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2,21(2):131-131
中国科技部网站2012年2月20日消息,南非科工研究理事会国家激光中心研究人员在激光添加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取得突破。该项技术的概念试验论证显示,其生产速度是现有的可商业化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8.3倍。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1,(3):107-107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011年3月2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中红外线激光的频率调制,新研究有望为实现无线激光通信带来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工程》2009,18(3):47-47
据科学网2009年4月7日报道,全球首台纳秒深紫外(DUV)固态激光源实用化样机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3月20日,项目总体部总经理詹文山,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理化所所长刘新厚等共同见证了第一台样机出所。3月23日,样机顺利运抵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将完成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的整机组装调试。  相似文献   

4.
, 《航天器工程》2012,21(6):91-91
据新华网莫斯科2012年10月5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当日宣布,“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舱段在本月2日首次通过激光将宽带信息传输到地面站,传输数据量为2.8Gbit,传输速率达到125Mbit/s。俄罗斯的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由俄精密仪器制造系统公司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共同研发。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工委惯导情报网激光陀螺专业组于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青岛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环形激光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共有十五个单位三十五名代表,国防科大高伯龙教授,航天部十二所顾问朱起鹤教授等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会议收到二十五篇论文和技术报告,廿二名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会上,同志们就国外  相似文献   

6.
于蓝 《航天》2010,(4):53-53
据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网站2010年2月19日报道,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固态激光系统正在新墨西哥州高能激光系统测试工厂进行实地测试。在与美国陆军太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白沙导弹靶场测试合作之后,BAE系统公司与诺·格公司签订了合同,把联合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第三阶段系统从加州激光工厂搬迁到新墨西哥州工厂。实地测试预计在今年展开。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     
正ITER校正场线圈盒体激光封焊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9月25日报道,我国承担的ITER校正场线圈(简称"CC")全尺寸盒体超大功率激光封焊技术于201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成认证。该项技术不仅保证ITER所有CC线圈制造与集成进度,更实现了国内万瓦级激光焊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的重要突破。我国科学家创造密集编码量子通信信道容量新纪录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9月25日报道,近期,在  相似文献   

8.
航空航天部一院12所于1989年1月31日在北京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程样机进行了阶段评审。由部总师梁思礼研究员任评委主任,北航张维叙副教授为副主任。与会四十余人。会议认为12所的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程样机在国内属开创性的;工程样机阶段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激光陀螺的实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月30日,"欧洲数据中继系统"(EDRS)(即太空数据高速路)的首个激光通信数据中继有效载荷EDRS-A寄宿在"欧洲通信卫星"(Eutelsat)9B上进入地球静止轨道。EDRS将提供1.8吉比特/秒的通信速率,成为首个商业化运营的高速率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图1),标志着空间激光通信从在轨演示验证阶段迈入了工程化应用阶段。一、项目概况1.背景与需求当前数据传输量的指数级增长对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3,(6):141-142
<正>NASA激光通信系统创地月数据传输新记录据NASA网站10月22日报道,NASA的月球激光通信演示(LLCD)创造了历史,其利用脉冲激光束完成了高达622 Mbit/s速率的地月(相距38.44万千米)数据传输。LLCD是NASA首个利用激光而不是无线电波的双向通信系统。它还演示了从新墨西哥州的主地面站,以20Mbit/s的速率,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0,(1):66-66
据《科技日报》2010年1月22日报道,最近,英国科学家利用电脑控制的全息图和理论物理学,成功地给一束光打了结。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给光打结的工艺技术不仅能制造出一些非常美丽的图案,更重要的是,这一突破也为未来的激光技术和激光装置的研发铺平了道路,从测速枪到高精度的测量领域都可见激光技术的“倩影”。  相似文献   

12.
激光陀螺的工作原理基于1913年发现的萨纳克(Sagnac)效应.六十年代初用激光顺、逆两方向在环形干涉仪中探测出的频率之差,与转动角速度严格成正比,具有天然优越的线性度与恒定性.据《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82年9月6日报导:美国两台大光程激光陀螺GG-1300的比例因子比常规陀螺恒定性高100倍.在一次46小时的实验中,30度/秒角速度作用下,比例因子偏差为千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月30日,欧洲空间局(ESA)成功发射"欧洲数据中继系统"(EDRS)的首个激光通信中继载荷EDRS-A,迈出了构建全球首个卫星激光通信业务化运行系统的重要一步。在完成一系列在轨测试后,EDRS-A在6月成功传输了欧洲"哨兵"1A雷达卫星的图像,并于7月进入业务运行阶段。欧空局将在2017年中期发射该系统的第二颗卫星EDRS-C,并希望在2020年扩  相似文献   

14.
火星探测器计划的官员已将火星探测器数据采集任务在时间上向前做了调整,因为火星将在1994年2月到8月间发生尘暴,探测器上的相机、激光测高计及其他一些仪器都将受到影响。另外,1993年12月20日至1994年1月3日为太阳合时期,届时通信也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苗 《航天员》2012,(6):50-51
2012年3月3日。佩蒂特在空间站轨道实验舱完美地拍下了圣安东尼奥天文台给国际空间站发射信号的那束蓝色激光,描绘了“最美的地球夜景”。就在我们惊叹于佩蒂特在太空捕捉到这一“精彩瞬间”时,4月13日他又在NASA网站上分享了自己在太空创作的诗作《我想知道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2):146-147
<正>科学家拟用激光清除太空垃圾据21CN网站2014年3月12日报道,澳大利亚一个科学家团队正在研究用发射激光的方式来分解太空垃圾,从而减少可能发生的卫星撞击事件,有关设备可能在10年内运作。目前,太空中有超过30万件碎片,大部分以极快的速度在地球低轨道运行。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拿出2000万美元用于该项研究。研究团队将整合政府、学术界及航空业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9,(12):43-43
由NASA出资的“太空电梯射束电力传输挑战赛”11月4-6日在德累顿飞行研究中心举行。来自西雅图的“激光动机”参赛队赢得了由NASA“百年挑战”计划提供的90万美元二等奖奖金。  相似文献   

18.
据《航讯》一九八一年一月廿三日报导:美国空军第一次由飞机以全功率发射能够摧毁敌方导弹的激光波束。这次试验是上周由新墨西哥州的柯特兰空军基地的 KC—135飞机在地面进行的。下一步将由 KC—135在空中  相似文献   

19.
程玉宝  刘上乾 《航天电子对抗》2005,21(3):63-64,F003
在激光告警设备获得了敌方激光信号的技术参数后,一般需要使用智能专家系统来判明激光的威胁程度,而模糊决策是智能专家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分析激光信号的各个技术参数在表明威胁等级时的模糊性,提出了激光信号技术参数输入模糊化的方法,并建立了模糊决策的模型,对激光告警决策平台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2,21(2):130-130
据中国科技部网站2012年3月2日消息,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电子物理研究所科学家首次利用激光合成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他们利用激光使普通商业非磁性氧化铁粉饼进行蒸发,接着使用干气体(空气和氩气)冷凝蒸汽,再让冷蒸汽通过不同的滤芯,通过使用不同的气体和气压、调整流速等方法,获得这种粒子最佳合成方式,使其产量大约增加一倍,激光能耗比原有制备方式降低85%。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可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生物陶瓷和定向给药等方面,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