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采用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光学显微镜( OM)等对新型超高强韧 TB17钛合金次生α相转变动力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经β相区固溶,520℃不同保温时间时效后,片层次生α相在β相基体上析出、形核、长大,并且与基体具有柏氏共格关系。短时时效后次生α相呈针状,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次生α相粗化呈短棒状。析出相含量对TB17钛合金强化具有重要影响,TB17钛合金在完全析出过程中,次生α相含量增加,时效硬化作用增加。 TB17钛合金次生α相等温相变动力学采用 JMAK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拉伸性能测试、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固溶前退火处理(300℃/4 h,400℃/2 h)对2050铝锂合金冷轧薄板T8时效后力学性能、晶粒组织和析出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溶前退火处理导致2050铝锂合金冷轧薄板固溶态不完全再结晶数量增多,晶粒长厚比增大,小角度晶界比例增加,同时使合金Goss织构密度增大。T8时效后主要强化相为T_1相和θ′相。固溶前退火处理可导致后续T8时效时T_1相在不同{111}_(Al)面上析出差异,其中部分{111}_(Al)面上T_1相析出减少,而预拉伸变形时承受高分切应力{111}_(Al)面上T_1相析出增加,从而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固溶前300℃/4 h退火处理可使T8时效后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提高,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
新型二次硬化高Co──Ni超高强度钢强韧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钢23NiCo的显微组织及其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430℃回火,马氏体分解形成大量的渗碳体,粗大渗碳体粒子分布在板条边界,合金的韧性最差。440~455℃回火,位错上有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共格区,合金的强度最高。482℃回火,片状渗碳体含量减少以及在板条边界形成薄膜状的逆转奥氏体,合金的韧性迅速增加。高温回火,M2C粗化失去与基体的共格关系,钢的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利用DSC对真空甩带法制得的Ti_(46)Zr_(26)Cu_(17)Ni_(11)非晶薄带进行热分析,据此选择在693 K(T_g),753 K(T_g~T_(x1)),813 K(T_(x1))下对非晶合金进行不同时间真空热处理,分析非晶晶化行为,并以Ti_(46)Zr_(26)Cu_(17)Ni_(11)非晶合金、TA2和纯Al为原材料,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873 K/10 MPa/8 h下制备层状复合材料,采用SEM、TEM、显微硬度计并结合热力学和元素扩散理论对界面层相组成、析出次序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_(46)Zr_(26)Cu_(17)Ni_(11)非晶玻璃转变温度T_g=720 K,初始晶化温度T_(x1)=788 K;非晶晶化首先生成亚稳相I相,随后进一步析出三元或四元Laves相和Ti Ni相;热压后,纯Al和非晶晶化层间界面由薄层Al_3Ni和晶粒细小结构均匀的Al3(Ti0.6Zr0.4)层组成,界面平直无缺陷,总厚度与纯Ti、纯Al间界面层厚度比约为6.5∶1;Al_3(Ti_(0.6)Zr_(0.4))和Al_3Ti硬度相近,分别为(564.20±10.46)HV和(579.83±15.26)HV,但Al_3(Ti_(0.6)Zr_(0.4))层塑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微观观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Ti_3Al基五元合金中α_2相的位错滑移系统。实验结果表明,α_2相中易观察到的位错滑移系统为(1100)[0001]和(1100)[1120]并与派纳力理论计算相符。  相似文献   

