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导弹发射管内燃气流场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强  廖光煊  李军 《推进技术》2001,22(5):361-363
针对密封盖未及时开启造成发射装置的损坏问题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测量了对发射管壁静压和密封盖受到的燃气射流冲击压力,利用子波分析方法求取了实验数据的基于子波系数的频带能量谱,并对含有射流噪声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子波滤波,得到了各点压力低频成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得到了密封盖所受冲击冲量与激波振荡幅值的关系。研究表明密封盖不及时开启会在弹管间隙中形成高幅值的起始冲击波和燃气回流激波振荡。这种破坏性的流动结构会导致发射装置的损坏。  相似文献   

2.
固体火箭燃气射流近场形成与发展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军  曹从咏  徐强 《推进技术》2003,24(5):410-413
固体火箭武器燃气射流的近场区域存在有复杂的波系,膨胀波、压缩波的混合作用是机-弹、弹-舰相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复杂波系压力、温度场的分布是燃气射流动力冲击和热冲击作用的直接因素。因为这一区域流动的复杂性,使得实验研究非常困难。为此应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固体火箭高度欠膨胀燃气射流流场起始冲击波、近场波系的形成及发展。计算结果揭示了近场区域的一些特性,与文献提供的数据较为吻合,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火箭导弹在封闭式储运发射箱内发射时,由于密封盖的反射作用使弹箱间隙内存在的复杂燃气流场,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子波分析,得到了管(箱)壁压力时间历程曲线中的燃气射流段是由射流激波振荡(低频)和射流噪声(高频)两种流动成分组合而成,激波振荡沿管壁向弹头方向是衰减的,它在低频段聚积的能量与起始冲击波一起都对储运发射箱式定向器具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健  阮文俊  王浩  张磊 《推进技术》2017,38(8):1726-1731
为了研究在低温寒冷工作条件下单兵火箭发射过程中声、光、焰、烟等缺陷的抑制方法,设计了将防冻液柱放置在发射筒尾管中作为平衡体的实验方案。实验中采用高速摄影系统观察了超声速燃气射流驱动防冻液柱在大气环境中的扩散过程,并利用压电式传感器测得了发射筒周围的冲击波超压值,对比了燃气驱动防冻液柱和液体水柱两种状态下射流流场的测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液体柱的阻碍作用,射流流场发展初期的径向发展速度相比于轴向发展速度更快。随着射流流场的逐渐发展,出现了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效应。以防冻液柱为平衡体时,弹丸所获初速更高,由于防冻液气化潜热较高,相比于液体水气化时吸收了更多的燃气能量,降低了射流特征参数。通过与以液体水柱为平衡体的射流流场对比,发现以防冻液柱为平衡体时整个测点区域的噪声声压级峰值均有所降低,声压级降低了1.5 ~ 3.5dB,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火箭发动机喷流时产生的起始冲击波超压会使受冲击体发生破坏性的形变,这对火箭弹与载弹设备的相容性形成了不利的影响。弹体在新设备上进行搭载时必须考虑对起妈冲击波超压的抑制以保护搭载设备不受破坏。  相似文献   

6.
使用气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对带有"淋浴喷头"式前缘气膜冷却的C3X燃气轮机叶片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使用不同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使用转捩模型能够比较准确的模拟带有气膜冷却射流的边界层内的流动和传热过程。气膜冷却射流在叶片吸力面上游层流边界层区域内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三维湍流特性,但在吸力面下游边界层转捩为湍流以后,湍流使得气膜冷却射流与主流燃气掺混过程加速而使其三维流动特性迅速消失;在吸力面由于边界层流动始终为层流状态,冷却射流与主流掺混较缓慢而使其仍能保持较强的三维湍流特性。边界层内由高温燃气与被冷却叶片之间温度差形成的温度梯度有益于增强边界层流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水下爆轰燃气泡形态与激波传播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脉冲爆轰发动机在水下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燃气射流问题,搭建了水下爆轰燃气实验系统,研究了第一个爆轰循环中燃气泡发展变化过程。建立了基于气液两相双流体模型的脉冲爆轰发动机水下喷射模型,采用时-空守恒元和求解元方法,模拟了爆轰波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激波的传播及衰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燃气射流冲击水面时,燃气泡形态在膨胀阶段受到水介质的阻滞作用呈现“豌豆”状,其轴向与径向尺寸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同时燃气泡内由于气水冲击作用和燃气扩散受限一直保持较高压力;前导激波传播速度远大于燃气泡发展速度,脱离燃气泡后激波压力值迅速衰减至常压量级,且在中心轴线上的衰减最为剧烈,导致其强度指向性发生改变;前导激波在气液交界面处产生反射,回传的反射激波与后续气流形成的拦截激波碰撞在燃气泡内出现回击现象,使管口附近形成较高的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8.
