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6年3月30日莫斯科夏令时06:30,联盟TMA-8飞船载着"国际空间站"第13长期考察组由联盟-FG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1号台发射升空.这是联盟号系列飞船第12次飞往"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女航天员佩姬·安妮特·惠特森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第50批长期考察组任务期间,于2017年3月30日和同伴进行了舱外活动,这次历时6小时30分钟的舱外活动完成后,她创造了两项女航天员舱外活动新的世界纪录:舱外活动次数8次,超过了美国女航天员苏尼特·威廉斯保持的7次舱外活动记录;舱外活动累计时间达到53小时22分钟,超过了苏尼特·威廉斯保持的50小时40分钟记录。同时,佩姬·惠特森还创造了57岁年龄最高女航天员太空飞行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国际太空》2004,(12):F003
“国际空间站”第10长期考察组的美国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右)、俄罗斯航天员沙里波夫(中)和短期停留的俄罗斯航天兵中校沙尔金(左)。有关详情请看正文。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12,(1):2
<正>2011年12月21日,国际空间站新考察组搭乘俄"联盟"TMA-03M载人飞船升空,12月23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作为第30/31考察组执行为期半年的太空任务。考察组的3名航天员分别是俄罗斯的奥列格·科诺年科、美国的唐纳德·佩蒂特以及欧洲空间局的荷兰人安德烈凯珀斯。为凯珀斯准备的10千克"老阿姆斯特丹"奶酪分为两次送往国际空间站,每次5千克。  相似文献   

5.
文青 《国际太空》2006,(1):31-31
2005年12月7日俄罗斯航天官员对媒体称,经过多番协商后,美国国会已修改了相关法律,允许向俄罗斯付费使用联盟号飞船。这样,从“国际空间站”第13批长期考察组开始,美国航天员就得付费上空间站。  相似文献   

6.
航天简讯     
第7批长期考察组进驻“国际空间站”莫斯科时间4月28日9时56分,搭载第7批长期考察组2名成员的俄罗斯联盟TMA-2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据俄航天部发布的消息,对接是在自动状态下进行的。 第7批长期考察组原定由1名美国航天员和2名俄罗斯航天员组成,由于哥伦比亚号航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次推迟发射,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15日19:43,载有7名航天员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腾空而起,开始了为期13天的航天飞行,同时拉开了2009年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阳光 《太空探索》2006,(6):28-33
莫斯科时间3月30日早晨6时30分,一枚白色箭身上绘有俄罗斯、美国和巴西国旗的联盟号火箭托举着联盟TMA-8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把美国航天员杰弗里·威廉姆斯和俄罗斯航天员帕维尔·维诺格拉多夫以及巴西首位航天员马库斯·庞特斯送上通往国际空间站的  相似文献   

9.
3月12日,国际空间站遭受一块太空垃圾的威胁,站上3名航天员不得不按指令进入俄联盟号飞船内暂避。这块碎片并不大,宽约13厘米,来自一台星上发动机。它从距空间站约4.5千米处飞过。3月11日夜NASA才收到警告,已来不及让空间站采取机动措施。确认危险已过后,航天员们重返站内。整个过程持续了10分钟。让航天员躲进飞船是预防性措施,万一情况危急,飞船可与空间站脱离,把航天员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10.
8月3日,随着3名美国航天员查尔斯·杜克、查尔斯·博尔登和梅·杰米森乘坐的飞机缓缓升空,为期16天的“杜邦·美国航天员中国之旅”活动圆满结束。“杜邦·美国航天员中国之旅”活动由中国宇航学会与美国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联合主办,主题是“科技、和平、友谊”,目的是宣传中国航天所取得的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促进人类和平开发空间、推动中美航天界的友好交流。6月30日下午,中国宇航学会在北京大观园酒店举行了“杜邦·美国航天员中国之旅”新闻发布会。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出席发布会并讲…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03,(3):2-7
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22:00),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在着陆前16分钟,该机突然从雷达中消失,航天飞机爆炸解体,在美国德州上空划出了数条白色轨迹,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  相似文献   

12.
40 发现号(STS-39) 飞行时间:1991 年 4 月 28 日~5 月 5日。 航天员(6 人):迈克·科茨、哈博·麦克莫纳格勒、盖恩·布鲁福德、布莱因·哈蒙德、拉斯·维奇和格雷戈里·哈伯。 飞航任务:施放 1 颗为战略防御计划实验服务的科学卫星。41 哥伦比亚号(STS-40) 飞行时间:1991 年 6 月 5 日~14 日 航天员(7 人):布里安·奥康纳、希德尼·古铁雷斯、詹姆斯·巴吉安、安德鲁·加夫尼、米丽·休斯–富尔德福(女)、塔玛拉·杰尼根(女)和蕾亚·塞登(女)。 飞行任务:首次载 3 名女航天员,在太空收集和测试航天员的血样、尿样和心、肺、肾功…  相似文献   

