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8年12月8日凌晨,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登陆"之旅开启。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随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0km、远地点约4.2×105km的地月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背软着陆和月球背面成像。"嫦娥四号"探测器上搭载了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5台载荷,5台载荷均工作正常并圆满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2月15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圆满完成第十三个月昼的全部预定工作,顺利进入月夜休眠。截至12月14日21时14分,嫦娥三号登陆月球已满一周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也实现了精心护航嫦娥三号着陆器月面安全工作一年的预定工程目标。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3年12月14日21时14分,嫦娥三号安全着陆月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在地外天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2018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18年8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活动首次公布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截至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已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试验任务。自2013年12月15日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到2016年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的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两器一星,即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着陆器)、月面巡视探测器(巡视器)、"鹊桥"中继卫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5个半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包括巡视器移动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移动/机构控制与驱动组件、着陆器一次电源分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南纬45.5°附近的预选区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1月3日22时22分,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至此,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连战连捷"。  相似文献   

7.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3,(6):F0002-F0002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6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15日,  相似文献   

8.
2月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 m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这是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表明我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据悉,制作完成的7 m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 GB,影像分辨率比"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了17倍,数据量则增加了300倍。专家表示,"嫦娥二号"7m分辨率全月球  相似文献   

9.
<正>"嫦娥"四号任务概述"嫦娥"四号任务是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2016年1月14日,"嫦娥"四号任务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工程任务中的运载火箭系统、"嫦娥"探测器系统及"鹊桥"中继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通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我国将实现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第  相似文献   

10.
中国     
《航天员》2011,(4):6-7
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轨道 6月9日下午17时10分,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踏上奔往更遥远深空的征程。  相似文献   

11.
航天短讯     
《航天器工程》2021,30(1):145-150
正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1年2月22日报道,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他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一月球探索现状1中国月球探测进展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截止2018年底,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试验器、"嫦娥"四号5个探测器(不含"鹊桥"中继星),顺利完成了无人探月三步走的"绕月"和"落月"任务。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08,(1):52-55
2007年11月26日国防科工委公布"嫦娥"一号拍摄的第一张月球图像,嫦娥工程一线专家、"嫦娥"一号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高级工程师、"嫦娥"一号有效载荷总体设计工作负责人邓湘金做客新浪,解读"嫦娥"一号第一张月球图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备份是"嫦娥"四号原本的使命,奔向月球背面则是它新的担当。此刻,风尘仆仆奔向月球的"嫦娥"四号绝不是"嫦娥"三号的复制品,它所承担的任务,也肯定不是重复它的前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首飞"。为了成功实现人类前往月球背面首航的科学和工程目标,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研制人员根据任务的需要,对"嫦娥"四号重新进行"梳妆打扮",可以说,"嫦娥"四号的"五脏六腑"都已"脱胎换骨",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归纳起来,"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相比主要有5个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武轩 《航天》2014,(1):10-11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零窗口"发射升空;1时49分,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其实,这只是奔月之旅第一步。从升空到在月球表面虹湾区软着陆,嫦娥三号要经历约13天的旅程,而到最终"玉兔"号月球车释放还得经过三个重要环节:地月转移段的轨道修正、精准制动进入环月轨道和环月轨道的动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嫦娥一号"有望于8月完成月球全貌拍摄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有望于今年8月完成对月球表面全貌的拍摄。由中国科协组织主办的"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在京启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做首场科普报告时透露上述信息。栾恩杰还透露,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预计在6至7年后能投入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2月8日,由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制提供全部动力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航天器的第五次奔月之旅。这一次,"嫦娥"四号探测器代表全人类,首次登陆探访月球背面。作为中国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为"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提供了全部动力系统,一级使用8台推力为75t的常规发动机,其中芯级4台、助推4台;二级采用1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6):F0002-F0002
北京时闾12月2日凌晨1时30分,“长征三粤乙”运载火箭在茜昌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升空,将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古代,月球又被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美丽的名字寄托着人们对月球的无限向往。从古至今,九天揽月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是我国复杂程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返回器于2020年12月17日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安全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1月12日15时05分,根据我国"嫦娥一号"卫星获取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亮相。全月球影像图覆盖了从月球西经180°到东经180°、南北纬90°之间的范围,约占全月球面积的94%,包括完整的月球两极的极区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