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高度评价了Mises(1928)对各向异性体应力张量多项式失效准则,所作的开创性和奠基性的研究;评价了Hill(1948)、(1965)、(1966)、Tsai-wu(1971)和Wu(1973)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对于线性和均布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简支圆板,本文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对其进行了塑性极限分析。考虑了两种作用形式,分别得出了统一解。利用该解可得出一系列不同屈服准则下的解析解和极限荷载随不同屈服准则的变化曲线。在统一强度理论中,不同的b值得到不同的屈服准则,对应不同的工程材料,其中α可根据实际的工程材料拉压强度比确定。当α≠1时,统一强度理论适用于拉压强度相同的材料,当α≠1时,适用于拉压强度不同的材料。已有的Mises解是本文解的特例,从文中的统一解得知,正确认识材料强度并合理运用屈服准则对发挥材料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在板料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中以依赖于加载路径的应变成形极限为判据所存在的问题,以板料塑性变形时所遵循的应力应变转换关系、H ill二次厚向异性准则为计算模型,基于有限元商用分析软件DYNAFORM,开发了用于板料塑性成形工艺的以应力成形极限为判据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利用该程序分析了两种拉深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实现了用应力成形极限图作为判据对板料成形极限的预测分析。所开发的以应力成形极限作为判据的有限元分析程序为分析多道次板成形的成形极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钛合金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比值高,故其成形后回弹量大,成形的零件精度低,校形是解决钛合金成形回弹的有效方法.基于商用模拟软件Ansys建立了TC4钛合金高频感应热应力校形的控制模型,利用软件中LS-DYNA求解嚣,对钛合金热应力校形的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了钛合金高频感应热应力校形中的一些规律和合适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高频感应热应力校形的控制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复合材料壁板筋条斜削区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复合材料加筋板筋条斜削区的失效过程并预测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粘接单元模拟筋条与蒙皮的脱层界面.分别使用三维体单元和连续壳单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采用强度与能量准则预测脱层扩展与结构的失效载荷.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粘接单元的分析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筋条斜削区的脱层扩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斜削长度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增加筋条斜削区长度可以延缓脱层的起始.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2010对钛合金盒形件超塑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控制目标应变速率,得到优化的压力-时间曲线,并据此进行实验研究,沿实验曲线分别加载至6个不同的标定压力值(分别为0.5,1.0,1.5,2.0,2.3和2.5MPa)得到成形过程中的零件。测量6个实验零件的外形轮廓和厚度,并分别与相对应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实验与模拟的一致性,并分析整个成形过程中的材料流动规律,得出在自由胀形、底部贴模、充填圆角3阶段盒形件不同区域的应力、应变和变薄率分布,为复杂零件的超塑成形工艺的制定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金属在热塑性成形过程中微观组织发生晶粒形核、长大、相变、再结晶等一系列的复杂变化,直接影响加工过程与产品的机械性能。本文对目前应用在热成形微观组织演变模拟方面的主要模拟技术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对比了不同微观组织模拟方法,总结了利用各种模拟技术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单排多钉连接三维累积损伤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连接是复合材料结构的主要连接形式,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排多钉双剪联接接头,建立了静拉伸三维累积损伤模型,考虑了多种最终失效判定准则;考虑了单排钉不同的几何尺寸。结合有限元技术即应力分析、失效判定准则、损伤后材料性能退化及机械连接最终失效准则,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接头部位在静载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失效过程及各钉孔孔径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用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
平方主剪应力屈服准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各向同性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屈服现象提出一新的物理解释。以菱形十二面体力滑移模型,即三组主剪应力的十二个作用面构成的应力单力体,并考虑到它的两个较小的主剪应力以反静力应力对材料屈服的影响,这一解释可称为平方主剪应力屈服准则。该准则认为当两个较小的主剪应力之平方和达到材料的某一极限值时,材料将开始屈服,而此极限值一般与静水应力成非线性关系。在三维主应力空间中,该准则在π-平面上的极限迹线满足Drucker公设关于屈服面的外凸性条件,而极限速线的面积比Tresca屈服准则,Mises屈服准则和双剪应力屈服准则要大。  相似文献   

