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给出一种选择双自旋通信卫星在任意轨道飞行时最佳通信姿态的计算方法。根据测得的轨道平根数及姿态值,应用微机可对卫星轨道参数、星下点轨迹、地面站跟踪条件、姿态测量参数、卫星的太阳角、对应于各测控站的卫星测控天线增益、对应于各通信站的通信天线增益和波束中心地面轨迹进行快速计算,给出飞行试验需要的全部卫星飞行参数。根据飞行试验中对卫星姿态选择的附加限制,可以选择出最佳通信姿态,保证获得最长的通信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航天器一般包括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深空探测器等类型。测控系统对各类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和控制,是导弹试验、火箭发射、卫星运行和载人航天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同航天器根据飞行距离和运行轨道的不同,对航天测控要求也不同。航天测控系统总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专为导弹试验和运载火箭发射提供服务,又称"靶场测控系统";二是为卫星、  相似文献   

3.
东方星 《国际太空》2014,(12):57-59
众所周知,人造地球卫星(简称卫星)上天后必须对它进行测量与控制,使地面控制人员及时了解卫星的运行轨道、卫星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和各种工程参数,控制卫星上有关仪器正常工作,这些都是通过卫星上的测量与控制分系统来完成的,主要包括遥测、遥控和跟踪测轨等装置。  相似文献   

4.
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自主工程测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同步卫星在轨工程测控任务通常由地面测控系统完成. 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 如果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能够实现自主工程测控, 将大大减轻地面测控系统负担, 提高卫星独自生存能力, 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并将成为卫星测控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提出卫星自主在轨测控方案, 研究了当前地球同步卫星在轨工程测控的主要项目及实现算法. 对其进行的可行性分析表明, 尽管受到轨道测量能力的制约, 在轨地球同步卫星仍可实现完全或地面有限参与情况下的自主工程测控. 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地球同步在轨卫星完全自主工程测控的原理方案, 通过分析其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风险, 提出应对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目前卫星制造水平和成熟的在轨测控技术, 实现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自主工程测控技术可行, 其是解决卫星数量急剧增加与地面测控能力有限这一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景泉 《国际太空》1997,(10):25-26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以其较大覆盖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并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发回地面的数据。图像、话音等信息,进行实时、连续中继等优势,逐渐成为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重要的项目。美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早已组网运行,并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种卫星的发展上以其新思路和技术途径,大有后来居上之趋势。近年各有关国家的数据中继卫星都在研制中,但美国军用数据中继卫星发射了第二代的第一颗(SDS-2),这是一种大椭圆“闪电型”轨道卫星,用于KH系列成像侦察等卫星中继数据。1989年和1992年发…  相似文献   

6.
针对全球卫星通信星座的测控问题,提出了利用静止轨道卫星作为天基测控网对低轨全球通信星座卫星进行测控的方案,在GEO轨道布置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立GEO轨道卫星与LEO星座卫星之间的星间链路来传输测控信息,再将这些信息转发至相应的地面测控站,分析了测控链路的传输指标,评估了星间测控链路的双向传输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采用3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天基测控网能够大幅拓展单纯依靠传统陆基测控网的测控可见弧段,其24h测控弧段覆盖率是后者的8倍,总测控时间比后者提升大约10倍.  相似文献   

7.
中继卫星支持海量航天器在轨测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低轨的卫星在轨测控主要基于地面测控设备,当管理的在轨卫星数量持续增加时,需要不断地建设新的测控站或增加测控设备,同时由于地球遮挡限制,一个地面测控站的测控范围只占一颗卫星运行弧段的很小部分,集中在国内建设的地面测控站无法解决轨道全弧段覆盖难题。地球静止中继卫星系统的高覆盖特性和多址服务能力为近地卫星在轨测控提供了空间和频域的多重复用能力,文章从中继链路性能、多目标服务项目、多目标服务能力、覆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3颗具有多址能力的中继卫星就能管理中国目前在轨的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射的所有近地卫星,这将显著降低在轨卫星对地面测控设备的需求。同时,中继多址测控服务模式可以克服现有在轨卫星管理时间域集中和应急能力差的缺陷,为卫星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手段,满足不同在轨卫星管理和使用要求,大幅提升在轨卫星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微纳卫星深空探测任务中,通常所分配的测控资源有限,因此有必要对有限测控资源条件下微纳卫星的定轨精度进行分析。以微纳卫星深空探测为背景,采用"龙江2号"微卫星的轨道测量数据对其定轨精度进行了分析。"龙江2号"微卫星只有USB轨道测量数据,且环月段测控资源相对紧张,每天有两站跟踪,共约3~4 h的轨道测量数据。首先介绍了"龙江2号"微卫星飞行任务及其飞行过程中影响测定轨的因素;其次给出了定轨的动力学模型,对微卫星地月转移段的定轨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摄动力、动量轮卸载以及数据弧段长度的影响,给出了微卫星环月阶段所使用的定轨策略,并通过重叠弧段比较的模式,给出了微卫星环月段的定轨精度。研究结论可以为后续微纳卫星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我国于5月25日成功发射的第3颗北斗-1导航定位卫星,于北京时间6月3日5时零分成功定点,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北斗-1卫星发射升空后,成功进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按计划运行了220h,在此期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中心遥控模式,组织所属地面测控站对卫星进行了持续跟踪与精确控制,使卫星完成了地球捕获、太阳能帆板展开和星上发动机多次点火、调姿变轨等数十个动作,准确地进入了地球准同步轨道。之后,又经过位置保持等多项复杂测量控制,最终成功定点于地球赤道上空。 北斗-1导航卫星定点后,西安卫星…  相似文献   

