的降雨分布,并以此为目标制定的热带降雨观测卫星计划(TRMM),将由美国和日本合作完成。热带降雨观测卫星将于1996年从日本种子岛发射中心用H-Ⅱ火箭发射,搭载在卫星上的降雨雷达遥感器由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这是日本的国内广播卫星2(BS-2)的外形图。该卫星定于1984年2月用N-2型运载火箭发射。其初始轨道重量为350公斤,投入使用后,可向日本国内提供二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日本自从1977年和1978年由美国代为发射了实验中等容量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以来,利用入轨的卫星进行了种类繁多的通信和广播实验,取得了大量的实用数据,进而为1983年2月和8月相继发射的两颗实用通信卫星及1984年1月和1986年2月两颗实用广播卫星创造了条件。这四颗实用通信和广播卫星使日本跨入了正式空间通信和广播卫星的实用时代。  相似文献   

5.
飞扬 《国际太空》1992,(1):11-11,14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决定从1992年开始研制技术试验卫星-7(ETS-7),经过1年时间的预先研究,计划对其进行交会一对接实验;遥控操作机械手进行自动安装实验,和新的通信广播技术卫星(COMETS)进行数据中继功能的验证与应用实验。该卫星将于1996年与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一起用H-Ⅱ火  相似文献   

6.
空间扫描     
日本航天计划再受重创  5月 2 4日 ,美国卫星制造商休斯空间通信公司解除了与日本政府的发射合同。休斯空间通信公司曾经允诺以 8.36亿美元的价格使用日本火箭发射该公司的 1 0颗卫星 ,由于日本国产的 H- 2火箭于 1 998年 2月和 1 999年 1 1月的 2次发射失败 ,导致美国休斯公司对日本航天技术失去信心 ,取消了合同。法美两国将于 2 0 0 1年联合发射 Icesat观测卫星  Icesat是 1颗用于观测南极洲变化的卫星 ,用它可以了解南极洲与海平面高度升降的关系 ,它可为研究全球环境、气候和海洋的变化 ,以及彼此之间的影响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利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空间开发委员会已完成了到本世纪末的空间规划提案。将研制成大型运载工具 H-2代替现在的 H-1;拟发射通信、广播、导航、海洋及陆地遥感、气象及环境观察卫星、天文卫星与行星际飞行器等78颗飞行器。其中有14颗重2200磅的卫星,2颗重2650磅的卫星,一个重3080磅的飞船.9个重4410磅的空间飞行器。  相似文献   

8.
由于通信卫星解决了大量的国际与国内通信需要(其中包括固定和移动通信),广播卫星解决了国际国内(包括地区性)彩色电视转播的迫切需要,也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日本除发射第二代通信卫星(CS-3)、第二代广播卫星(BS-3)外,还通过研制大型技术实验卫星ETS-VI(1992年发射)来推进第三代通信、广播卫星CS-4和BS-4的研制。这种型号的卫星虽都是约为2吨重(轨道重量)的大型卫星,然而仍然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对通信、广播增长的需要。因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广泛搜集广大用户意见,征求研制生产单位的意见后,决定研制用H-Ⅲ  相似文献   

9.
据日刊报导,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将于1992年夏发射一颗大型技术试验卫星VI(ETS-VI)。这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满足国内广大用户对通信、广播等领域的一系列要求所采取的一项新对策。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通过ETS-VI将掌握2吨级静止三轴控制卫星的通用技术;确认日本大型火箭H-Ⅱ的发射能力;实验实用卫星用的高级通信技术;鉴定日本实用卫星用的高性能仪器部件在星上的运行情况;鉴定日本新研制的双组元推进系统在转移轨道上的三轴姿态控制和用离子发动机进  相似文献   

10.
将来的通信卫星,由于通信容量的增加和利用形式的多样化,将向大容量化、大型化、多用途化方向发展。而广播卫星则由于要实现分区广播和电视高清晰度(日本在84年1月23日发射的广播卫星 BS-2α就有高清晰度电视的试验计划),将会向多通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10日0点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0次飞行。中星1C卫星是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颗通信广播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可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该星发射成功后,将为我国通信广播  相似文献   

