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拙作《空军航空博物馆“乐士文”l号飞机说明辨正》(载《航空史研究》)1995年第4期及1996年第2期,简称《辨正》,下同)从原始历史文献记载,有关人员(包括黄光锐、杨添霭、区润忠等人)的回忆,近人著述中有关宋庆龄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不同说法等方面,论定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1号飞机试飞.发表后,韩明阳、盂力发表了《为“乐士文——1号”飞机正史》(见第62期),(简称《正史》),以黄光锐、唐铎、杨添霭、区润忠等当年“亲身实践者”于70年后所作的回忆,否定拙作《辨正》中关于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主张,并“不客气地提醒”“想否定‘乐士文'1号飞机若干历史问题的先生们”,必须  相似文献   

2.
飞车的技术思想,早在我国古代就产生了。据认为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就有一段讲“奇肱飞车”的神话故事。文曰:“奇肱国制飞车,游行半空.日可万里”。在《帝王世纪》和《志怪》、《玉海》等书里,也都有类似的记述。如《帝王世纪》中,就记载了传说的成汤在位13年(公元前1766—前1754年)间造飞车的生动故事。详细地讲道:“奇肱氏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吹奇肱飞车至于豫州。汤破其  相似文献   

3.
本刊第45期(94年9月)曾刊出“轰炸大和岛战记”一文,有较详细的记述,可参阅之  相似文献   

4.
目前,F-22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评审(PDR)阶段,开始工程和制造发展(EMD)样机的制造,预计在1997年5月首飞(请参看本期“F-22的试飞将采用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文).从现在公布的EMD F-22与YF-22相比,外形和性能都有不少改变.我们根据美国《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杂志与其他资料,将EMD F-22的主要变化进行综合归纳,分3期向读者介绍.我们可以从国外对下一代先进战斗机作战环境分析、设计思想、先进技术的采用等一系列基本想法中得到有用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航空史研究》1998,(2):22-23
《南方周末》今年(指1997年)5月2日第2版载文《似是故人来》,我们阅后深感惊异。文中将1923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和试飞的第一架军用飞机“乐士文”1号,完全归功于美国人夏利·亚弼和其他两个美国人,这种说法符合历史事实吗?“乐士文”1号飞机的研制是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的。为尊重历史,我们根据有关史料,撰写了本文,以正视听,并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6.
“航空史研究”1998年第3期(62)14页发表了“钢翅是怎样练硬的”一文.忆从“抗大”一分校到“航空学校”的第8期学员.看了韩明阳这篇文章后,对该文所写抗大一分校二大队五队的一些情况略有不同的看法.鲁迅先生说“文无定法,无非是山东鼻子山西脸,只要写的逼真不一定真有其事……”我的理解,鲁迅所言,主要是指文学作品,写文章没有绝对固定的方法,但,也有基本的方法.我认为写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否则,就不称其为历史.如果把历史也写成“山东鼻子山西脸,哪就失去了历史的真实,也就不成其为历史.这是第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大公报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月十日 第七版 动翼飞机,津人吕世明之新发明津人吕世明,前曾发明水上脚踏车,其图样与发明经过,已志本年四月间本报第四版.近闻吕君又有“动翼飞机”之发明,记者昨日特经访  相似文献   

8.
记得好像是1986年左右,孟力拿来一盒录音带要我译成文字,因录的是当年参加配制“乐士文”号飞机的广东飞机制造厂老机械员邝景祥(现已故)的广东话。这盒录音带是另一位机械员何展(已在香港病故)带同王延琬或与陈应明一起前往访问邝景祥录制的。兹将录音所得碎语记得的录于后: “杨仙逸带同两个西人回来。其一花名(绰号)叫‘古气鬼’(后患大热病死了)专事绘制图样……造出一架(飞机)。其间,孙先生几乎天天都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为庆贺澳门回归 ,特发表此文。另外 ,本刊第 2 7期 (1 990年 3月 )上刊登过赵荣芳同志所写的“澳门与航空”一文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照阅读。]  相似文献   

