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转型及发展趋势,运用离散装配和流程装配生产理念,借鉴国外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装配,采用脉动节拍化生产成功应用经验,针对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工艺特点,提出适用于国产航空发动机单元体装配与总装装配,基于智能物流与产线系统深度融合的“多对一或多对多”混合装配新模式的发展思路和实施路线,为保障装配质量和效率,在新装配模式下,构建探索智能化装配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面向飞机装配结构的层级网络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飞机装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面向飞机装配特点的层级网络模型,介绍了层级网络模型的建立方法。以产品总体结构网和装配单元结构网的复合概念构造飞机装配的分级结构,以拓展的LADGA表达方式反映飞机结构装配中钣金件在装配方向上堆叠成层的特性,能够有效表达飞机装配特性,支持飞机装配工艺规划及可装配性评价等下游环节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产品装配序列规划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在求解过程中容易导致组合爆炸。通过将复杂的产品划分成一个个合理的子装配体,可以有效地解决装配序列规划搜索空间过大的问题。本文以产品连接关系图为基础,通过研究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对连接关系的稳定性进行分类,基于连接关系稳定性建立权重连接关系图,进行子装配体的划分;同时,根据子装配体功能和结构的相似性,构造相似子装配体。本文所求得的子装配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在国外的应用情况,通过调查,总结了数字化装配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范围、特点和成效,分析了国内与国外数字化装配技术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国内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飞机研制阶段在计算机里利用虚拟装配仿真软件将设计的产品三维数模进行装配工艺设计及仿真,可帮助产品摆脱装配物理样机及所涉及的工艺装备制造难题,有效地提高产品、工装的建模质量,有助于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6.
飞机装配本质上是按照设计和技术要求,将大量飞机零件和紧固件进行组合、连接,逐步装配为组合件、部件及整机的过程。由于零件数量巨大、构型多样,装配关系复杂,而且,由于零件加工过程尺寸公差、装配过程中的形位公差,零件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释放,在飞机主机装配过程中,各类误差累积,导致结构间存在装配间隙。在紧固件作用下,产生装配应力。装配应力作为预应力一直存在于飞机结构中,改变结构应力状态,使其偏离设计点,进而影响飞机结构完整性,甚至危及飞行安全。本文基于飞机结构应力状态,分析了装配应力对结构强度的影响,主要在于降低疲劳寿命和导致应力腐蚀开裂两方面,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表明,随着装配间隙增加,结构产生应力腐蚀裂纹概率及裂纹数量急剧增加,实际工程中,应考虑工艺水平及成本等因素,严格控制装配间隙以降低由此产生装配应力影响飞机结构强度品质。  相似文献   

7.
基于PADL—2实体造型系统,采用增量干涉检测法,得到装配零件间的连接函数及移动函数,进一步求得装配产品的零件连接图。利用图论的割集法,经装配的几何可行性判别后,得到所有可行装配顺序的与/或图表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采用油压胀孔法成功装配了齿套和辊轴,总结了出经验,对齿套和辊轴大过盈量组装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装配体有限元网格模型手工装配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CAE环境下基于工程语义的带装配约束关系的有限元网格装配方法。对有限元网格模型进行自动分组,通过建立CAD装配本体和CAE装配本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CAD的装配约束类型转换为几何位置关系,将这些关系转换为网格模型的装配定位变换矩阵,在对PATRAN二次开发的基础上,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字企业精益制造交互式应用(Digital Enterprise Lean Manufacturing Interactive Application,DELMIA)虚拟装配技术能够真实模拟飞机的装配过程。在计算机上以可视化方式研究和解决飞机装配的可行性、可达性,验证装配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工艺中存在的各种结构性和空间性等问题,并根据模拟、分析和装配工效评估的结果对工艺方法、工装结构和生产线布局等进行修改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飞机装配质量、降低了研制成本和周期,是现代航空产品研制的新技术,也是并行工程的支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基于装配特征的组合件快速装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件装配设计思路:通过组合件信息模型的设计和对组合件定位信息的分析,在装配组合件过程中由程序自动生成装配基体上装配特征。实现了组合件的快速装配,并成功应用在某企业的复合材料构件工装快速设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集成化虚拟装配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虚拟装配系统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提出了与CAD系统集成的虚拟装配系统体系结构.通过信息双向传递的VA-CADPIM模型实现虚拟装配系统与CAD系统的设计集成;采用虚拟手和鼠标、键盘的混合交互模式使设计者在沉浸式虚拟环境与非沉浸式CAD环境中相互切换,充分发挥沉浸式与非沉浸式环境的优势;通过分析系统信息流、运行原理及工作流程描述了系统的集成工作过程.基于CATIA V5及其二次开发环境,Immersion Virtual Hand SDK和组件技术实现了虚拟装配原型系统IVADS.通过某飞机的实例验证,表明该体系结构能够实现虚拟装配系统和CAD系统的无缝集成,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易移植性.  相似文献   

13.
