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攻角导弹的导引运动建模与导引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在大攻角情况下,建立的导弹目标的追逃运动模型;阐明了在目标运动详细信息未知的条件下,应用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鲁棒控制方法,提出的一种非线性鲁棒制导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导引运动模型的正确性和制导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潘松  魏民祥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1):2128-2132
针对某型航空用二冲程发动机,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发动机非线性稳态模型,在平衡点附近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得到了发动机在平衡点附近的线性模型;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方法进行鲁棒控制算法研究,得到了鲁棒PI控制参数,实现了系统的鲁棒控制;基于模糊T-S模型并行分配补偿控制策略,设计了控制算法切换策略.经系统仿真和发动机台架实验验证,在负载11%的扰动下转速控制精度稳定在2.3%之内,控制器对于外界干扰有较强的鲁棒性,得到了期望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集群航天器近距离观测过程中的相对状态保持问题,综合利用人工势场法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给出了一种多约束条件下的六自由度鲁棒控制律。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和修正罗德里格斯参数,建立了六自由度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分析近距离观测的任务约束,提出了相应的相对状态保持需求;然后,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利用人工势场法设计了相对轨道保持的鲁棒控制律,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设计了相对姿态保持控制律;最后,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王曦  杨杰  杨艳 《航空发动机》2006,32(1):38-42
建立了100N推力级微小型涡喷发动机模型,应用鲁棒控制算法进行了控制器软、硬件系统开发设计;提出了全新的仿真方法,用该方法对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子控制器不仅具备等转速调节功能,且有足够的逻辑、多种控制监测和保护功能,完全符合多功能FADEC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查旭  郭法涛 《推进技术》2007,28(1):92-96
讨论了一类不确定性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结合H∞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提出基于一种反演(Backstepping)技术的鲁棒控制器。将广义不确定项参数化,提出了状态反馈控制器的算法,反演迭代设计不仅避免了求解HJI不等式设计控制器的困难,而且保证了闭环系统取得H∞的性能指标。基于航空发动机模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BTT导弹控制系统的控制命令须由过载信号滤波得到.首先,确定了滤波器的数学模型,用指数加权递推最小二乘法(RES)辨识出滤波器设计的几个重要参数;然后,用鲁棒控制算法设计了BTT导弹的俯仰/偏航通道的过载信号滤波器和滚动通道的控制命令滤波器;最后,进行了BTT导弹控制系统的六自由度(6DOF)数学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滤波器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卫星姿态控制的一种鲁棒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茂  马萍 《航空学报》2004,25(3):289-292
针对含有不确定性的Delta算子离散系统,研究了其鲁棒控制问题。鲁棒控制律的存在条件及设计由线性矩阵不等式描述,便于求解。将所得结果应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以解决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时产生的误差。针对所得控制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基于Lyapunov直接法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方法,为某型直升机垂直飞行模态设计了鲁棒控制律,该控制律能保证闭环系统具有全局稳定性。为验证所设计鲁棒控制律的有效性,对直机机垂直飞行的三 机动:设定点悬停、起飞着陆机和忽上忽下机动,分别进行了闭环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对系统参数的摄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华伟  邓宇  张海波  黄金泉 《推进技术》2016,37(4):749-757
针对直升机自旋过程中对动力快速安全恢复的问题,充分利用涡轴发动机气路中的导叶、涡轮放气控制,提出了两种涡轴发动机多回路多变量鲁棒控制规律,以实现自旋训练过程中发动机扭矩的快速响应,同时降低旋翼转子瞬态下垂量。采用保性能H2/H∞鲁棒控制算法,分别设计了基于燃油流量压气机导叶调节,以及燃油流量涡轮放气调节的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发动机转子转速控制规律,使得涡轴发动机在直升机自旋动力恢复过程中,在保证气动稳定安全的前提下,输出扭矩能够快速响应,且旋翼转子下垂量由常规燃油控制的5%下降至3%以内,并能够显著改善燃油动态特性。最后,通过数字仿真对两种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在工程应用中两者可能存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高阶Riccati方程加权阵选择方法及其在飞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欣  史忠科 《航空学报》2005,26(3):328-333
阐述了飞机着陆控制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说明了采用鲁棒控制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了鲁棒稳定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针对高阶Riccati方程加权矩阵选择困难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参数选择算法:通过在一定区间范围内,随机改变权矩阵的取值,来搜索出满足条件的Riccati方程的解阵。给出了仿真算例并从理论及应用两个角度讨论了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人机编队执行空战任务中因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影响命中率问题,将稳定性研究转化为动态响应和稳态误差分析。采用鲁棒控制和PI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实现无人机编队在高速近距情况下对目标精确打击的目的。通过加入PI控制,使得无人机机体振动和闭环系统稳态误差减小,稳定性整体增强,同时对鲁棒控制进行完善,使鲁棒性更好。