10.
本汇编汇集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85年编写的67篇《航天部科技报告》的详细摘要,每篇详细摘要约1500字,基本包括了正文的主要内容。本汇编局部反映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近年来在卫星设计、空间材料、空间电源、卫星测量控制、空间热物理、地面测控、轨道动力  相似文献   

11.
海湾战争后低轨道小卫星技术发展很快,已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深受军事领域的重视,有军事实力的国家都在跟踪这一技术。低轨道小卫星具有中、大型卫星不具备的优势。在海湾战争中已明显地显露出他的优势,即实用性强,专用性能好,投入实战使用效果显著,地面设备简单,抗干扰效果突出,通话清晰无杂音。除此之外,小卫星研制周期短,成本投入少,造价低,发射准备时间短,卫星测控容易,特别适合对付突发事件、局部性地区冲突,可实施应急发射,是为局部战场提供应急通信保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正> 8月5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星上装有联邦德国三家用户的试验装置。卫星顺利入轨、星上仪器工作正常。联邦德国、瑞典、法国、美国的有关用户和公司的代表,现场观看了发射实况。8月13日下午,卫星按预定计划顺利、安全地返回地面,地面测控系统跟踪正常,卫星回收舱落点准确,舱内设备及搭载的中外实验仪器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美国将用“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第7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G,这意味着它即将完成太空跟踪和中继网。 所谓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是指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遥控信息和转发航天器发回地面的数据的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独立完善的航天体系,提高对航天器的轨道覆盖和测控能力,解决载人航天的实时通信,以及增强中低轨道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效果及效率,欧空局和日本紧随美国和俄罗斯,积极发展自己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经过10多年的努力,日本于2002年9月13日发射了它的第1颗“数据中继试验卫星”(DRTS-1),为其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提供数据中继服务。而欧空局虽然早于日本在2001年7月12日发射了“阿蒂米斯”(Artemis)数据中继卫星,但却因阿里安-5火箭上面级发生故障将其置入了一条错误的椭圆轨道。经过欧空局地面控制中心18个月的挽…  相似文献   

15.
正商业航天是采用市场化手段,运用市场机制或按市场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1-2]。当前,全球商业卫星及应用产业正处于能力和市场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火箭和星座计划百花齐放[3-4]。测控的主要功能包括跟踪测量卫星,确定其运行轨道;接收、处理卫星的遥测数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NSS的高轨卫星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进行导航定位具有全球、全天候、实时和高精度的优点,应用于高地球轨道(HEO)卫星的定位,能够提供精确的轨道和姿态确定,并且可以克服目前主要利用地面测控系统对HEO卫星进行定位的设备复杂、投资高等缺点,使得自主导航成为可能.本文对利用GNSS的高轨卫星定位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单一GNSS系统和多个GNSS组合系统的卫星可见性、动态性和几何精度因子(GDOP).通过仿真分析表明,利用组合GNSS系统并通过提高GNSS接收机灵敏度的方法,可以解决GNSS进行HEO卫星定位的相关问题,并能保证HEO卫星定位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环境减灾卫星星座业务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用户的观测需求、有效载荷成像申请,合理规划安排卫星和地面资源,制定卫星运行工作计划、有效载荷成像计划、地面接收计划、业务测控计划等,监视卫星及其有效载荷的工作状态,处理业务运控指令,并向用户提供卫星轨道、姿态等辅助数据服务。国家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大型望远镜跟踪、观测人造卫星,精确地为其定位完全是可能的。大型望远镜不仅可用作观测天体,而且也可用在观测卫星上。近来日本邮政省通信综合研究所(CRL)研制了卫星跟踪光学装置,用它进行了低地球轨道运行卫星乃至静止轨道卫星的光学跟踪,即开展卫星精确定位研究,其具体内容如下:一、光学跟踪卫星通常情况下,采用无线电跟踪卫星,即接收来自于卫星发射的电波,在得出卫星方向的同时,利用多普勒效应求得速度。在跟踪数据的基础上求得卫星轨道参数,从而做出卫星轨道预报。  相似文献   

19.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是一种军民两用通信卫星,用于转发地面站对低,中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和中继从航天器发回地面的信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部署TDRS系统,到90年代中期才完成系统配置,建成完全实用系统。美国的TDRS到目前一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共7颗卫星,第二代共3颗卫星。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不用变轨方法而又能实现对指定的地面目标每天进行重复多次的观察或连续监视的轨道设计方法。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给出一颗近地卫星的轨道设计方法,这个方法能满足卫星每天至少飞越给定的地面区域三、四次的要求。第二部分给出了一个“卫星环”的设计方法。“卫星环”由倾斜的轨道上的几颗近地卫星所组成,它能够每天长时间地连续监视指定的地面区域。用“卫星环”监视给定的地面区域所需要的卫星数量只需极地卫星网的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