某型号卫星虚拟装配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装配技术可以有效支持工艺方案的仿真验证和优化,是卫星研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虚拟装配仿真软件,对卫星的装配流程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结合某型号卫星,进行装配顺序规划、装配干涉检查、人机工程仿真,可以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对卫星装配方案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迅速分析出方案的可行性,尽早发现设计缺陷,从而有效地指导工人的操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层次结构的装配顺序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虚拟装配顺序规划的研究状况。在层次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较为简明的装配关联矩阵,并引入装配通道函数以保证装配的几何可行性,提高了装配顺序规划质量,在减少可行装配顺序遗漏的同时缩小了可行解的空间,提高了装配顺序规划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虚拟装配系统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提出了与CAD系统集成的虚拟装配系统体系结构。通过信息双向传递的VA-CADPIM模型实现虚拟装配系统与CAD系统的设计集成;采用虚拟手和鼠标、键盘的混合交互模式使设计者在沉浸式虚拟环境与非沉浸式CAD环境中相互切换,充分发挥沉浸式与非沉浸式环境的优势;通过分析系统信息流、运行原理及工作流程描述了系统的集成工作过程。基于CATIA V5及其二次开发环境,Immersion Virtual Hand SDK和组件技术实现了虚拟装配原型系统IVADS。通过某飞机的实例验证,表明该体系结构能够实现虚拟装配系统和CAD系统的无缝集成,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易移植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代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的技术特点和发展需求,分析了基于柔性装配的飞机结构设计关键技术,提出了在飞机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素,如部组件定位点的选取、工艺分离面的划分和装配开敞性要求、适宜自动化装配技术的结构形式及连接形式等.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为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以来,飞机装配过程中的测量检测技术经历了从“定性检测、事后检验”到“定量测量、实时跟踪”的转变.随着飞机装配向智能化迈进,数字化测量技术已经成为飞机装配过程的重要因素,并不断向“智能测量、反馈控制”的目标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飞机装配过程中测量检测方法从模拟量到数字量演变的4个阶段.随后,根据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目标,从点位坐标测量、形状特征测量和曲面外形测量3大类对当前飞机产品装配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飞机部件装配精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飞机部件装配时进行精加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精加工时的调整、装夹和加工方法。这些方法已在飞机部件装配精加工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DELMIA系统在飞机装配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结合某飞机垂直安定面的制造过程,探讨DELMIA系统在飞机部件装配模拟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在深入分析该部件装配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模拟其装配过程,直观分析产品的可装配性,结合人机工效评估结果对其工艺方法、工装结构和生产线布局进行必要的调整、改进和综合优化,确保部件装配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面向装配工艺规划的语义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语义建模的方法引入到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规划(CAAPP)的研究之中,提出了面向装配工艺规划的语义建模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面向装配工艺规划的语义建模方法中的应用对象、语义关系以及操作等,并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产品装配信息的表达方式以及基于语义建模的装配工艺规划系统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