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飞机结构的振动信号和舱内噪声信号,采用FXLMS(Filtered-x Least Mean Square)算法设计主动降噪系统对发动机转子引起的飞机客舱内噪声进行区域化降噪控制.首先对主动降噪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采用的算法进行了阐述和推导;然后对客舱中布置的麦克风及振动传感器采集到的舱内噪声和结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Fuzzy-AHP的飞机客舱内环境设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飞机客舱内饰设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Fuzzy AHP综合评价法,实现了定性指标的定量转换,建立了飞机客舱内饰设计评价分析模型,克服了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实现了对飞机客舱内饰设计的科学评价,并编制了飞机客舱内饰设计评价系统软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用航空》2006,(5):68-68
在德国2006年飞机内饰设计及设备展上,空客公司展出了全新的A350客舱12米的实体模型,全新格调的内装修不仅继续延承了空客飞机家族客舱高舒适性特点,还处处体现了为进一步提高客舱的使用效率和服务功能而引进的许多创新元素,从而使A350客舱成为一种更现代化、更人性化的面向21世纪的新型客舱。  相似文献   

4.
舒飞 《国际航空》2006,(5):84-85
在德国汉堡2006年4月举行的飞机内饰设计及设备展上,空中客车公司展出了全新的A350客舱12米的实体模型,全新风格的内装饰不仅延承了空中客车飞机家族客舱高舒适性特点,还融入了为进一步提高客舱的使用效率和服务功能而引进的许多创新元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飞机地面空调恒速送风所造成的客舱热舒适性和节能效果不佳的问题,运用CFD技术建立了Boeing737飞机客舱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室1∶1尺寸的Boeing737实验舱进行验证,证明所建立的CFD模型合理有效。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了飞机客舱内的风速场、温度场,根据采样点的风速和温度,分别得到不同送风速度下的客舱内热舒适性评价指标PMV和PPD,通过高斯拟合得到地面空调送风速度与PPD平均值之间的曲线关系,求解得到了满足热舒适性要求的地面空调最佳送风速度,从而实现地面空调的节能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飞机客舱空调采用常规的恒值信号送风,无法将引气污染物快速排出舱外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建立Boeing737飞机客舱仿真模型,并使用粒子图像测速(PIV)实验验证客舱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提出客舱空调采用梯形信号送风,与客舱空调常规的恒值信号送风进行对比,以NO2为引气污染物,模拟在相同通风量不同信号送风下,天花板送风、侧壁送风、混合送风方式的流场特征与污染物扩散规律,将等效稀释通风量指标与吹风感指标结合,确定飞机空调最佳送风工况。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等效稀释通风量指标对客舱整体排污效果进行评估,相比于恒值信号送风,客舱空调采用梯形信号送风在天花板送风、侧壁送风、混合送风方式下等效稀释通风量分别提高了78.2%、34.3%、23.1%。其中,客舱空调使用梯形信号送风在天花板送风方式下具有最好的排污效果,并且其吹风感指标DR(Draft Rating)低于20%,满足乘客热舒适性要求,梯形信号送风的吹风感指标优于方波信号送风,排污效果优于正弦信号送风。  相似文献   

7.
正高密度客舱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效益是当前的普遍现象。为此,制造商和航空公司在充分利用客舱空间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如客舱和舱门的重新布局、内饰和座椅的创新设计等,并通过引进VR娱乐系统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乘客的飞行体验。今年4月10-12日在汉堡展览中心举办的飞机内饰博览会上出现了一个口号——"让微小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这也反映了当前飞机制造商和各类客舱设备供应商的一个共同理想,即设法使客舱的每一寸空间都能带来收益。当然,要实现这一理想需要应对客舱密集化和航空旅行商品化两大趋势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刊刊互动     
《航空制造工程》2009,(5):95-95
《国际航空》本期的商用飞机专辑将焦点定位在飞机客舱.向读者介绍了容舱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充满想象力的新型客舱设计。这些优秀的设计充分迎合了21世纪人们对于空中旅行环境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也反映了当今客舱设计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智能飞机的定义以及智能飞机所具备的状态感知、记忆学习、自主控制和规划、行为决策、自然人机交互以及空地一体化维护管理六项特征。基于智能飞机的特征,提出了面向飞行机组的智能驾驶技术、面向乘客的智能客舱技术以及面向机务的智能维护技术,并分别对智能驾驶技术、智能客舱技术以及智能维护技术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实现智能驾驶所依托的PBN、ADS-B等关键技术。本文的研究对未来智能飞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航空公司获得了更丰富的飞机客舱内饰选项,飞机在转租过程中的客舱改装需求随之增加。但是,由于全球范围内各区域、各航空公司运营范围以及飞机型号的不同,客舱改装需求存在差异。从较长一段时间来看,未来新客舱将向商务舱和优选经济舱以及个性化构型转变。而作为客舱改装MRO集成商,只有大力改变客舱改装服务的范式才能实现商业成功。  相似文献   

