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化学氧化技术因其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控制、污染少等特点倍受研究者的重视。采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酸性红4B染料废水,考查溶液pH值、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和外加电解质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处理实际印染废水,废水脱色率完全符合有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环控生保系统(CELSS)中尿液废水的处理与回用需求,构建了单级生物硝化反应器,以完成废水中有机物的矿化处理,并实现对其中的氮素的硝化处理,以便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在389 d的试验周期内进行了反应器启动、驯化,并完成对不同浓度尿液废水的处理效能研究,考察了生物反应器对不同尿液浓度废水的有机物矿化、氮素转化性能。对尿液体积分数10%的生活废水,稳定运行时可实现97%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97%的硝酸盐转化率,碱度消耗约为3.4 mg CaCO3/mgN;对尿液体积分数40%的生活废水,可实现99%的TOC去除率,52%的硝酸盐转化率,碱度消耗约为2.34 mg CaCO3/mgN;对纯尿液,可实现99%的TOC去除率,以及50%的硝酸盐转化率,碱度消耗约为1.46 mg CaCO3/mgN。从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检测出高丰度的硝化细菌。经历驯化后,硝化反应器在长达261 d内对航天生活废水保持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对尿液体积分数10%的生活废水,使水力停留时间(HRT)保持2.78 d;对尿液体积分数40%的生活废...  相似文献   

3.
采用以酒石酸钠为主盐的电解体系对TB8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研究阳极氧化膜厚度对TB8钛合金表面特性及其与环氧树脂粘结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和EDS分析了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采用角接触测量仪和三维视频显微镜分别对阳极氧化膜的表面润湿性和粗糙度进行测量。研究了不同厚度TB8钛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粘结性能与表面形貌、相组成、润湿性及粗糙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以酒石酸钠为主盐的电解体系对TB8钛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氧化时间为15 min,电压为1~30 V时,能够在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1~4μm厚的阳极氧化膜;氧化膜主要由金红石型和锐钛型TiO2混合晶体组成,其表面具有微纳多孔的粗糙结构;随着厚度的增加,阳极氧化膜对水的润湿性能逐渐增强。当氧化膜厚度为3μm时,可获得最大粘结强度为19.6 MPa,相对于母材提高了88.5%,同时,水接触角为43.2°,相对于其母材减少了56.1%;粗糙度为2.14μm,相对于母材提高了137.8%。  相似文献   

4.
我厂学习了一八一厂的经验,在厂党委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将电镀含氰含铬废水由化学处理改建成动态电解处理。经过两年多的生产运行表明,采用动态电解处理废水,其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且管理方便,可节约大量化学药品(漂白粉),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了工人的身体健康,消除了环境污染。一、流程和原理简介 1.电解处理含氰废水(流程见图1) 将食盐溶解于水成饱和溶液,经过调配装置,自动配成含量为60~80克/升的溶液,经转子流量计按一定流量输送至电解槽,在电解槽中,阴极上发生氢离子的还原,使溶液的氢氧根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聚铝碳硅烷(PACS)纤维预氧化过程是制备近化学计量比Si C(Al)纤维的关键步骤。而连续PACS纤维预氧化的氧含量控制是关键问题。采用实时测量设备对连续PACS纤维预氧化过程进行跟踪,用分段积分方法对PACS纤维进行非等温动力学模拟;利用实时测量数据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求解,可以预测PACS纤维预氧化增重。本文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聚碳硅烷(PCS)纤维和PACS纤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预氧化条件下,两种纤维均在Si—H键反应程度为40%时出现凝胶点,反应后凝胶含量均达到100%,其氧含量分别为9.9wt%和14.7wt%;PACS纤维的Si—H键反应程度和增重均比PCS纤维低。利用实时增重数据,用Matlab的Lsqnonlin函数进行求解预氧化动力学方程,得到PACS的预氧化活化能为62.2 k J/mol,模型可准确的预测其预氧化过程中的增重率变化。  相似文献   