10.
为实施大集团战略,建设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近日发布了航党组[2004]29号文《关于集团公司品牌建设的决定》,文件要求:◆集团公司开展品牌建设。集团公司的品牌名称统一为“一航”,集团品牌徽标沿用现集团公司的司徽。◆集团公司现用名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英文全称:ChinaAviationIndustryCorporationⅠ)的全称不变,简称更名为“中国一航”(英文简称:AVICⅠ),原中文简称“中航一集团”废止。◆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事业单位在对外宣传、展示、发布、…  相似文献   

11.
曲线是构成曲面的骨架,其光顺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所构成的曲面的好坏。因此,空间曲线的光顺是“数学模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是在“不光顺翼型的自动修型法”一文(刊登于《航空工艺》一九七四年第四期)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实践、扩充、改进而写成的。经对两个机种上的一些曲线及某些典型曲线的试算,效果良好。但工作还是初步的,有待进一步考核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唐鑫源博士     
本刊第37期(1992年9月)上,有沈义昌的“唐博士与太空衣”一文,此文原载于1991年9月19日的《新民晚报》上,此文还介绍了太空衣各层的功用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史研究》总第50期的《再谈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与“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作者商榷》(简称《再谈》)一文,对拙作《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载《航空史研究》总第45期)提出异议,并举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的三点理由.由于这三点理由所据以立论的事实系属凭空想像,故均属错误.为免错误辗转流传,特在此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是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由上海群益书社印刷发行,初名《青年杂志》,次年9月出版第2卷,改名《新青年》1926年7月停刊。它在航空方面留下了几段宝贵的史料。特撰写此文予以简要回顾。 一《航空事业前途之希望》 1915年12月15日出版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期)“国内大事记”专栏内,有署名“记者”(当系编辑部成员)撰写的《航空事业前途之希望》一文,约2000余字,文章开宗明义,“自欧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史研究》1993年第4期(总第42期)陆永正的《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陆文》)一文,对拙作《冯如研究》中的“孙中山先生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提出异议,这对拙作将来有机会修改重版时,是很好的启迪;但《陆文》在否定孙中山曾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上所持论点,及据以作出的“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的结论,却都是错误的。今将拙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刊于一九八○年六月从“增刊”形式,发表了蒋水生同志的《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一文,该文虽经有关专家鉴定,但看法不一。为贯彻“双百”方针,现在本刊又发表罗秉松同志“关于《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一文的讨论”希有关专家论爱好着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读了《航空史研究》(57)的《再论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曾向》)一文,作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并无》)的作者的我实在深受鞭策:要认真注意不能“对历史文献疏于查阅”.《曾向》的作者,已在《冯如研究》的《“文献十一”考析》中,对《冯如小传》文献原文“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每向演说且冯君苦心于救国为问题”,以“当系排版、植字混乱和有脱、衍文及错字”为由,经加标点符号并“按文意推测”而改为“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还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不幸的是,《曾向》的作者把这“推测”改成的文段变成准确无误、不准存疑的文段,并以之为原文献的原文来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两篇原始历史文献均有孙中山向冯如‘苦心劝说’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史研究》1999年第 2期 (总第 65期 )《航空杂谈》栏刊登黎民、震阳的文章 ,针对《中国民航史料通讯》1998年第 6期 (总第 175期 )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讲话中的两句话“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加以曲解 ,进行指责。就此谈谈我们对黎民、震阳所写的《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的看法。为了完整了解“两句话”,我们先把鲍培德讲述两句话的全段原文摘引如下 :“我国的航空事业虽然起步并不晚 ,但由于外敌入侵 ,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腐败 ,…  相似文献   

19.
国标《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标准。自1975年发布以来,我部各厂、所按照(76)三技字531号文的精神,进行了积极认真的宣讲,学习和贯彻。这项标准的贯彻,对“形位公差”标注的统一,解释的统一,计量原则的统一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  相似文献   

20.
陈蓄  柳进 《航空学报》1990,11(11):641-643
 <正> 在飞行器研制中,液压管路系统的疲劳寿命是一个重大问题,各国对此都十分重视,因而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做了很多工作。 我国尚未开展旋转弯曲试验,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但在悬臂梁和简支梁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遇到过不少问题。首先是如何确定试件长度。N836和N925给出的方法是:先安装“足够”长的导管,然后“不断调整”,直到满足要求的谐振频率为止。这显然是行不通的。美国军用标准及规范MIL-F-182801)和MIL-F-18280E给出的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