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航天工作的典型特点是覆盖范围大,应用种类广。产品化作为航天工作中的一环,对于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性能先进的通用航天产品体系有着重要作用,航天产品化已在军工院所中逐步走向成熟。但是,目前市场规模迅猛增长的商业航天公司还尚未形成普遍的航天产品化做法,甚至尚无产品化意识。鉴于商业航天业务发展特点和小卫星研制成本低、研发周期短的独特优势,商业航天公司所研制的卫星较多为质量低于500kg的小卫星。可以预见的是,航天产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我国出台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鼓励航天军民融合新型产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同年,首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正式开启了我国商业航天时代的大门。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一大批商业航天创新型企业纷纷涌现,进军原本封闭的航天领域,商业航天也渐渐成为行业新的"风口"。纵观国际商业航天领域,其中较为活跃的细分方向为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起,中国商业航天加速启航。在国内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先后迅速涌现了一批商业火箭研制公司、商业卫星研制公司、商业测运控服务公司、商业卫星应用服务公司,开展了商业火箭发射入轨试验、商业火箭低空发射回收试验、商业卫星在轨应用等活动。美国是商业航天活动、商业航天监管的全球领跑者。美国构建了全球最为完善的商业航天监管体系,具体包括制定了多部涉及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  相似文献   

4.
<正>商业航天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商业盈利为主要目的,遵循市场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包括航天器制造、发射服务、测控服务、卫星运营、卫星应用等,商业航天是航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几年国内商业航天企业不断涌现,航天市场竞争态势逐步形成。本文主要分析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商业航天发展的趋势及有益经验,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威 《中国航天》2005,(8):30-31,36
2004年10月19日,我国长征3A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2C气象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成功不仅是我国气象卫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我国航天保险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为风云2C卫星的保险是自1997年以来中国航天首次按照商业化模式和国际商业航天保险市场的惯例运作的商业航天保险。商业航天保险主要包括发射前保险、发射保险、卫星在轨保险和第三方责任保险。笔者长年接触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业务,积累了商业航天保险的相关经验和资料。现以风云2C卫星保险项目为案例,就商业航天保险中发射保险和卫星在轨保险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07,16(1):62-62
2006年12月1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阿尔卡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及协议。双方商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主承包商,将利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与阿尔卡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共同开展澳大利亚的澳普图斯-D3卫星、印度尼西亚的帕拉帕-D卫星的研发,并共同研制我国国内一颗通信卫星。阿尔卡特-阿莱尼亚公司将在项目中提供有效载荷。合作将有利于提升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0,(4):128-128
据阿里安航天公司网站2010年6月14日报道,阿里安航天公司宣布,已与洛马商业航天系统公司签署了合同,在2012年第二季度利用阿里安-5火箭为越南邮政电信集团(VNPT)发射第二颗越南卫星VINSAT-2。VINSAT-2卫星是洛马公司利用A2100平台建造而成,发射质量约2970kg,  相似文献   

8.
正一、发展商业航天的重要意义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标志着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正式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开启了我国商业航天元年。多年来,商业航天对我国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全方面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商业航天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内外又进入新一轮商业航天发展高潮,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代表的新兴商业航天公司在研制模式、应用领域、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改变了传统航天格局。遥感是商业航天创新的重要领域,国外新兴遥感公司不断发布信息,致力于推动商业遥感产业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特拉贝拉公司、行星实验室公司、地球播报(UrtheCast)公司等。据国外业界专家预测,商业遥感未来将达到每年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在良好市场预期下,国内外机构不断挖掘卫星遥感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在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以往航天技术的门槛较高,国内航天项目的客户多来自于政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开发,国内航天逐步从"航天事业"转向"航天产业"。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10月2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增值产品开发、运营服务和产业化推广。在军民融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牵引下,我国商业航天迅速发展,各种星座计划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宇航学会(CSA)与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共同成功举办过五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双方将于2015年11月9日至13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第六届会议。本届会议将围绕"先进航天技术如何惠及人类社会"这一主题,就航天发展的相关议题开展深入探讨,同时进一步拓展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会议将以大会报告和技术分组相结合的形式,涵盖卫星技术、卫星应用、卫星应用商业化、国际合作与政策等领域。来自国内外卫星设计、研发、制作、应用、商业、政策研究等领域的企业、科研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发展现状在民营商业航天初创公司出现之前,我国的火箭和卫星测控历来由国家航天测控部门提供,定位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和政府航天项目安全运行,具有测控资源广泛、知识经验丰富、技术发展先进和人才储备雄厚等特点。随着国际商业航天形势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航天商业化进程也进入快车道,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的  相似文献   