13.
1995年3月14日,拜科努尔当地时间11时11分(格林尼治时间6时11分),俄罗斯联盟TM-21飞船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船上载有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18考察组的3名航天员:俄罗斯飞行指令长弗拉基米尔·德朱罗夫、飞行工程师杰纳迪·斯特列卡洛夫和美国航天员诺曼E.萨加德博士。这是俄罗斯(包括原苏联)的第82次载人空间飞行和第22次国际飞行,也是美国航天员首次参加的俄联盟TM飞船/和平号空间站飞行(在此之前,俄航天员谢尔盖K.克里夫廖夫于1994年2月3日~11日参加了美国发现号…  相似文献   

14.
<正>"阿波罗"计划执行过程中,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他们也是至今为止,人类实现登月仅有的12人。这12名航天员分别是:1.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是世界登月第一人,1930年8月5日出生,先后参加过双子座8号、阿波罗11号飞行,总计太空飞行时间8天14小时12分钟30秒,舱外任务1次,太空行走时间2小时31分  相似文献   

15.
白延隆 《国际太空》2007,(10):24-28
2007年6月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为执行建造"国际空间站"任务,运送总质量达17.5t的金属构架和太阳电池翼,并完成太空行走,安装和激活这些设备,为"国际空间站"提供更大功率的电源.可是,6月12日,当主要任务就要完成,航天员在新安装的太阳电池构架右弦4上连接电缆时,发现几台导航计算机受到干扰,而且重新启动1次仍不能排除故障,到6月13日6台导航计算机全部瘫痪.  相似文献   

16.
王永生  徐宏 《国际太空》2007,(11):24-31
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在上升-2载人飞船飞行中完成了人类第1次出舱活动,持续时间为12min.1969年1月16日,苏联航天员第2次走向太空,是2名联盟-5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在向联盟-4飞船过渡时完成的,持续时间为37min.此后,随着航天员舱外活动使用的个体装备的技术完善及功能可靠性的提高,舱外工作逐渐由短时行为变为有计划的多时活动.  相似文献   

17.
65奋进号(STS-68)□□飞行时间:1994年9月30日~10月11日。航天员(6人):迈克·贝克、特伦斯·威尔考特、托马斯·琼斯、史蒂文·史密斯、丹尼尔·布希和彼得·威索夫。飞行任务:在太空用雷达实验室观测地面600多个目标,用机载空气污染测量仪测量全球空气污染分布情况,进行29项研制试验和医学生物学实验。66阿特兰蒂斯号(STS-66)飞行时间:1994年11月3~14日。航天员(6人):多纳尔德·麦克莫纳格、科迪斯·布朗、艾伦·奥乔亚(女)、斯科特·帕拉津斯基、约瑟夫·坦纳和让-弗朗科斯·克莱瓦(法国)。飞行任务:搭载国际应用与科学大气空间实验…  相似文献   

18.
杨帆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3):273-273
2019年3月26日,美国白宫全文发布副总统彭斯在国家空间委员会(NSC)的讲话。彭斯表示,根据特朗普总统指令,在未来5年内把美国航天员送回月球是NASA和美国政府的既定政策。美国将自1972年以来首次将美国航天员送回月球,开展长期探索和应用,为火星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30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技术总监艾伦·马斯克(Elon Musk)在华盛顿国家新闻俱乐部(National Press Club)的演讲中,首次披露了该公司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消息,这种新型火箭将是猎鹰-9(Falcon-9)火箭的可重复使用版. 1猎鹰-9火箭概述 研制背景 2006年1月18日,为解决航天飞机退役后"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与货物运输问题,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启动了为期5年、价值5亿美元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该计划旨在支持私人企业发展航天技术,并最终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和航天员补给服务.  相似文献   

20.
国际动态     
<正>“载人龙”飞船成功发射3月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载人龙”飞船(CrewDragon)搭乘猎鹰-9(Falcon-9)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本次任务代号为乘组-6(Crew-6),该飞船为第4次使用。搭载的4名乘员,分别为:美国航天员史蒂芬·鲍文(Stephen Bowen)、沃伦·霍伯格(Warren Hoburg),阿联酋航天员苏丹·阿尔内亚迪(Sultan AlNeyadi)和俄罗斯航天员安德烈·费佳耶夫(Andrey Fedya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