火箭燃气射流近场噪声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强  廖光煊  李军  曹从咏 《推进技术》2002,23(4):318-320
火箭燃气射流噪声特性是武器系统集成化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单室双推力实验发动机近场射流噪声的测量与分析,得到噪声峰值频率的变化范围,联合时频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测量位置处射流噪声的峰值频率与燃烧室压力的变化无关,而噪声幅值则依赖于燃烧室压力,实验结果对火箭燃气射流噪声场的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阶正格式方法对复杂燃气自由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将二维守恒方程的正格式方法发展到轴对称Euler方程组的求解,并对不同欠膨胀压力比下的燃气射流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捕捉到波胞、滑移线、射流边界以及三波点等复杂射流流场波系结构,与实验照片反映的流动特征及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阶间断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马赫盘位置与理论预估值和实验测量结果误差较小。证明该方法对激波具有较强的捕捉能力,为此类流动的数值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研究射流规律是航空、宇航及一般工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紊流理论尚不完善,实验研究必不可少。LDA是一种先进的非接触式测速工具,用它研究射流在国内尚属初探。本文总结了在自由射流流场的大规模实验研究中积累的测量经验,并介绍一些典型的测量结果。 测量在我校同轴射流风洞上进行。使用DISA55X二维后向散射LDA系统。图1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空学报》2016,(2):297-304
Compressible starting flow at small angle of attack(Ao A) involves small amplitude waves and time-dependent lift coefficient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efore.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hypersonic starting flow of a two-dimensional flat wing or airfoil at large angle of attack involving strong shock waves. The flow field in some typical regions near the wing is solved analytically. Simple expressions of time-dependent lift evolutions at the initial and final stages are given. Numerical simulations by compuational fluid dynamics are used to verify and complement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below the wing there is a straight oblique shock(OSW) wave,a curved shock wave(CSW) and an unsteady horizontal shock wave(USW), and the latter moves perpendicularlly to the wing. The length of these three parts of waves changes with time. The pressure above OSW is larger than that above USW, while across CSW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rop of the pressure, making the force nearly constant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of time. When, however, the Mach number is very large, the force coefficient tends to a time-independent constant,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sine of the angle of attack.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于RM不稳定性研究的竖直环形激波管的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加工了一套竖直环形同轴无膜激波管,可用于环形汇聚激波诱导下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实验研究。与前人工作相比,本文在流体界面的形成以及流场的观测方法上做了较大的改进。通过实验和数值方法,对该竖直激波管产生的环形柱状汇聚激波的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验证了同轴激波管形成柱状汇聚激波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界面形成方面,采用细丝约束肥皂膜技术形成正八边形气体界面,并利用数值方法考察了细丝对界面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界面发展的前期,细丝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利用连续激光片光结合高速摄影相机对流场进行观测,获得了正八边形air/SF6气体界面在环形汇聚激波及其反射激波冲击下的演化过程,并与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验证了汇聚激波的对称性以及细丝约束肥皂膜技术用于形成多边形气体界面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王川  陈鑫  荣康  赵罡  谭胜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9):2112-2122
