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机强度计算是一门密切结合飞机设计实践的应用科学。目的是协助设计人员寻求安全而又最轻的结构。安全意味着保证飞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结构的损坏或导致结构丧失使用性。 强度计算是在不断的设针实践过程中和在飞机失事的血的教训下逐渐累积和发展的。伴随着结构型式和结构材料的发展,强度计算的内容在不断的发展。 强度计算包括估计计算,设计计算,比较计算和核验计算。随着飞机设计工作的进展,不断的为设计人员找门路,提措施,比方案和鼓干劲。 事先的核验计算,包括(1)外载荷的确定,(2)构件的内力分析,(3)许用应力的确定和剩余强度系数的计算,以及其它一些特殊问题。 保证飞机的安全,不能单单依靠事先的计算,还要依靠事后的试验和实地使用的考验。试验除设计过程中进行的探索性和验证性试验外,包括试造性生产时的第一、二架飞机的静力试验,动力试验和试飞,以及成批生产时的静力试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航天器柔性多体结构撞击动力学分析的工程背景和研究现状,阐述了撞击动力学分析软件FMIDASAD的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并应用地面展开锁定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研究表明:撞击动力学分析软件FMIDASAD能够合理模拟柔性多体结构在展开锁定撞击过程中的动力学基本特征,其预示的撞击载荷幅值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可以满足工...  相似文献   

3.
在液体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工程研制设计中,为了进行POGO分析和星箭耦合载荷仿真预示,一般需要进行运载火箭纵向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纵向动力学特性计算,建模过程中重点关注环节是加注液体推进剂的贮箱的简化建模,为了克服MSC.Nastran虚质量法计算耗时长的劣势和单质量块简化模型高阶频率计算精度较差的缺点,基于文献方法进行了多质量块简化模型的推导和建立,通过算例表明,采用多质量块简化模型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4.
旋翼模型试验系统是开展直升机理论与技术研究、新机研制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试验设备。本文简介由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2米旋翼模型试验系统、它的设计思想和主要特点等。该系统主要用于开展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也可直接为直升机型号研制服务。其主要设计原则是满足试验要求、与现已有的风洞相匹配和满足可行性与灵活性要求等。 本文对旋翼模型、操纵与激振系统,动力、传动系统,测量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安全监控与报警系统,以及中央控制台与显示系统等的主要特点均作了简略叙述;还简要介绍了系统调试中的几个问题:温升、振动、天平标定及变距标定等。 系统调试完成之后,已成功地进行了几个典型的空气动力学与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达到预定要求,表明该试验系统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板架式卫星方圆过渡结构设计与静力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架式卫星主承力板的接口为方形接口,而运载火箭提供的星箭接口通常为圆形接口。为了实现星箭之间载荷的顺利传递,必须设计方圆过渡结构。在卫星发射过程中,方圆过渡结构承载了运载火箭传递给卫星的合力,因而方圆过渡结构受力很大。方圆过渡结构由于接口的限制,必须设计成异形曲面,在结构轻量化设计的要求下,其强度和稳定性是设计的关键。文章介绍了某板架式卫星方圆过渡结构的设计、分析与试验。该结构是应用国产碳纤维研制的薄壁结构,应用复合材料帽型梁加强的方法解决了该薄壁结构受压屈曲失稳的问题,通过静力试验对该结构承载能力进行了验证。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复合材料帽型梁加强的方法能较好的解决方圆过渡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板壳结构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针对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板壳结构的试验破坏问题,利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计算方法,考虑材料非线性和结构非线性等因素,模拟分析了板壳结构在接触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计算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很方便解释试验过程和现象,为试验分析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系统级减振/隔振应用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减振、隔振系统对于改善卫星在火箭主动段飞行中的动态环境,降低卫星主结构的低频动力学载荷,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对系统级减振、隔振在航天中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国内航天在整星减振隔振研制中遇到的问题及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由于缺少可靠实用的极限强度分析方法,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长久依赖于试验验证手段确保设计可靠度,产品研制难度大。该文发展此前研究提出的通用强度失效准则和算法,开展再入飞行器复合材料舱段的应力强度分析方法应用研究,对设计重点关注的典型蒙皮与端框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预示其极限承载能力并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舱段极限强度的预示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对端框复杂结构预示精度能够达到-14.2%量值水平,复合材料舱段的结构强度可靠度有条件通过设计计算来保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种线圈内置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了一种全尺寸旋翼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并将结构参数与磁路参数进行关联,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塞组件结构的磁路结构参数仿真优化方法。基于改进的Bingham模型,建立了该全尺寸旋翼磁流变阻尼器参数化阻尼功计算模型。研制了全尺寸旋翼磁流变阻尼器样件,开展了性能试验与试验验证技术研究,研究了结构参数、运动参数、电流参数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将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仿真计算模型与试验模型的符合性较好,研制的旋翼磁流变阻尼器样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引言一个新产品的研制过程可分设计、加工制造和使用三个阶段;而产品设计的流程又可分为方案论证、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设计验证四个步骤。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技术问题,其中有不少问题的决断是要通过结构动态分析来解决。例如:动载荷分析、响应预示、结构的柔性对控制精度与稳定性影响、乘员品质、使用寿命以及振动控制(消振与隔振)等问题。必须确保最终产品在满足指定的使用品质的前提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结构动态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结构动力学,用它来研究输入的振动冲击环境、结构的固有动态特性和  相似文献   