6.
钟平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14-16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Co-Ni超高强度钢AerMet100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430℃回火,板条边界存在的粗大渗碳体使钢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出现最低值.455℃回火导致硬化峰,主要是位错上有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共格区所致.482℃回火,片状渗碳体减少及板条边界形成的薄膜状的逆转奥氏体,钢的韧性迅速增加.高温回火,M2C粗化并失去与基体的共格关系,钢强度下降.采用大型真空炉试制的大规格AerMet100棒材,各项指标满足标准要求,主要力学性能σb 为2000MPa,KIC为110MPam.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原始锻态、等温锻造和时效处理后Mg-10Gd-2Y-0.5Zn-0.3Zr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等温锻造合金晶粒相对于原始锻态合金细化不明显,但大量的第二相在基体中的弥散析出是等温锻造合金强度略有上升的主要原因;合金在200℃时效过程中,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细小颗粒及层片状强化相在基体中析出,其最优的时效工艺为200℃/60h;峰值时效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79 MPa、245 MPa和4.6%;β'相和长周期相(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LPSO)的大量弥散地在基体中析出是峰值时效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高温钛合金耐热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往往得通过加入高含量的Al、Sn、Zr和Si等元素来进行合金化,但在获得高热强性的同时也会因高温长时服役过程中析出α2相和硅化物而降低合金的塑性等.本文研究了TG6钛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α2相的沉淀析出行为及其对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00℃是α2相析出的最佳动力学温度,α2相与α基体保持完全的晶体学共格关系,在α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两者具有极小的错配度.共格有序的α2相析出将促进位错的集中平面滑移,限制了交滑移的进行,并引起滑移的不均匀分布,形成粗大的滑移带,从而引起室温拉伸塑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W含量对单晶镍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两种成分单晶镍基合金进行蠕变曲线测定,长期时效处理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元素W含量对单晶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A1-Cr-Ta-Co-x%W-5.5%Mo系单晶合金中,4wt%W合金在982℃,200MPa条件下,具有较长的蠕变寿命,随W含量增加到6wt%,合金的蠕变寿命明显降低.高W合金在有/无应力时效期间,析出针状μ相,使合金基体出现难溶元素的贫化区,是导致合金蠕变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其中μ相在(001)晶面沿<110>方向呈相互平行、或垂直的针状形貌析出,沿{111}晶面呈片状方式生长,且与γ′相相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金相图像分析软件等研究近等温变形量对TC4-DT钛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热变形程度的增大,晶界α相逐渐被破碎,晶内粗大的片状α相宽度逐渐增大,但是细片状的α相宽度变化不大。粗片状α相是由元素扩散引起的成分偏析形成,60%的变形程度下元素扩散充分,不同形态α相之间合金元素成分差别降低,使得最终组织较为均匀。晶内粗片状α相含量和位向随变形程度升高而变化,低变形程度下(20%)α/β相界不会成为位错滑移的障碍,位错主要集聚于晶界导致沿晶断裂。高变形程度(60%)使原来的两相位向关系被打破,相界成为位错滑移的障碍,强度和塑性都得到提高,室温拉伸断口呈现穿晶断裂。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60%的变形量可以获得较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  相似文献   

11.
定向凝固Ni-44Ti-5Al-2Nb-1Mo合金的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情  郑立静  桑于蓉  周磊  李岩  张虎 《航空学报》2011,32(7):1345-1350
采用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方法制备了Ni-44Ti-5 Al-2 Nb-1 Mo(原子分数,%)合金,分析了加热温度为1 550℃,抽拉速率为0.3、1.2、3.0、6.0、18.0 mm/min时的定向凝固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定向凝固没有改变合金的相组成,但改变了组成相的形态.定向凝固组织均由初生的NiTi相与晶间析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控制和调整合金中位错分解方式,最终达到控制蠕变机制和提高合金持久寿命的目的。应用实空间Recursion方法,计算了Ni3Al强化相中[111]层错的电子结构及加入微合金化元素Co的效应。建立了Ni3Al中沿[111]方向生长的晶体模型和产生层错后的晶体模型,给出了体元的电子态密度,费米能级和层错能。通过计算得到了以下结论:(1)在Ni3Al晶胞中Al对于总态密度的贡献在整个能量范围内较小,总态密度主要来自过渡金属Ni。(2)用Co原子代替Ni3Al中Al原子可以降低Ni3Al层错能。  相似文献   

13.
李浩  沙江波  李树索 《航空学报》2011,32(6):1139-1146
以新型Co基合金Co-9Al-9W-2Ta-0.02B成分为基础,分别添加了原子分数为2%、4%、6%、9%的Mo元素替代W(分别称2Mo、4Mo、6Mo、9Mo合金,W+Mo的原子分数为9%,无Mo添加的称为0Mo合金),研究了Mo元素对合金相组成、显微组织形貌、维氏硬度和高低温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Co...  相似文献   