针对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中第二级凹面腔内激波聚焦起爆能量和周期的研究,设计了二维凹面腔内暂冲式激波聚焦实验系统。通过分析粒子图像测速系统捕捉的照片和动态压力数据,获得了凹面腔内激波聚焦高压区压力特性和多循环流场演化特征。并且开展了A和B两种型面凹面腔的对比实验,进一步分析了多循环激波聚焦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入射激波第一次在凹面腔底部聚焦后形成的聚焦反射激波在喷口射流边界上发生反射,产生的反射激波再次在凹面腔底部聚焦,形成了第二次激波聚焦,如此往复便形成了周期性的激波聚焦,聚焦频率高达7~10kHz;并且,速度场和射流强度随入射激波碰撞而减弱,在排气过程中又增强,呈现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小口径武器膛口流场可视化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展发射条件明确的高分辨率膛口流场可视化实验,对深入揭示膛口流场的发展机理、改善武器性能、验证数值方法的可行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别在光膛口及安装不同膛口装置条件下,采用直接阴影法对小口径武器膛口流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获得了大量清晰地高分辨率时序阴影照片。这些照片清楚地再现了各条件下的冲击波/激波、弱压缩波、接触间断、射流边界等在内的典型膛口流场特征。据此,详细讨论了不同条件下的流场结构及动力学发展过程。这些可为数值计算及相关武器研究提供直接的实验对照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弹头外形不同尺度模型对二维射流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声速射流装置能很好地模拟榴弹引信发电机飞行时大气环境的工况,并成为地面考核和验收必不可少的设备。从二维轴对称N-S方程出发,利用二阶精度有限体积法和S-A湍流模型,对超声速射流装置的自由射流流场以及不同模型尺寸对超声速流场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给出了激波与射流边界之间复杂干扰流场结构图,结果证明不同模型的尺寸对超声速射流流场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对当量比乙炔氧气混合气体中爆轰波与激波正面对撞产生稳定波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主要以高速扫描摄影获取两波对撞的x-t纹影图,一维理论分析则基于三种热完全的组分求解两波对撞的稳定解并探寻它们的规律.实验发现透射波系包括一道激波和爆轰波,以及紧随爆轰波后的稀疏波区,这种波系情况与一维理论分析中CJ解一致.透射CJ爆轰与人射爆轰相比马赫数降低,而相对波前来流的传播速度有轻微提高,但在实验室坐标下其速度显著降低.透射波系受初始压强影响不大;初始温度提高使得爆轰波速度降低,而透射激波速度增加;对波系起实质影响作用的是入射激波强度,激波越强,则整个透射流场呈现偏向激波的趋势;理论分析还指出,稀疏波区的出现不可避免,当激波强度趋于声波时稀疏波区趋于消失,激波越强则疏波区趋于扩大.  相似文献   

17.
Laval型微喷管内气体流动的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赵淼  张谭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7):1556-1563
基于连续介质模型模拟研究了喉部宽度为37μm的二维Laval型微喷管内气体流动特性.计算分析了落压比变化对流场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前人文献中提到的"超声速环"现象,发现其本质就是过膨胀状态下微喷管内形成的"马赫盘",并利用激波理论分析讨论了在微尺度下该现象的形成机理及产生条件;在出口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落压比界定出"超声速环"可能存在的范围;讨论了落压比与激波对微喷管总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导流块深度对楔形空腔内激波聚焦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导流块深度对楔形空腔内径向入射激波聚焦过程的影响,对导流块深度分别为0、5、10、15mm的楔形空腔内激波聚焦的过程开展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用高速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拍摄了楔形空腔中气流流动的纹影照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了聚焦过程中流场的压力变化,并用高精度的数值方法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导流块深度下激波反射聚焦的过程发现:导流块深度越深,前导激波和压缩波两者聚焦的时间间隔越小,因此增大了激波聚焦的强度和空腔底部的压力峰值。导流块深度会影响二次激波形成的时间和发展程度,从而影响激波聚焦过程中楔形空腔内流场的紊乱程度。   相似文献   

19.
煤油在超声速气流中非定常横向喷射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目的是研究煤油在超声速气流中非定常横向喷射问题,并与静止和亚声速气流中的结果进行对比。改造普通油嘴并采用单次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得到不同延时的流场阴影照片。结果表明:在超声速气流中,射流柱破碎是由迎风面的表面波引起的,破碎点位于表面波的波谷。雾化过程过分四个区域。射流激波由近射流柱的迎风面,并在人壁反射,非定常喷射的波系演化复杂。煤油在亚声速气流中喷射,不存在射流激波,破碎点沿射流柱上移,穿透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