11.
民用飞机为获得型号合格证,应按照有关噪声适航规章条款进行噪声适航合格审定,噪声测试飞行试验是表明符合性的最佳途径。以CAAC和FAA发布的相关噪声适航文件为基础,研究了Y12F飞机噪声测试并行飞行试验所涉及的测试设备、试验场地、气象条件、飞行试验程序、数据测量和处理等方面的适航审定技术。所构建的噪声测试飞行试验适航审定方法,有效地指导完成了Y12F飞机噪声测试的适航验证工作,并完成CAAC和FAA同步审查,为获得CAAC型号合格证和FAA型号合格证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可为螺旋桨小飞机和螺旋桨通勤类飞机等新机型的噪声适航合格审定提供借鉴和指导,同时也可为意愿获取FAA型号合格证的申请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飞机舱内噪声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孔成  陈鹏  王政  田昊  唐道锋 《航空学报》2016,37(8):2370-2384
飞机舱内噪声是影响乘客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舱内噪声的最小化是国内外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对飞机外部噪声源特性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噪声源/传递路径识别、舱内降噪措施以及声学试验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噪声源以及噪声传递路径识别主要从各种识别技术手段方面展开了讨论,包括频率分析法、相关技术、修改噪声传递路径、空气传声以及结构传声的识别。而舱内降噪方法主要从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两方面进行全面介绍,指出被动降噪是一种修改与优化噪声传递路径的方法,而主动降噪能自动感应识别并控制噪声源,并分别给出了两者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在噪声测试与仿真模拟方面则介绍了国内外地面实验室舱内噪声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国内的不足,对仿真计算理论进行了梳理,列出各自的适用范围。最后,指出了目前舱内噪声研究依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给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声辐射的动态问题,按准稳态方法分解为航迹,观察点与声源的几何关系,声源特性、大气衰减与地面效应等单元过程。并以涡扇飞机和螺旋桨飞机等计算实例,阐明飞机噪声的组成,时间历程、频谱,指向性及地面等值线等同公共噪声和声疲劳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机机体噪声及其降噪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自强  兰世隆 《航空学报》2015,36(2):406-421
分析了机体噪声源的主要机理及其基本性质。机体噪声由绕起落架装置和高升力系统的流动引起的压强脉动产生。起落架和前缘缝翼产生的基本上是宽频噪声,它们和襟翼的宽频噪声的强度分别随速度的6次方、4.5次方和5次方变化。实际飞行中还应注意存在的"寄生"噪声。此外,较为详尽地讨论了包括QTD II、RAIN、SILENCE(R)和TIMPAN等降噪措施在内的研究项目及其可获得的效果,还讨论了噪声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国外航空界提出的未来民机需降噪的目标,表明民机设计面临降噪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噪声是民机型号适航合格取证的一项重要指标,噪声航迹是噪声合格审定的重要环节。本文讨论大型客机噪声合格审定基准噪声航迹及其计算。首先明确当前噪声航迹的定义,接着提出一种满足当前适航条例的民用运输机噪声航迹计算模型,最后给出算例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直升机的广泛使用,旋翼气动噪声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概述了旋翼厚度噪声、载荷噪声、高速脉冲(HSI)噪声、桨-涡干扰(BVI)噪声和宽带噪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旋翼气动噪声理论、试验、计算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并对后缘襟翼、高阶谐波控制(HHC)、单片桨叶控制(IBC)、主动扭转桨叶等噪声控制方法和概念进行了介绍。重点叙述了旋翼气动噪声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大气、地面和飞行轨迹等对直升机旋翼噪声的影响,机身散射声场以及机动噪声计算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对直升机旋翼气动噪声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飞机起落架气动噪声特性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双丽  聂宏  薛彩军  许鑫 《航空学报》2012,33(6):1002-1013
 对某型飞机前起落架的气动噪声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和声学风洞试验研究。在典型飞机着陆速度下,采用分离涡(DES)方法模拟起落架周围非定常湍流流场,通过涡声理论计算声源的强度和位置,并利用FW-H(Ffowcs-Williams/Hawkings)方程积分外推法求解出不同部件及其组合件产生的声场,分析其噪声的产生机制、频谱特性及远场指向特性,同时评估各部件对总噪声的贡献量。在声学风洞中对轮胎和轮叉组合件进行气动声学试验,借助麦克风测量获得了噪声的频谱特性。基于部件固体表面积分计算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在声学远场条件下吻合较好。仿真结果表明:起落架气动噪声是钝体绕流噪声和空腔噪声的叠加,呈现宽频噪声的特性。强度最大的声源主要分布在起落架各部件的固体表面;轮胎噪声对总噪声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轮叉噪声,支柱噪声对总噪声贡献最小。各部件噪声和总噪声均具有偶极子声源的辐射特性。空间可穿透积分面计算的声压级结果比固体表面计算的声压级结果大5 dB左右。该研究结果为低噪声起落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冲  孙朝晖  侯宏  孙进才 《航空学报》1994,15(6):720-724
利用一块飞机壁板讨论有源消声技术降低飞机舱内噪声。首先从理论上说明了利用有源消声抵消壁板辐射声的可行性;介绍了可用于工程的自适应有源消声器;最后在实验室对振动激励的壁板输射声、声激励时壁板的透射声进行了消声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Modern military aircraft jet engines are designed with variable-geometry nozzles to provide optimal thrust in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depending on the flight envelope. How- ever, acoustic measurements for such nozzles are scarce, due to the cost involved in making full- scale measurements and the lack of details about the exact geometries of these nozzles. Thus the present effort at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SU) in partnership with GE Aviation and the NASA Glenn Research Center is aiming to study and characterize the acoustic field produced by supersonic jets issuing from converging-diverging military style nozzles, and to identify and test promising noise reduction techniques. An equally important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methodology for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small- and moderate-scale experiments to reliably predict the full-scale engine noi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esented show reasonable agreement between small-scale and medium-scale jets, as well as between heated jets and heat-simulated on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Y-12飞机舱内声强测量与分析,初步识别出该型飞机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向舱内传播途径,并提出了可行的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