10.
飞机风挡结构抗鸟撞动响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包括玻璃骨架、弧框和垫片在内的飞机风挡结构抗鸟撞动响应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了风挡材料的破坏准则,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LS-DYNA模拟了风挡结构的抗鸟撞动响应过程,结果表明玻璃骨架和弧框对鸟撞后其结构特征参数的影响较大。利用区间逐次分半法,确定了风挡结构的安全临界速度和弧框开始屈服的临界速度,模拟结果为该风挡的改进和鸟撞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含共线分布多裂纹板的剩余强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各向异性体平面弹性理论中的复势方法,应用保角映射技术和Faber级数展开,导出在任意载荷作用下多裂纹板应力场的级数解,引入当量屈服应力修正裂尖塑性区,并利用Swift韧带屈服准则建立舍共线分布多裂纹结构的剩余强度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文中还讨论了各裂纹参数对结构剩余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本文以当量屈服应力代替材料屈服应力,避免了复杂的弹塑性分析,思路简单有效。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obtain the experimental yield loci of TRIP590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and to compare it with the theoretical loci in order to obtain the best yield criterion for this material. First,the biaxial loading test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paths in the method of load control are carried out. Then,the experimental yield loci of different deformation stages are obtained. Finally,the experimental yield loci ar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loci of Mises criterion and Hill48 criterion,the parameters of which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r-value and the yield stress method,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theoretical yield loci of Hill48 based on the yield stres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ises criterion and Hill 48 criterion based on r-value method.  相似文献   

13.
考虑四种主要随机因素:载荷(作用应力)、缺陷尺寸、断裂韧性、流变应力等参数的不确定性,针对较为常见的焊接结构型式,如平板、球罐、圆柱形容器等结构上可能存在的不同缺陷类型,基于双判据失效准则,编制了较为通用的含缺陷焊接结构概率安全评定程序。对国产CF-62钢制容积为1531m3的球罐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概率安全评定,通过对评定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指出了影响其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空间环境是空间态势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科学领域,受限于对日地系统物理规律的全面认知,现有的基于物理机制的空间环境预测模型目前还难以实用化,通常采用的多是基于数据的经验类模型。基于互信息的输入变量选择算法为空间环境要素预测模型的输入确定了思路。由于能充分考虑不同输入、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潜在关系,基于互信息的输入变量选择算法近年来在回归及分类问题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以输入变量选择算法的3个关键环节,即评价标准、搜索策略和停止准则为线索,从不同角度对基于互信息的过滤式变量选择算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梳理,重点对不同变量评价标准依赖的假设条件进行了数学上的推导和说明。最后总结了其发展规律,可为后续研究尤其是建立空间环境预测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绩效考核中,对不同的人按同一标准衡量,是与他人进行相互比较.而在以人为本的考核中,对不同的人按不同的标准衡量,是与自己进行比较.这种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能更有效地激励员工.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failure behavior of cruciform specimen under different biaxial loading conditions,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with solid and interface elements.Maximum stress criterion,two Hashin-type criteria and the new proposed criteria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strength of plain woven textile composites when biaxial loading ratio equals 1.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only the new proposed criteria can reach reasonable results.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new proposed criteria is also verified by predicting the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ruciform specimen under different biaxial loading ratios.Moreover,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face element makes it more intuitive to recognize delamination failure.The shape of the predicted delamination failure region in the interface layer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failure region in neighboring entity layers,but the area of delamination failure region is a little larger.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TLAB仿真技术,对某型飞机建立起陆上弹射起飞模型,借助该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弹射参数(弹射末速度、弹射起飞重量和预置舵偏量等)对飞机弹射起飞安全性的影响。综合考虑各种陆上弹射起飞安全影响因素,提出陆上弹射基本安全准则,构建陆上弹射安全区域。研究分析表明:选取合适的弹射参数,满足弹射条件处于弹射安全区域内,则可确保飞机陆上弹射起飞安全,同时验证了陆上弹射基本安全准则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以系统最大能量比率作为衡量轴系稳定性裕度的判据,和传统的对数衰减率与系统阻尼判据相比,该判据综合了系统所有模态的信息,考虑了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共同影响。最大能量比率较小的轴系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裕度;最大能量比率较大的轴系具有较小的稳定性裕度。探讨了特征向量在评估稳定性裕度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传统的对数衰减率与系统阻尼判据在评估轴承稳定性裕度时的局限性。作为应用实例,用最大能量比率判据考察了一模型转了轴承系统的稳定性裕度,并与用对数衰减率及系统阻尼判据所得结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的判据所得的结论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此外,应用模型转子的计算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对数衰减率与系统阻尼判据的共同不足是采集的信息太少。  相似文献   

19.
层次分析法在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由于定量型多目标决策的各指标值均为数量,因而按9度法建立各指标下的判断矩阵就很困难,限制了层次分析法在这一领域的运用,作者对此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层次分析法求解定量型多目标决策问题是可行的。为了便于构造判断阵,将决策中的所有指标分为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和中心指标三类,同时给出了构造这三类指标的判断矩阵的方法,而且构造出来的判断矩阵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给出的方法简单有效,并扩展了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与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与评价标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心并争论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了数十种很有影响的高级语言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程序设计语言设计与评价标准的十个主要指标。本文首先介绍了各个标准指标的选择依据,并对可靠性、可读性、可维护性、效率、可用性、灵活性、可移植性、自然性、一致性与简洁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给出了一些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