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扫描式光电成象遥感器正日益成为重要的机载和星载遥感器。本文讨论了遥感器设计的目的,要求及星载、机载遥感器受到的各种限制因素,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途径,得出这类遥感器研制中焦距、比例尺、视场角、相对孔径、地面分辨率、扫描频率及信噪比等主要参数的选择原则。遥感器设计中,如飞行中的定标问题、主要控制装置(V/H计等)及接收器件的拼接等问题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CCD光学遥感器参数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光  钟兴 《空间科学学报》2009,29(1):135-139
介绍了由衍射受限非相干成像系统的衍射分辨率引出的截止频率及混叠的概念. 为了对采样成像系统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量化, 使用图像质量因子(λF/P)表示探测器对光学系统线扩散函数采样的程度. 进一步分析了光学遥感器参数选择与信噪比的关系. 选择实际的焦距9 m, F 数为18 的空间光学系统, 利用ZEMAX 软件的像模拟功能, 对选择8.75 μm 和13 μm 像元尺寸的CCD 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了模拟仿真. 仿真获得的结果验证了图像质量因子和信噪比对图像分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迄今已近30年过去了。由于技术正向着新一代的天基遥感器发展,空间对地观测活动也将发生深远的变化。预期在未来的十年中,将出现卫星成象系统激增的情况。民用遥感器将提供可见光、雷达、红外和多光谱图象,并且其分辨率经常是对军事和情报研究工作也具有使用价值。虽然这些新遥感器在国际范围的影响尚不能完全确定,但是显然这种影响是深刻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信息化战争时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作为最重要的天基信息获取系统,一直以来是各主要航天国家的重点发展对象。提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是光学成像侦察卫星长期追求的目标;通过扩大幅宽、升高轨道、灵活姿态机动提高驻留时间;发展光学和雷达综合系统;不断  相似文献   

5.
图一,这是休斯飞机公司所属的光电与数据系统分公司研制的长波红外遥感器,将用于探测和跟踪弹道导弹。图为工程师们正为该仪器进行性能测试做准备。据报导,去年一台同样的红外遥感器已装在一枚火箭上进行过飞行试验,并成功地跟踪到从范登堡基地发射的导弹目标。接着,这台红外遥感器在太平洋被伞降回收了。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证明:长波红外遥感器有能力探测和识别目标,而且在海上回收并修复红外遥感器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遥感卫星的问世,使人类研究地球、认识地球的视点从地面、低空扩展到太空,从而可以对地球进行连续、快速、综合和大面积的详细观测,更全面、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地球及其周围环境,对国计民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天眼越来越好遥感卫星也叫对地观测卫星,有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2种,前者携带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等遥感器,最  相似文献   

7.
地面分辨率是航天相机的重要设计指标之一。航天相机图像的地面分辨率是人为定义的地面尺度,随相机工作方式和成像原理的不同,有不同的定义和衡量(评定)标准。胶片型相机的分辨率常用感光材料每毫米范围内最多可分辨的黑、白线对(黑线和白线宽度相等,相间分布)的数目来表示,其数值是通过相机对一块具有各种不同宽窄、疏密的黑、白线条标板摄影成像来测定的。标板上黑线和白线的亮度对比(即反差)越大,相机的分辨率越优。当胶片型相机从太空轨道高度对准地面作垂直摄影时,与相机分辨率相对应的地面景物的尺度(即与标板线条有相同…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28日11时2分29秒,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1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送人太空。该卫星属于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在遥感能力上实现了从单一遥感成像到地球环境综合探测、从光学遥感到微波遥感、从千米级分辨率到百米级分辨率、从国内接收到极地接收的四大突破。遥感器数量增加到11个。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 CCD 技术的发展,一种可容纳多达数百万象元的新型焦面探测器——凝视(Staring)遥感器得到了发展,它在从杂乱背景上获取并跟踪微弱的活动目标方面,性能超过了扫描遥感器,有希望在某些空间计划中获得应用,本文从基本原理的角度,对比了凝视遥感器和扫描遥感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梁巍 《国际太空》2006,(11):8-10
□□2006年7月28日,韩国多用途卫星-2(Kompsat-2)由EUROCKOT公司的轰鸣号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升空,48min后进入了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韩国在遥感卫星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成为继美、俄、以、日、印之后第6个具有优于1m分辨率遥感能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国国情及研制航天遥感器的现状 ,阐述了对航天遥感器实行战略储备的初步构想 ;并根据航天遥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特点 ,对实施遥感器战略储备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前空间遥感技术的不足之处是,在垂直方向探测大气的分辨率不高,只有几千米分辨率,而水平方向可达到几米分辨率。近年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研究空间探测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或称激光雷达),它是以激光为光源的有源遥感器,可连续测定物质的密度及其组成和温度在三维空间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13年4月26日,高分-1卫星由长征-2D火箭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作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名列其中。高分专项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创新工程。高分-1卫星就是这项创新工程的第一个产品,也是我国首颗考核寿命大于5年的地球低轨道遥感卫星。为了延长卫星的寿命,这颗卫星在许多关健部件上,如地球红外敏感器、陀螺、电源等,都有重大改进和创新。在卫星平台上,广泛采用了新材料,使其有效载荷的质量与卫星总质量之比达到47.2%,为提高卫星的总体性能创造了条件。空间分辨率指从卫星照片上能辨别地面目标的最小尺寸,高分-1卫星的空间分辨率约2m,这意味着从卫星上可以看到地面上的小汽车。时间分辨率指重复观察同一地物所需的时间,高分-1卫星只需4天就能把地球完整地看一遍。一般而言,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这两个指标较难协调,高分-1卫星实现了这两者的优化组合,实现了中高分辨率和宽幅成像能力的结合,以满足多种空间分辨率、多种光谱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航天光学遥感器仿真系统技术研究目的和意义。根据初步的研究结果,探讨了航天光学遥感器系统仿真技术方案、主要研究内容、技术途径等。重点研究了目标与背景、空间环境条件(温度场、真空、重力场和辐照)、卫星平台等对遥感器成像质量的影响和仿真内容,研究了用地面试验进行验证的方法,提出了建立系统仿真的结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在卫星遥感中利用广角线阵CCD相机对地球资源信息进行“粗查“,并同时利用高分辨率CCD相机进行“详查”的遥感器组合是一种可行的方案。文中介绍广角CCD相机的研制及利用小型无人机进行机载试验的结果。在方案设计中主要讨论几保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两项指标,也兼顾讨论诸如扫掠宽度和覆盖周期等问题。为获得好的机载试验效果将相机安装在双轴稳定平台上。  相似文献   

