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卫星应用》2012,(5):43-45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1年10月5日成立,是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局负责业务领导、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行政管理的科研事业单位。多年来,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陆地观测卫星发展的战略部署,建设民用遥感卫星大型地面系统设施,向广大用户提供数据产品服务,积极扩大民用遥感卫星数据产品应用,不断扩大国际合作,肩负着建设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集中处理中心、统  相似文献   

2.
亚洲一流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一种亚洲一流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地面应用系统中的卫星跟踪与接收地面站、图像预处理、图像应用处理和管理控制与支持4个分系统的主要任务、功能、技术性能和设备组成,介绍了工程建设中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作为人造地球卫星重要分支的遥感卫星及其相关的遥感技术和遥感产业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结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新时代发展需求,分别针对高端卫星和商业卫星,探讨我国卫星遥感系统发展进阶路径,提出值得关注的重大技术方向,旨在为卫星系统规划、遥感载荷部署、卫星应用拓展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卫星应用技术国际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发展重点,探讨了在卫星应用领域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重点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1年对于中国的航天来说意义非凡,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都实现新的跨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航天工程的实施都将拉动卫星制造与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卫星应用服务体系、扩大卫星应用规模政策支持明朗。2011年,我国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及产业发展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系列遥感卫星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跨入民用航天领域,以优先服务于北京市为应用目标,开创了我国遥感卫星的商业化管理、运营的全新应用服务模式,有力促进了我国遥感卫星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遥感系统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为我国遥感应用拓宽了空间,并对国家空天遥感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戎鹏志 《上海航天》1997,14(3):48-52
对遥感卫星的地面覆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为满足应用要求及有效载葆地面覆盖,卫星轨道的的选择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地面轨迹的漂移及为了满足地面覆盖的地面轨这保持问题。  相似文献   

8.
展望中国资源卫星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良森  郎方 《卫星应用》2003,11(4):10-17,31
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成功发射和数据应用前景良好的前提下,阐述了发展中国资源卫星后续星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外卫星遥感发展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用户对资源后续星的需求和我国卫星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形势,提出了我国资源卫星后续星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9.
《卫星应用》2010,(2):5-10
自1999年我国第一颗资源卫星成功发射并投入应用运行以来,已经成功发射并运行了3颗资源卫星和2颗环境卫星。负责这些卫星运行管理、数据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应用的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不断成长壮大,推动了国产卫星数据的应用向更广泛、深入发展.并承担起了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和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民用高分卫星数据中心的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是首个多星、多任务地面处理系统,能够处理我国所有陆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具有支持5颗卫星同时在轨运行的能力,可以处理可见光、红外、高光谱和雷达等多种类型遥感器从2.36米到250米各种分辨率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崔恩慧  吴佳栋  高剑 《航天》2014,(10):6-9
俗话说,好事多磨。 高分二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比原计划晚来了半年多。然而,作为高分专项工程第二颗光学遥感卫星,高分二号卫星对于我国遥感卫星技术及应用产业发展所具有的重大里程碑意义,使其光芒并未因成功的曲折性衰减分毫。8月19日,高分二号卫星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完美托举下,腾空而起,精确入轨,标志着我国民用遥感卫星领域跨入米级分辨率时代。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风云”气象卫星、中星9号直播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北京一号卫星为我国2008年奥运会提供的保障与具体应用情况,体现了卫星应用技术在北京“科技奥运”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遥感卫星正在经历系统规模、数据量、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爆炸式增长。传统遥感卫星设计孤立,使其协同性不足、响应速度慢,难以体系化应用。提出了一种由管理层、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信息层、应用层等多层结构组成的智联遥感系统架构,并梳理了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软件定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关键技术方向,以突破遥感卫星系统的联合规划、联合响应、联合处理的多元协同能力瓶颈,为实现从遥感卫星至卫星遥感的全链条革新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卫星应用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国民经济中,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卫星在通信、遥感、定位与导航三大方面的应用加以论述,着重介绍其现状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贡献,展望21世纪初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前景,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现代小卫星和小卫星星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一、典型的军用遥感卫星地面系统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完成数据的接收、处理、管理和分发,是连接数据获取和应用的重要桥梁。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保障能力,体现武器平台的高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国家环保总局对中国资源卫星的需求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改  王桥 《卫星应用》1999,7(1):11-20
介绍了我国外遥感卫星于环境和生态监测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潜力和潜在需求;提出了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对资源卫星及其他遥感卫星应用计划。  相似文献   

17.
寇有观  王志民 《中国航天》2000,(2):15-16,18
1999年10月14日,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发射升空,并顺利发回了卫星遥感数据,为建设我国的国土监测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一、国土监测的主要内容国土动态监测包括:微观监测(斑块监测)、宏观监测(总量监测)和变化报警等。斑(地)块监测主要是现场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卫星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6,14(4):43-50
总结了中国航天50年来在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等主要卫星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它们在各领域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展望了我国卫星应用各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陈述彭 《卫星应用》2004,12(3):1-3,31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了天地一体化;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并重的建设方针,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也是贯彻五个“统筹”方针的重大措施。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委曾组织专家咨询,针对我国遥感卫星的天地一体化的信息源和数据流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管理体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希望能理顺“铁路警察,各管  相似文献   

20.
本系统采用通用微机,以串行通信的方式,实现对遥感卫星接收系统中二次变频本振源的控制,替代原有的人工到现场手动设置。本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卫星接收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卫星数据接收成功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