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张履谦,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及航天电子技术专家。抗美援朝期间为部队解决雷达抗干扰问题,为中国电子对抗事业做了开创性工作。1957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参加其抗干扰研究,地空导弹多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张院士负责研制多种远程精密空间跟踪和引导雷达,拓宽了雷达应用;并主持研制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孟执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气象卫星专家,1934年12月出生于浙江诸暨。孟执中院士主要从事气象卫星研制工作,1965~1969年,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地面测控中心和台站计算机系统的方案设计。1969~1978年,负责长空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研制,首次在我国卫星上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1976~1990年,主持研制风云一号A、B星,填补了我国气象卫星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拥有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1990~2002年,主持研制成功风云一号C、D星,  相似文献   

3.
正叶培建,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曾任我国第一代传输型侦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我国第一代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研制,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并任太阳同步轨道平台首席专家;探月工程立项后,叶培建院士担任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主持制定了嫦娥一号卫星技术方案,为首次绕月探  相似文献   

4.
正说起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人们总会提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王希季院士。王院士是我国空间技术与返回技术专家;是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主持我国第一个返回式卫星系列的工作。1975年,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反导雷达在抗干扰能力提升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其中包括雷达组网探测和检测接收信号时域特征等措施,分析了这些抗干扰措施对弹载雷达干扰技术及其应用的影响,提出了弹载雷达干扰机针对这些抗干扰措施所需要进行的改进,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法,最后说明了反导雷达的抗干扰和弹载雷达干扰技术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雷达抗干扰技术已渗透到雷达设计的各个领域,故不可能在雷达设计和生产完成后附加一些措施来解决抗干扰技术问题,而必须从雷达设计的总体和系统上就加以特别的注意。本文主要讨论新型的抗干扰技术,在敌人飞行器采用隐身、发射反辐射导弹低空进入等方式时,雷达采取的抗干扰技术措施以及为提高抗干扰性能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新型的雷达抗干扰技术,技术难度较大,但是抗干扰作用更为有效,因此是今后抗干扰技术研究的重点。这里讨论频率捷变与MTI兼容技术,低截获概率雷达(LPI)所采用的技术,目标识别、反隐身和抗反辐射导弹所应采用的雷达技术。  相似文献   

7.
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客观评估检验雷达抗干扰效果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现有雷达抗干扰技术进行分析,提出评估准则。建立雷达抗干扰系统模型,然后通过该模型进行搜索雷达抗干扰仿真。  相似文献   

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1):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我国空间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主要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航天型号的研制工作。曾主持我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取样火箭的研制工作,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的成功发射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研究模拟雷达抗干扰过程以及分析雷达抗干扰技术,提出了机载火控雷达抗干扰仿真系统设计思路,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各模块功能、处理流程和关键技术等。该系统不仅能够运行回波生成模块以及信号处理模块,而且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各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在不同的干扰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抗干扰技术,同时在雷达电子对抗过程中,可以实时地采集各关键环节的信号数据。该系统在验证雷达抗干扰技术效果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适用于雷达抗干扰的一些自适应天线波束形成算法,将子空间正交投影算法应用于雷达抗干扰,针对子空间分解过程中特征向量不能完全正交的问题,采用约束化子空间分解算法,来保证子空间特征向量的正交性.最后通过仿真证明:子空间跟踪算法相对于传统的一些自适应算法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1.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潮  张巨泉 《航天电子对抗》2004,33(1):30-33,51
从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的前提———确定雷达典型电磁干扰环境出发 ,分析研究了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指标的选择、评估手段的选取等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该评估体系的研究结果对雷达电子战计算机动态过程仿真、兵力规划、装备论证等关键性应用场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雷达抗干扰是雷达与干扰设备之间所进行的争夺电磁频谱的斗争,对现代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雷达抗干扰技术在军事斗争中的巨大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分析了现代雷达抗干扰技术的新特点,对其发展方向作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讨论雷达抗干扰度量的一些问题。文中首先列举一般典型的干扰环境和对这些干扰环境的抗干扰措施。并对这些措施提出一些数字量的概念来衡量其抗干扰性能。以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为例计算其抗干扰性。最后,将讨论所得计算结果并提出今后抗干扰工作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雷达抗干扰度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用雷达抗干扰品质因素Q_(ECCM)来度量雷达抗干扰(欺骗干扰除外)的能力,用受欺骗概率矩阵P来度量雷达抗欺骗干扰的能力。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Q_(ECCM)和P的计算公式和各系数的具体计算(估算)方法。文中应用这一套雷达抗干扰度量计算公式对国外10部主要的导弹武器系统制导雷达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定量的结论并排出了它们的抗干扰优劣次序。  相似文献   

15.
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一直是雷达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改进算法,应用于主、被动雷达抗干扰处理过程中.通过从观测信号中将目标回波信号与干扰信号分离开来,提取目标回波信号,并抑制干扰信号,达到雷达抗干扰的目的。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应用这种方法分离目标回波信号与干扰信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其应用在主、被动雷达抗干扰处理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反雷达技术的发展使军用雷达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研究雷达新技术,探讨各种雷达体制的抗干扰性能至关重要.对各种雷达的抗干扰、反隐身和反反辐射能力作了详述,分析其优缺点.低截获概率、光电复合体制、无载波、双波段和雷达联网都是提高雷达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搜索雷达抗有源噪声干扰效果定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有源噪声干扰对搜索雷达的影响 ,综合战术对抗、技术对抗、功率对抗三方面 ,探讨了搜索雷达干扰环境模型设计、抗干扰指标体系的建立、抗干扰效果评定标准以及抗干扰效果试验实施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搜索雷达抗噪声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 ,该方法立足国内现有设备 ,可操作性、可比性强 ,可直接应用于搜索雷达的抗干扰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机载火控雷达的性能特点,针对中远距空战面临的电子干扰环境,首先分析和探讨了机载火控雷达的抗干扰技术措施,给出了抗噪声干扰、距离欺骗干扰、速度欺骗干扰、角度欺骗干扰和消极干扰的一些具体方法。然后,从战术使用的角度探讨了机载火控雷达的抗干扰方法,提出了机载火控雷达与欺骗干扰协同、编队协同以及电子防护的战术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9.
童铠(1931-2005)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泰州市人。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多路通信专业,获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导弹无线电测控、雷达和卫星测控系统的研制,从事卫星应用的研究,及主持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研究。林华宝(1931-2003)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院士福建省莆田县人。1956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建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毕业后分配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早期从事探空火箭结构研制,后从事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回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  相似文献   

20.
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环境非常恶劣、复杂,各种干扰技术严重地影响到武器系统的作战任务,为此,在设计武器系统时,必须对系统提出与作战环境相应的抗干扰技术要求。本文在分析作战环境的基础上,对武器系统提出了抗干扰要求的拟定原则:目标指示雷达的抗干扰要求,跟踪照射雷达的抗干扰要求,导引头的抗干扰要求,引信的抗干扰要求,数传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