16.
2 返回式卫星的成果和科技贡献□□ 3个型号的返回式卫星 ,用回收遥感手段获取了大量有用的地面目标信息 ,在完成遥感主任务的同时 ,还以搭载形式完成了大量的科学试验。返回式卫星为国民经济、国防事业及航天科技做出了贡献。以下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些成果。2 .1 遥感成果累累3个返回式卫星型号从地面目标特征考察和目标定位两个不同的方面 ,进行遥感摄影。FSW- 0和 FSW- 2的遥感目的主要是目标特征考察 ,其经历了一个技术不断发展、目标分辨率不断提高的过程。FSW- 1的遥感目的主要是目标定位和地图测绘 …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国际太空》2015,(2):56-62
<正>2014年,国外共计发射了100颗遥感卫星,其中,军用遥感卫星9颗,民商用遥感卫星91颗,而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数量达到8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仅3颗,光学卫星数量占明显优势,质量小于100kg的卫星78颗,环境观测和气象卫星共11颗。2014年,世界遥感卫星技术迅速发展,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以色列、韩国、印度的卫星都具备拍摄亚米级全色分辨率的能力;美、欧、日具备优于2m多光谱分辨能力。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方面,美国独占鳌头,其民用卫星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太阳为光源的卫星遥感器,可以采用6S或MODTRAN等辐射传输计算软件对其入瞳处的辐亮度进行计算。而在微光或月光条件下,遥感器是对观测目标反射的月亮辐射进行遥感观测,因此在进行辐射传输计算时需要代入月球的辐照度数据。可以利用已公布的月球表面反射率和已知的大气层外太阳辐照度来计算月球辐照度,并对6S辐射传输计算进行适当的修改进行计算。通过对月球辐照度计算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计算得到了波长在0.250μm~1.500μm范围内的月球表面辐照度,并给出了一个宽波段遥感器的微光动态范围。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空间光学遥感器分辨率、可靠性的提高,其在各方面性能要求也逐步提高,向大型化、复杂化、轻量化、敏捷化方向发展,要求光机结构具有高比刚度、高尺寸稳定性、合理的阻尼特性,并且具有结构功能一体化,如光机结构同时实现温控、减震等功能要求。另外,各型号任务均具有研制周期短的特点,要求制造环节能够快速响应,缩短制造周期,为型号任务节省宝贵时间。开展3D打印技术在遥感器研制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复杂薄壁光机结构的快速、精密制造,打破现有研制模式的限制,提升结构性能和功能化设计,为遥感器的研制做好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军用和民用部门对空间遥感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可见光和多光谱遥感器,如RBV电视摄象机,光谱响应窄,可靠性差,屡出故障;而多光谱扫描器空间分辨率又较低;主题测绘器(TM)既复杂又昂贵,还未上天就碰到许多技术难题。相比之下,近十年内崭露头角的固体光电线阵成象器件(CCD、SSPP、CCPP等)却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灵敏度、空间分辨率和成象几何精度,而且光谱响应宽、成本低、重量轻和功耗少。因此,线阵光电成象的推扫式相机在空间遥感领域显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它不但引起军用空间遥感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受到了民用部门的青睐。据认为,固体线阵推扫式相机很可能替代胶片相机,成为实现高分辨率实时侦察的有效手段。本刊在这期刊登的三篇文章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期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