通过仿真对复合控制方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复合控制方法整合了鲁棒控制和PI控制的优点,提高了无人机编队的响应速度、收敛时间和稳定性,为无人机协同打击目标控制律的设计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模型参考逆方法是一种通过对参考模型求逆来进行控制的鲁棒控制方法。基于该方法设计了某型高机动战斗机俯仰姿态鲁棒控制律。在相同控制律下,对系统参数变化、外部输入扰动及不同输入信号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不仅简单,易于实现,而且有很强的鲁棒性和指令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航空起动发电机的性能,提出了二自由度H_∞鲁棒控制方法。基于模型匹配二自由度方案,通过标准H_∞控制率研究了系统的鲁棒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模型匹配二自由度系统的控制结构,并将控制率设计归结为标准的H_∞控制问题。对控制方法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并且对于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QFT的鲁棒飞行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对定量反馈控制理论及其发展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其所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器的一般求解步骤,按着讲述了鲁棒控制中的灵敏度设计方法,讨论了基于QFT的鲁棒灵敏度设计思路,最后以某型号飞机为算例,采用QFT方法设计了鲁棒控制律,计算和仿真结果说明了定量反馈控制理论是一种设计鲁棒飞行控制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数阶不确定混沌系统鲁棒投影同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选取了一种分数阶滑模面,针对分数阶系统不确定项上界已知情况,提出了一种鲁棒控制方法,将这种控制方法与范数不等式相结合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该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抑制不确定因素对误差系统的影响,能够快速实现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的同步。最后,将该鲁棒控制策略应用于分数阶混沌系统数字保密通信中,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轨迹跟踪鲁棒控制算法。在外界气流干扰和内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保证空间位置和偏航角可以快速平滑地跟踪参考信号。对于位置子系统,设计了自适应更新算法,对质量不确定性和气动干扰力进行抑制。设计了一个新颖的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未知气动干扰力矩进行观测。通过在控制输入中加入干扰力矩的观测值,保证姿态子系统能够以指数收敛速率跟踪中间指令信号。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整个闭环系统全局渐近稳定。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简单有效,对外界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时对负载不确定性也具有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合理的备件供应严重制约舰载机的完好率,调运时间和供应量扰动是影响舰载机备件供应系统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备件供应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利用备件生产和调运策略的模糊规则,建立模糊备件供应系统。考虑调运时间对供应造成的延迟效果和供应量的扰动约束,设计基于交叉模糊的鲁棒控制策略。以"尼米兹"号航母高潮演习为例,与常规鲁棒控制策略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交叉模糊的鲁棒控制能减少供应量扰动和备件供应调运时间引起的备件储存数量及总成本代价的波动,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8.
三维制导的几何方法与鲁棒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考虑导弹速度和目标速度均为时变的情况下,将微分几何方法与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导弹三维导引规律设计新方法。对机动目标,PPNG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在导引末段,它要求导弹在俯仰和偏航通道上具有较大的加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应用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的鲁棒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三维鲁棒制导算法。这种方法在导引末段不需要过大的加速度命令,不需要知道目标精确的加速度和速度方位信息。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代控制系统不确定性的问题,基于保护映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控制方法.利用保护映射理论,构建控制器增益与闭环系统极点间的联系,通过配置闭环系统极点,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性能,以满足期望的性能指标.整个设计过程中控制器结构固定,只需一个初始增益,即可实现系统的鲁棒控制.仿真研究显示对含参数变化的2阶系统模型,该方法能够自适应地获取满足整个变化系统控制性能的控制器增益,同时Monte Carlo随机试验表明了系统参数随机变化下,所求控制增益仍满足系统控制性能要求,从而保证了控制过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赵鹏兵  史耀耀  宁立群 《航空学报》2013,34(7):1706-1715
A轴单元作为五轴数控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其控制精度直接影响整体叶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针对摩擦、齿隙、参数摄动和测量噪声等非线性干扰对A轴伺服系统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C)和滑模控制(SMC)相结合的鲁棒控制算法(LQSMC).该方法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及LQC为基础,通过引入基于卡尔曼滤波器和控制输入的状态估计,对系统状态空间模型进行改进并定义新的滑模面方程,使得改进后的控制算法在性能上接近LQC并能有效抑制SMC的抖振.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LQSMC算法具有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和抑制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其能有效提高A轴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和跟踪精度,使整体叶盘型面加工精度和表面一致性得到保证,并显著降低了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