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漆层厚度对涡流探伤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在一定漆层厚度下带漆零件的涡流探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焊接裂纹是焊接结构中危害性最严重的缺陷。液化裂纹是焊接热裂纹的一种,是在金属晶界被液化的情况下产生的。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了液化裂纹产生的温度,并用扫描电镜对应于开裂温度观察其断口形貌、总结出液化裂纹的断口形貌特征及产生液化裂纹的临界温度区。文中所例举的断口形貌特征及其对应的开裂温度对故障的断口分析工作及铝合金焊接热裂纹的研究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修理需要,进行飞机框板原位带漆涡流检测的可行性研究。试验方面,首先确定对比试样,选择代替漆层的非导电弹性膜片,由此确定检测频率;理论分析方面,确定允许带漆检测的漆层厚度和带漆检测时能有效检出的最小缺陷当量;最后以带自然缺陷的零件为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确保了带漆涡流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简述换向器与绕组接入端镶镉银焊料的焊接工艺,电极的选择原规,关键参数,以及镶嵌凸焊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瞬间液相扩散焊的液相形成过程与固相扩散焊复合,充分利用TLP及固相扩散焊的优点,需要研究接头界面处母材液化规律。选用DD407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作为试验材料,中间层合金采用含B为3.5%的BNi9进行TLP连接,观察母材液化宽度和接头宽度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变化。通过分析得到:母材液化区宽度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及保温时间增长而增加,在焊接温度为1100℃,保温时间为5min,中间层厚度为150μm的情况下,母材液化的宽度达到65.8μm;中间层厚度对母材液化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主要降熔元素B的总量增加;TLP连接过程中,母材液化的过程为降熔元素B不断向母材中扩散,导致母材液化宽度增加,但随着扩散的进行,B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引起等温凝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面清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蜂窝环的制造过程中,涉及到了奥氏体不锈钢带之间的焊接。本文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和焊接特性分析及工艺试验,确定使用储能点焊的方法加上钨铜异型电极,以及合理的焊接工艺来保证奥氏体不锈钢带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在3种不同扫描速度(900、720、540 mm/s)工艺条件下,对2A12航空铝合金表面丙烯酸聚氨酯复合漆层进行了激光清洗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扫描速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当900 mm/s时,面漆全部去除,底漆部分去除;当720 mm/s时,底漆余量进一步减少,氧化膜显露;当540 mm/s时,漆层基本除净,但部分氧化膜破坏,基材外露。研究发现,清洗过程形成了“烧蚀-等离子体冲击-烧蚀”除漆机制交互作用的特点,烧蚀会引起漆层中功能性氧化物粒子和面漆着色剂脱漆沉积,凹坑为主要清洗特征;等离子体冲击主要发生在凹坑间隔区间,其产生的爆轰波主要对漆层产生破坏或去除作用;烧蚀和等离子体冲击一方面会触发瞬态加热膨胀除漆机制,使残余漆层发生应力碎裂或剥离;另一方面将使残余漆层受到热影响,导致部分自由基发生位置重排和置换。  相似文献   

8.
随着飞机设计的发展,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民用飞机短舱结构。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导电性以及抗雷电损伤能力比铝合金结构差,复合材料短舱结构雷电防护能力已成为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一项关键问题。依据相关适航条款和相应的国际标准,阐述了民用飞机短舱复合材料雷电防护试验验证方法,并依据验证方法对漆层厚度的损伤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短舱常规蒙皮构型的复合材料试验件,在不同漆层厚度下的雷电防护试验结果表明,漆层较薄时,漆层对短舱复合材料的雷电直接效应防护能力无明显的影响;当漆层厚度达到一定厚度时,较厚的漆层将显著降低短舱复合材料的雷电直接效应防护能力,最严重时将造成复合材料蒙皮的击穿,损伤蒙皮内部系统设备,从而危害飞行安全。试验结果与理论的机理分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民用飞机短舱复合材料结构的雷电防护设计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直流驱动电机生产过程中,往往出现“甩片”故障。所谓甩片,就是在电机装配试验后,换向器的片间凸出量大于0.01毫米。以前,甩片故障高达42.5%,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经过攻关后基本得到解决。一、甩片的主要原因图1为换向器组合件。为了保证换向器在热状态下正常运转,不发生松动甩片,须在热  相似文献   