12.
日本航天步入艰难时期——评日本“通信广播工程试验卫星”发射失败的影响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于去年底决定在1998年2月发射“通信广播工程试验卫星”(COMETS)。这是该星第3次变动发射时间。它最初计划是1997年初发射,后因工程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13.
日本1984年1月23日,将用N2火箭从种子岛空间中心大崎发射场发射第一颗实用广播卫星;第二颗将在1985年8月发射。卫星定点在东经110度静止轨道上。使用单位是通信和广播卫星组织及日本广播协会。用来进行新的广播技术研究实验和其它未来卫星广播普及的应用验证。广播卫星能够覆盖日本整个国土,具有地面广播和电视所达不到的高音质和清晰图象的能力。BS-2有两个电视频道,家用电视机可直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于1992年8月26日审定政府有关各省厅的1993年空间开发经费预算申请内容,总额达到2034.69亿日元,国库债务负担限额1281.37亿日元,支出总额开始突破2000亿日元。1993年比1992年多支出139.94亿日元,增长7.4%,其主要内容如下: 1)H-Ⅱ火箭延期,将于1994年发射,申请的50亿日元是用于发动机燃烧试验的,发射预备费50亿日元,第二枚制造费144亿日元。 2)宇宙开发事业团除继续研制技术试验卫星-Ⅵ(ETS-Ⅵ)、通信广播技术卫星(COMETS)、静止气象卫星-5(GMS-5)、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外,还拟研究开发ETS-Ⅶ、J-1火箭,将对天地往返运输  相似文献   

15.
宗河 《太空探索》2003,(2):38-39
2002年12月14日,日本H-2A火箭顺利把世界最大级别的环境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送入轨道。 日本宇宙事业团开发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也称作绿色-2,因为它是1996年8月发射并经过10个月的运转出现故障的地球观测卫星绿色-1(即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的后继卫星。其上面搭载有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  相似文献   

16.
<正>3月1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IGS)雷达5号机"。这是H-2A火箭连续第二次发射与国防有关的卫星。该卫星由三菱电机公司研制,由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运行。本次发射前日本共有6颗卫星在轨工作,包括3颗光学卫星和3颗雷达卫星。此次发射的卫星光学分辨率0.6米,雷达分辨率优于1米,将接替2011年12月发射的"雷达3号机"卫星。  相似文献   

17.
<正>3月9日,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宣布为H-2A运载火箭将在2017年底或2018年初为阿联酋酋长国先进科技研究院(EIAST)发射"哈利发星"对地观测卫星。这是H-2A火箭拿到的第3份外星发射订单。重350千克的"哈利发星"将是首颗自始至终全部由阿国人员负责建造的卫星。它将作为搭载有效载荷由H-2A火箭送入低地极轨道。那次发射的主有效载荷将是日本本国的"温室气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的日本通信广播卫星事业接连受挫,不是入轨卫星故障频频发生或者导致提前失效,就是因为运载火箭爆炸而“夭亡”。为此,日本卫星通信广播业务也不时地受到影响,卫星用户被迫转移用其它卫星的事情时有发生。目前,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空间计划国产化的呼声在日本国内也日趋高涨。日本广播卫星境况 1991年是日本广播卫星(BS)业务急待发展的一年。因为,第一代工作型广播卫星(BS-2a和2b)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原设计寿命。应急发射的BS-2x卫星又因阿里安运载火箭的故障,于1990年2月发射时坠毁。  相似文献   

19.
夏光 《国际太空》2009,(2):27-32
1月 1月18日,德尔他-4H火箭发射了美国NROL-26军用卫星。 1月23日,H-2A-202火箭发射了多颗卫星,其中包括日本名为IBU—KI的“温室效应气体观测卫星”(GOS—AT)。该卫星用于监测大气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相似文献   

20.
日本已发射三颗广播卫星——一颗实验广播卫星(BS)和两颗实用广播卫星(BS-2a 和 BS-2b)。本文介绍 BS 和 BS-2a 的主要故障及其对策。一、实验广播卫星(BS)BS 是世界上第二颗实验广播卫星,是日本第一颗采用三轴零动量控制的卫星,也是日本的第一颗广播卫星。该星于1978年4月8日发射,4月26日进入东经110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