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搜救卫星系统(COSPAS-SARSAT)旨是为陆地、空中,特别是海上遇险目标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遇险警报,从而让搜救部门根据遇险警报中的位置信息,展开救援活动,目前已在全球得到广泛支持和应用。本文研究分析了国际卫星搜救系统标准规范的分布和重要标准内容,提出了我国卫星搜救系统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项目建议,为系统化构建卫星搜救领域标准,更好服务我国相关搜救载荷、终端管理、研制和应用等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09,(4):88-88
据新华网报道,莫斯科时间2009年7月21日晨,俄罗斯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一枚宇宙-3M轻型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卫星送人太空。其中一颗将服务于俄国防部,另一颗则是美国、加拿大、法国和俄罗斯合作开发的国际失事船只及飞机卫星搜救系统(Cospas—Sarsat)的俄方卫星。  相似文献   

3.
杨建 《中国航天》2004,(10):7-7
我国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仅仅10天后,9月9日,中国航天再传捷报。北京时间7时1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实践6号A、B两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火箭点火升空约11分钟后。A星  相似文献   

4.
张殷龙 《中国航天》1991,(10):44-47
中国卫星测控网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XSCC)和它所属的长春、闽西、厦门、渭南、南宁、喀什测控站、3个机动测控站,以及远洋测量船组成。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拥有功能齐全的数据处理系统、指挥监控设备和通信设备等。中国卫星测控网在对返回式卫星和同步通信卫星的测控中体现了先进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08,17(6):135-135
2008年9月24日,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部主任李权称,中国航天测控稳定实现了多星管理,目前管理的在轨卫星达40多颗。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卫星长期管理,并逐步实现向多星管理的转变,大致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国陆地观测卫星全球应急成像能力,通过分析卫星应急任务规划中涉及的卫星资源、测控资源及数传资源等,综合卫星过境窗口、卫星载荷能力、应急指令执行能力,提出了中国陆地观测卫星应急成像时效性分析方法;对境内及周边国家、欧洲及非洲、南北美洲等地区的应急成像与应急影像数据接收时效性进行分析计算,相关结果紧贴中国陆地观测卫星的测控能力、测控资源、数传资源的实际现状,可为中国陆地观测卫星的测控和数传资源的发展建设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境一号C雷达卫星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雷达成像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工程由卫星系统、运载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六大系统组成。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中国科学院参加了有效载荷的研制任务。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星箭发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测控  相似文献   

8.
中圆轨道卫星搜救(MEOSAR)系统是近年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大力发展的卫星搜救系统,MEOSAR载荷作为该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实现全球范围内遇险信标信号的透明转发功能。文章提出一种MEOSAR载荷的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具备ALC和FG两种增益模式以及90kHz带宽、50kHz带宽两种带宽模式,增益模式与带宽模式之间可自由组合,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灵活切换。采用国际搜救组织要求的两行根数(Two Line Elements,TLE)轨道参数对首次装载MEOSAR载荷的北斗全球系统第十三、十四颗组网卫星(MEO 13、MEO 14)进行跟踪,对MEOSAR载荷进行了详细的在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北斗MEOSAR载荷符合国际搜救组织互操作标准,经过入网测试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9.
日本空间事业开发团(NASDA)计划在明年4月启动全球气象监测卫星计划。该计划包括4颗卫星。NASDA将投资10亿开发2颗全球变化监测(GCOM)卫星,计划在2005年发射。第一颗GCOM卫星GCOM-A1主要进行大气监测;第二颗卫星GCOM-B1卫星将携带5种遥感器,主要进行地球监测。这2颗卫星的后继星GCOM-A2卫星和GCOM-B2卫星将在2010年发射。与继续研制ADEOS-3卫星相比,4颗卫星相组合具有观测覆盖范围大、风险小和投资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截止到2010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功发射了7颗卫星.距离2012年覆盖中国及其亚太周边地区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成功越来越近。这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欢喜之余.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将肩负的保障国民经济生活稳定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四、开路先锋"伽利略"卫星可提供10个右旋圆极化的导航信号和一个搜救信号。国际电联(ITU)规定:导航信号分别在分配的无线电卫星导航系统频段(1164~1215兆赫兹、1260~1300兆赫兹和1559~1591兆赫兹)内发射;搜救信号将在一个紧急服务预留频段(1544~1545兆赫兹)内广播。  相似文献   

12.
中星10号发射成功后,作为中国卫星运营国家队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天上资产从9颗卫星增加到10颗卫星。今年中国还将发射4颗通信卫星。那么,对中国来说,卫星通信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3.
国内动态     
正北斗导航卫星将具备搜索救援功能9月1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三十七、三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三、十四颗组网卫星。在这两颗卫星上,首次装载了国际搜救组织标准设备,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新闻来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网站)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稳定运行十周年9月17日,遥感卫星技术与应用发展研讨会召开,会上对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在轨运行十周年的情况进  相似文献   

14.
Galileo搜救信号转发器搭载于Galileo导航卫星,能实现对全球遇险用户信号的转发,这种搜救信号具有突发、短时的特点,一般的F/PLL跟踪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载波跟踪并完成解调。文中提出一种利用载波辅助的锁相跟踪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可知,此锁相环能在约50m s内达到同步,可以有效地完成Galileo搜救信号的解调。  相似文献   

15.
欧盟委员会已在欧空局的支持下于7月1日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采办工作,标志着该计划又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该系统将由30颗卫星及地面基础设施组成,几座主控中心设在欧洲,专用地面站网络分布于全球各地。系统现定于2013年建成,将提供开放服务、生命安全服务、商业服务、公共控管服务和搜救服务等五项服务。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0月25日上午9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飞行约11分钟后,实践六号03组A星与火箭分离;继续飞行约1分钟后,实践六号03组B星与火箭分离。两颗卫星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航天网由运载火箭测控系统和卫星测控网两大系统组成。中国的三个发射场座落于酒泉、西昌、和太原,它们分别执行不同的发射任务。对卫星的跟踪、遥测、控制和回收工作则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XSCC)和五个固定测控站、两个机动站、回收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完成。  相似文献   

18.
王盛  牛晔 《中国航天》2004,(8):29-32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和处理基础设施,负责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为全国服务,同时开展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能接收10颗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并分发9颗卫星数据,数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相关领域对SAR卫星的图像监测、科学数据采集条件和灾害应急等有着特殊的要求,反映在SAR卫星系统设计中,需要对图像指标、工作模式、重访周期、卫星编队或组网等方面进行特殊设计。文章从单颗卫星系统、卫星编队系统及卫星星座系统三个方面进行了地震应用的SAR卫星总体研究。  相似文献   

20.
雨水 《航天》2009,(6):60-61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始建于1970年,1987年12月搬迁到西安市内。中心由实时数据处理系统、事后数据处理系统、通信系统、监控显示系统和保障系统构成,具有多星管理能力,又具备与国外测控网联网的条件,是一个现代化的卫星测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