11.
热强度试验技术是为解决飞行器的热障问题而发展的,热设计已经成为飞行器设计的重要方面,而地面模拟试验则是验证设计的重要手段,通常地面实验以模拟气体动力学加热为主,对于管道、喷管等结构的内加热模拟较少.此类结构的能量传递方向由内向外,采用内加热更加合理、可行.在国内热强度试验领域,接触的实例并不多,大型、大功率的内加热器则更少,我们针对某结构件静热联合试验,就一种大型、大功率辐射内加热器的设计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生产了内加热器并成功应用到了具体试验中.  相似文献   

12.
带有连接结构的导弹动特性试验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弹的头体连接对导弹的整体结构动力学特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结构会呈现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其动特性参数会随着外界载荷和振动量级的变化而变化,而该参数又是飞行稳定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考察和评定带有间隙结构的导弹动特性参数随载荷和振动量级变化的情况,本文阐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导弹全弹结构动特性试验的新的试验思路-加载试验方法和变量级试验方法,针对一个具体的导弹型号,给出了典型载荷的加载实现方式,最后还给出了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原理性的解释。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试验方法在今后的导弹型号研制当中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该方法也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民用结构的应用当中。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动力学技术的发展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工程应用;然后,阐述了21世纪初期中国复杂航天器的发展对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分析了在动力学分析、仿真、优化与试验方面必须突破和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最后,对中国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的发展目标和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计算仿真与模型确认及在结构环境与强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令弥 《强度与环境》2002,29(2):42-47,56
本文对计算仿真,模型确认和相关的确认试验作了综合评述,强调了其核心思想和主要方法,并通过两处武器装备研制计划实例,表明计算仿真和模型确认在大型复杂结构和复杂环境下的强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空天飞机空气动力学的特点和计算流体力学在发展空天飞机中的作用,讨论了发展空天飞机对计算流体力学的要求。强调了计算流体力学、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应该相互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这基础上,探讨了利用地面试验对计算程序进行“确认”、“校准”和“鉴定”以及鉴定计算程序对地面试验的要求。本文还从计算方法、外流、进气道流动、喷管流动、燃烧室流动等方面,综述了空天飞机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的最近进展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对发展我国空天飞机计算流体力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3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90篇,录用73篇,到会代表共80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0位。学术交流内容涉及导弹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构振动冲击研究与试验、复合材料结构计算与试验、航天器地面环境模拟试验与设备研制,空间环境中结构计算分析、有限元方法在强度研究中的应用、微重环境中液体管理研究与试验,数据处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飞行模拟器的研制及计算机实时仿真都离不开直升机数学模型 ,但是建立可靠而且准确的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是十分困难的 ,而且也很难保证动力学模型计算的快速性、可靠性与实时性。本文基于模糊推理技术 ,根据飞行试验数据辨识了直升机飞行模型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辨识模型的简单、准确与计算的实时性。为了提高模糊模型的精度 ,文中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来处理矛盾规则。本文利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海量的试验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有效地减少了辨识模型的规则数量。最后的仿真辨识结果表明 ,辨识效果合理 ,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热结构设计的计算工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分析在电弧加热器上进行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热结构试验的热交换,用了准三维的热分析工具和三维内流场CFD计算平台来作为分析工具.在换热计算及试验中用了水和煤油作为冷却剂,而且用煤油作为燃料.计算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换热分析工具和国内航空煤油物性表达式可以在深入的热结构试验和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纵扭复合型压电超声电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纵扭复合型超声电机研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内容包括电机的工作原理 ,指出了压电陶瓷片的安放位置 ,确定了一种电机的结构形式 ,该结构形式能调节所需两共振频率趋于一致。用优化方法对该结构形式的定子进行动力学设计 ,提高了设计效率 ;驱动控制电路 ;电机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装配了一台直径 45 m m的电机 ,实验表明电机具有一定的转速和扭矩。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是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动力学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计算,回答在改型设计中“增装的液压泵与交流发电机对原型直升机传动链的扭转振动特性是否会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阻抗匹配法进行分析,导出各子系统的动刚度表达式,对X型直升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特性进行分析计算,并与原型机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