6.
氰化镀镉废水的治理方法甚多,如电解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等。本法选用一种腐植酸含量较高的风化煤,经粘结加工成型制成粒状阳离子交换剂,用于净化氰化镀镉漂洗水中的镉离子,除镉后的含氰废水经表面曝气、碱液吸收以去除氰离子。用本法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碳热还原氮化SiO2的方法在1 500℃制备了Si2N2O,并通过XRD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Fe2O3对合成Si2N2O的催化作用及机理。Fe2O3对Si2N2O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加入少量Fe2O3可以使SiO2的转化率达到100%。Fe2O3的催化机理为:一方面,Fe2O3被C还原为纳米铁单质,并与Si形成Fe-Si液相,该Fe-Si液相可溶解SiO2和C颗粒,促使SiOC中间相在较低温度下形成,从而显著降低碳热还原反应的开始温度。另一方面,Fe-Si液相中的CO2与FeSi反应,通过形成SiO和CO而加速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纯度的氮气为保护性气氛,采用差热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微量氧对聚碳硅烷裂解的影响,并讨论了在有微量氧的气氛下,不同裂解条件对陶瓷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可以与聚碳硅烷起氧化反应,形成含氧基团,使裂解产物增重。合理地控制气氛流量、升温速率、试样量等裂解工艺条件,可有效地抑制氧对聚碳硅烷裂解的影响。当升温速率为30℃/min、氮气流量为80mL/min时,气氛中微量氧的氧化程度降至最低,试样的陶瓷产率接近于实际值。  相似文献   

9.
对超高温热化学烧蚀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对碳基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热化学烧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烧蚀产物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碳基复合材料在烧蚀过程中依次出现氧化、升华过程.10atm下,氧化、升华过程交替温度为330K.压力升高,交替温度也依次升高.氧化产物为CO,而升华产物依次为C3、C1.在3300K以下,烧蚀主反应为2C O2→2CO.在3300K以上,烧蚀主反应为:2C O2→2CO,2C N2→2CN,i(C)→Ci(g)i=1,3.并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星形"等离子发生器及国产的等离子体火炬进行了碳基复合材料烧蚀实验.实验光谱检测结果与超高温热化学烧蚀计算的烧蚀产物一致,验证了超高温热化学烧蚀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具有优良的分散性和导电性的碳气凝胶,研究了碳气凝胶的硝酸氧化改性温度对碳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XPS、Zeta电位、XRD和N2等温吸附-脱附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硝酸氧化改善分散性的机理在于对碳气凝胶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数量的改变,而且氧化温度越高,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就越多,碳气凝胶的分散性就越好;与此相反,较低温度的氧化处理有利于保持碳气凝胶的导电性(40℃,87.7%),而高温氧化由于易使碳气凝胶的微孔迅速增多从而导致其电导率急剧下降(100℃,2.5%)。  相似文献   

11.
间-硝基苯磺酸钠在化学退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腐蚀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愈显突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损失约2000亿元。电镀是一种经典的有效的防腐手段,如某型航空发动机电镀零件多达3000件(次)。所有电镀规范均应考虑退镀方法,这是不合格镀层返工和零件修理所需要的。退镀方法通常有3种,一是机械法;二是电解法,电解法具有退镀速度快、综合成本低等优点,但需专用电源,一次性投入大,对复杂零件退镀困难,盲孔内镀层退除效果差;三是化学法,化学法投入小,工艺简便,对零件要求不高,使用较普遍。无论电解法还是化学法,其目的是使单质(或合金)镀层金属氧化成金属离子,在化学法中寻…  相似文献   

12.
C/C复合材料在再入模拟环境中烧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轴棒法编织的高密度碳/碳(C/C复合材料在再入飞行时的烧蚀性能,采用热等离子体地面模拟再入烧蚀系统对C/C复合材料进行烧蚀试验。试验中分别采用氮气(N、氧气(O和空气作为工作气体,对比研究C/C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中的烧蚀率和烧蚀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情况下试样的烧蚀率和微观形貌有很大差异;纯氧气时氧化反应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423mm/s和0.0451g/s大于纯氮气时氮化反应的0.0314mm/s和0.0338g/s也大于空气成分时复合反应的0.0215mm/s和0.0208g/s在试样烧蚀的热影响区发生轻微开裂;三种工况下的烧蚀机理不同,分别是碳的升华、碳的氧化和碳氮反应的某种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用吸热碳氢燃料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裂解结焦,这是制约燃料热沉能力和过程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冷却通道表面进行预处理,是减少裂解结焦的重要途径之一。系统研究了预氧化321不锈钢管(Φ3 mm×0.5 mm)的元素迁移和微观结构。利用超临界航空煤油RP-3的热裂解反应为探针,研究预氧化处理对结焦的影响。实验发现,高温氧化后(900℃),管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Cr2O3膜,能减少碳沉积,几乎不生成纤维碳;较低温(600~800℃)氧化时,虽然Cr元素不断向金属表面迁移,Fe,Ni元素向金属内部迁移,但同时产生了大量空缺位提供渗碳通道,最终导致结焦量高于空管。  相似文献   