10.
根据换向器结构特点,综合分析论述了该部件受力情况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甩片故障;并提出了保证换向器部件整体性和机械强度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铝合金,特别是Al-Cu合金钨极氩弧焊时、在多层焊或补焊的近缝区金属中、常常有晶界变宽、三角晶界及孔洞等现象,它与热处理时的过烧组织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人们曾判定为“过烧”或“焊接过烧”。 本文从金属学的概念出发,结合焊接冶金学的特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对比性试验及分析工作,从中发现晶界变宽及三角晶界等组织可通过焊后热处理给予消除,并使其机械性能显著提高。经金相及微观断口的电子显微镜分析后认为,该区金属在焊接过程中只产生了晶界熔化,但无氧化迹象,其性质应不属过烧,只是晶界液化,因而建议将这种组织形态称为晶界液化为宜。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厂的具体情况,对旧铜氧气导管进行试修,初步取得了成功。试修的简要工艺过程是:先将导管初步校直,接着清除漆层及油污,随后进行退火。然后再次进行校直,并用强酸洗涤。洗好后修配焊接处,同时进行液压(225公斤/厘米~2)强度试验和纯化处理。处理后再用90~96%酒精进行清洗。最后进行气密和爆破性试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TB3-117型发动机Ⅱ级涡轮导向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密集裂纹故障,重点研究微观组织状态对材料焊接性能的影响,解决液化裂纹和应变时效裂纹两个难点,完成了Ⅱ级涡轮导向器零件的密集裂纹修复工作。焊接修复的零件均已装机使用,且使用一个翻修周期后,故障率和故障情况与新零件的状况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某发动机起动电机中带槽换向器(镉铜材料)高精度、高光洁度加工要求,我们在部内外兄弟厂的经验基础上,自行设计了一种λ角可调式的粘接——机夹式金刚石精光车刀。试用证明,这种金刚石车刀性能良好。在刚性、精度较高的机床上(或采用静压轴承的机床)用这种车刀所加工的带槽圆柱表面的光洁度可稳定在▽8以上。刀具寿命也大大高于硬质合金车刀。金刚石精光车刀的结构如图1所示。金刚石刀头是用一级天然金刚  相似文献   

15.
石磊 《民航科技》2007,(1):86-88
本文对航空油料设施带油焊接作业进行了可行性理论分析,介绍了航油设施维护中注泡沫施焊、锯断堵泥施焊、橡胶球加面粉堵塞施焊等七种带油焊接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电机换向器表面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机换向火花等级和电机的使用寿命.一般说来,换向器表面粗糙度数值越小,对电机使用性能和工作寿命越有利.为了使换向器表面获得满意的表面粗糙度,在加工设备、工夹具相同的条件下,刀具起着决定性的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激光刻蚀方法对导光板面板漆层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分析了激光束能量和光斑大小、激光刻蚀次数、加工距离精度对漆层刻蚀效果的影响。通过验证表明,采用激光刻蚀方法可实现导光板面板表面标记和字符的准确复刻修理。  相似文献   

18.
LD10CS高强铝合金及其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D10属热处理强化的Al-Cu-Mg-Si系高强铝合金,相当于美1014和苏AK-8(?)LD10CS的比强度为2.8×10~6cm,是航天型号产品的重要结构材料。LD10CS焊接的主要问题:一是在焊缝金属及半熔化区极易产生热裂纹(含结晶裂纹或液化裂纹);二是焊接接头的非等强性,接头强度和塑性低于母材,焊接接头强度系数低于50%;三是焊接接头的存放裂纹及低应力破坏。影响焊  相似文献   

19.
首先阐述直流电动机的自控变频运行机制,磁极d轴的检测是电枢电流相位自控的先决条件, 磁极位置检测器件或方式的改革演变可视为直流电动机向无换向器化发展的标志。无换向器电动机是直流电动机向无换向器化发展的起步,继而开发正弦交流电机本体的自控变频电动机系统,包括矢量控制技术的应用。今后更可借助计算机控制技术来检测磁极d轴的位置和转速,实现电枢电流或电压的相位自控,推动直流电动机无换向器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然而,发展的归宿不是同步电动机而是广义的直流电动机。  相似文献   

20.
目前铝合金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头传统分区过于简单,难于表征解释接头性能及组织演变。本文采用彩色金相腐蚀观察技术,结合焊接热循环特征,进一步把铝合金焊接接头分为焊缝、未混合区、部分熔化区、真实热影响区、母材等区域。对各区微观组织特征进行观察分析,阐述未混合区的形成机理,部分熔化区的晶界液化现象,多层多道焊缝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控制热输入,制定合理焊接工艺,减少高温停留时间,控制焊缝稀释率,设计合理的焊接接头,合理控制焊接接头组织对于提高厚板铝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