14.
李科敏  韩光炜  邓波 《航空学报》2012,33(6):1156-116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冷拔态GH350(AEREX350)合金中η-Ni3Ti相的时效析出规律以及对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冷拔态GH350合金中η-Ni3Ti相在780~1 060 ℃温度范围内析出,且呈两种形态。晶界片状η相在780~1 060 ℃温度范围内均可析出,但在850~1 060 ℃温度区间,除晶界η相外,在晶内沿(111)面呈魏氏体形态析出片状η相。冷变形GH350合金在980 ℃开始发生再结晶,1 010 ℃可完全再结晶。对二阶时效后冷变形GH350合金的高温拉伸实验表明,随着一阶时效温度的升高,合金的高温塑性增加,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Ti/Ni/Ti复合层TLP扩散连接Si3N4陶瓷与接头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Ti/Ni/Ti复合层TLP扩散连接Si3 N4 陶瓷。结果表明 ,Ni Ti过渡液相存在时间短 ,在此期间形成的界面结合强度低 ;必须进一步固态扩散反应才能形成高强度接头 ,相应的接头显微结构为 :Si3 N4 /TiN/Ti5Si3+Ti5Si4 +Ni3 Si/NiTi/Ni3 Ti/Ni。连接时间、连接温度、连接压力及Ti和Ni的厚度影响接头组织和强度 ,其最佳值为 6 0min ,10 5 0℃、2 .5MPa、2 0 μm和 40 0 μm ,所得接头室温和 80 0℃剪切强度分别为 142MPa和 6 1MPa。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分析电子显微术、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化学相分析和 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研究了Fe-Ni-Co-Nb-Ti-Si低膨胀高温合金的相组成和相结构 ,以及稀土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 ,微量的稀土主要存在于合金的片状相中 ,并使其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加入适量的稀土 Y后 ,合金片状相变得更加细密、均匀。和不含稀土的低膨胀高温合金相比 ,含 Y的低膨胀高温合金中片状相与基体的晶格错配由 0 .7%下降到 0 .0 7% ,表明界面应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interf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matrices at the inwalls and the out-walls of the cold-rolled tube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defor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the optical microscope (OM), and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e (TEM) techniques. It was observed that as the amount of deformation increases, the flaws nucleate at the out-walls of the cold rolled tube, the stress-induced martensites change from (111 ) type Ⅰ twins to (011) type Ⅱ twins and then to (100) compound twins, nanocrystals and bulk amorphisation happen, the high density dislocation causes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he out-walls of the Ti50Ni50 cold-rolled tube, and then precipitates its fracture, and the Ti2Ni particles strengthen the grain boundaries and curb the dislocation movements during plastic deformation. The inhomogeneity level of the grains in the Ti50Ni50 allo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fracture of the Ti50Ni50 cold rolled tube.  相似文献   

18.
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激光冲击强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进行激光冲击强化,观察了激光冲击强化层显微组织与结构的变化并测定了激光冲击强化层内的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结果表明:1Cr18Ni9Ti激光冲击强化层中有高密度的位错和大量的孪晶,显微硬度显著提高并产生较高的残余压应力,1Cr18Ni9Ti激光冲击强化区还发生了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19.
用Ti/Cu/Ni中间层二次部分瞬间液相连接Si3N4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i/Cu/Ni中间层对Si3N4陶瓷进行二次PTLP连接,研究Ti箔厚度、连接工艺参数对Si3N4/Ti/C/Ni连接强度和界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i箔厚度对连接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对反应层厚度的影响体现的;在本文试验条件下,改变二次连接工艺参数对Si3N4/Ti/Cu/Ni二次PTLP连接界面反应层厚度无明显影响,其对室温强度的影响是由于连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变化所导致的;Si3N4/Ti/Cu/Ni二次PTLP连接界面微观结构为Si3N4/反应层/Cu-Ni固溶体层(少量的Cu-Ni-Ti)/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