14.
微球型炭泡沫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表征微球含量对碳泡沫复合材料的影响,以自制热固性酚醛树脂与不同体积分数的酚醛空心微球配比混合,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酚醛泡沫材料;再将其在Ar气保护下高温碳化处理,得到微球型碳泡沫复合材料;研究碳泡沫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空心微球的体积分数对碳泡沫的压缩性能、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心微球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压缩断裂特征由梯度式脆性断裂模式向假塑性断裂模式转变,其断裂韧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空心微球含量为80v01.%的碳泡沫韧性最佳;适当提高空心微球含量,可改善碳泡沫的比压缩强度,空心微球含量为70v01.%的碳泡沫的比压缩强度可达43.32MPa·cm3·g-1。  相似文献   

15.
航空工厂电镀车间大多数属于综合性电镀车间,其特点是镀种多,产品种类繁多而产量不大,手工操作比较多。但现有的废水处理设施,大都采用了化学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等处理含氰含铬废水中的氰、铬有害物质,但对其它重金属离子如铜、锌、镉、镍等并来妥善处理,因此现有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的要求。一九八二年部根据航空工厂电镀废水处理的现状,下达了电镀废水综合治理的课题。所谓“综合治理”是指把电镀车间的各种有害漂洗水,采取经济有效的综合措施进行处理,使  相似文献   

16.
燃烧室流量分配计算方法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有效面积法、流阻法在燃烧室流量分配设计中的适用性,分别采用2种方法完成了某环形燃烧室流量分配计算,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试验手段验证了其可靠性。结果表明:有效面积法及流阻法理论计算简化条件基本可以得到满足,计算精度相当。采用有效面积法得到主燃孔进气量为32.54%,低于实际值3.12%,得到掺混孔进气量为20.43%,高于实际值0.3%;采用流阻法得到主燃孔进气量为35.11%,低于实际值0.55%,得到掺混孔进气量为17.32%,低于实际值2.81%。2种方法大孔总进气量均低于实际值约3%。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燃烧室流量分配的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处理包头亚麻厂亚麻生产废水的设计方案,设计之前在现场进行了生产试验。在包头亚麻厂污水处理站,模拟炉渣滤床制造了3米高的炉渣滤层,滤渣从工厂锅炉房取用,将实际排放的亚麻煮漂车间、细纱车间、粗纱车间的生产废水混合后,通过炉渣滤层过滤处理,处理后出水由厂化验室和包头环保局化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排水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工艺处理费用低,运行效果稳定,管理简便,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间站在航天员长期驻留期间因洗浴等个人卫生活动产生的废水的净化再利用需求,在对航天员洗浴废水处理要求、洗浴废水中污染物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由消泡剂预处理、蒸汽压缩蒸馏处理和反渗透膜处理相结合的洗浴废水净化处理方案,并在系统样机上完成了方案的可行性及技术指标的试验测试,其中系统样机的废水处理速度为0.9~1.0 kg/h,水回收率为90%,功耗为300~320 W,回收水的主要水质指标为:总有机碳含量为2~4 mg/L,电导率为1~4μS/cm,总氮含量为1~3 mg/L,p H值为6.5~8。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耗低、水回收率高、净化水水质好,工程可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一、绪言研磨是精加工金属表面不可缺少的工序。目前,世界各国采用机械研磨、化学研磨、电解研磨等方法获得高质量的金属表面。所谓电解研磨法,是利用直流电源、电解槽、电解研磨液、阴极材料、加热器等设备,通过溶剂脱脂→强碱脱脂→水洗→电解研磨→温水洗净→水洗→热水洗净→干燥等程序,应用阳极氧化原理(被研体为阴极),获得良好表面质量的方法。经过电解研磨的表面耐磨性、耐腐蚀性及  相似文献   

20.
碳—酚醛烧蚀和热响应的理论分析与工程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碳-酚醛的烧蚀机理和内部热响应特性,讨论了碳纤维的氧化、升华和碳-氮反应。指出热解气体注入边界层的作用主要是增加热阻塞效应和改变壁面组元浓度。热解气体流过材料碳层,起着降低碳层内部温度的作用。基于烧蚀机理和热响应特性的分析,给出了碳-酚醛烧蚀和内部热响应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分别与固定状态和模拟再入轨道的变状态的电弧加热器的烧蚀和内部温度的试验结果作了比较,两者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