13.
动态新闻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商业航天发展计划据《中国航天报》2018年9月28日报道,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宇航部部长尚志介绍了公司商业航天发展情况和未来计划。未来3年,公司将在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优势领域陆续开展商业实践探索,重点推动商业发射服务、卫星应用产业以及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等,促进公司商业航天全面、深度发展。商业发射方面,公司将  相似文献   

14.
国内商业航天机构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前言近年来,"商业航天"成为了航天业界、媒体圈乃至投资圈的热词,各类型商业航天公司的消息频繁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成为公众的议论热点。商业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纵观相近的航空产业,随着先期政府采购提升技术验证和满足国家公共产品需求,在技术成熟后将放开用户限制,逐步形成适应市场化的产业。2014年11月国务院首个支持商业  相似文献   

15.
周威 《中国航天》2006,(4):16-19
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业务与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和其它相关工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曾就冷战后的中美关系对我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影响做过粗浅的分析,从全球政治大环境探讨了我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历史和发展方向。那么,从航天保险市场这一局部环境来看,我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业务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在此,笔者想以亲历的一些项目为节点,分析航天保险市场对我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影响。众所周知,在通信卫星项目中,卫星的制造、发射和保险是项目的三大支出。卫星和火箭工业的发展已有较长历史,而航天保险市场与其它市场相比却仍很年轻。航天保险市场最早出现于40年前,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漫长的市场起步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快速发展的市场繁荣阶段以及90年代后期到今天的市场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16.
许勃 《中国航天》1995,(4):7-11
世界航天市场十年展望世界各国的航天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的。商业航天市场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来说规模尚小,且常常有赖于政府的商业采购计划。国际航天交易目前还很有限,主要涉及发射业务和通信广播卫星。一、1994年世界航天市场概况1.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小卫星已成为发展最迅猛、最具活力的商业航天领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其发射服务也成为商业航天创投的热点。全面梳理国外商业小火箭发展动态,在总结商业小火箭发展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思考当前商业小火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火箭能力与任务需求的匹配性、研发周期与方案设计的匹配性等,给出我国商业小火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其更好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成立十六年来,已成为航天尤其是商业航天领域的重要标志性企业,其发展动态被国内航天界密切关注,并时常被各方作为例证。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商业航天发展的跟踪调研,从大型航天企业的视角,提出关于借鉴SpaceX模式的"三个不宜"和"三个宜"思路。一三个不宜借鉴国内大型航天企业在企业定位、商业发展、重型运载火箭研制三个方面不宜借鉴SpaceX公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近年来,国外商业航天蓬勃发展,在空间运输、卫星遥感等方面的商业化进展显著,涌现出以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轨道科学公司、数字地球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商业航天公司以及猎鹰火箭、龙飞船、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为代表的全新商业产品及配套服务。商业航天提供从航天器设计、建造、发射、运营在内的一整套服务,以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实现客户需求,展现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海射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WEY成功发射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5颗商业卫星,卫星被顺利送人预定轨道,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倾角卫星发射需求,促进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此次试验中,"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是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合,首次实现"航天+海工"技术融合,突破海上发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