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首先,界定了所讨论的航天器电子系统的范畴,即限于航天器平台或公共服务模块部分的电子设备。然后,从分布式模块化结构电子系统发展、工业标准体系的应用、空间电子单机与元器件先进制造技术影响和数字化设备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航天器电子系统技术十余年的发展成果和趋势,其中重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工业标准向空间技术领域推广等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真空热试验的温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介绍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的温度测量系统,包括热电偶测量系统、无线测量系统和红外摄像测量系统,涉及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目前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在国内外真空热试验中居主导地位,应用十分普遍。但国外近几年无线测量系统已得到研制,红外摄像测量系统已得到应用,有的空间机构已计划将新型测量系统列入空间环境模拟器的标准配套设备。航天器温度测量系统的这些发展变化值得业内人士关注,进行必要的技术和设备研发工作,更好地适应未来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任务也越来越复杂,能源供给是航天器面临的首要共性问题,航天器间的无线能量传输也显得愈发重要。由于航天器在体积重量和功耗上的限制,为了保证有效的无线能量传输,需要采用毫米波高频段,同时还要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发射功率和发射天线口径情况下提高接收功率等技术难题。在回顾毫米波高频段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基于慢衰减电磁波产生和准无衍射波束形成的远距离时空聚焦微波能量传输理论与方法,并开展毫米波高频段整流器件建模研究和高效整流天线集成设计工作,建立航天器间毫米波无线能量传输缩比简化原理验证系统的研究设想,有望为航天器间无线能量传输效率提升提供技术基础和技术途径,也将推动无线能量传输在无人机无线输能、地面特殊场合供电等远距离无线输能应用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磁场耦合式近场无线能量传输具有高效率、非接触、无金属触点裸露等优点,对于解决空间非接触供电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为了推进空间磁场耦合式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文章重点梳理了国外在空间磁场耦合式近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发展路线图,调研近十五年来已经开展的演示验证或技术示范项目,分析国外关键技术方案及指标,提出航天器内设备间厘米级范围内优先采用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航天器间几十厘米到米级范围优先采用谐振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传输功率需提升至千瓦级以上、传输效率优于85%的发展建议,为未来发展空间磁场耦合式近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6,(6):86-93
以综合电子系统层次模型为基础,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分布式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以标准通用硬件模块、ASIC芯片、分层总线体系结构和空间通信协议体系作为基本的技术支撑,采用分布式的协同和并行处理,既可以提升信息网络服务能力和信息计算处理能力,也可以实现硬件模块和资源的共享及任务迁移和系统重构。在航天器上的应用表明:此方案可有效提升综合电子系统的运行效率及任务处理能力,增强综合电子系统对故障的容忍和处理能力,也能够显著提高综合电子系统的研制效率和产品化程度,使综合电子系统为构建高可靠、智能化的航天器提供所需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在轨重构容错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6,(2):120-126
重构容错技术是指利用可重用的软硬件资源,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或故障情况进行重新配置,从而可以实现在轨升级或故障修复。文章在介绍重构容错技术的基础上,以NASA的SpaceCube处理器和BittWare公司的重构处理器为典型案例,阐述了其系统构架、重构容错设计和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了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重构容错技术的优势,如减少系统的冗余和备份,降低制造和修复成本,实现系统内部局部故障的自修复等。借鉴国外重构容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总结出国内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重构容错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标准化的功能模块设计、在轨故障诊断精度较低等,并提出应开展在轨重构需求分析,以及功能模块化和可重构性的方案设计等建议,可为国内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的在轨重构容错设计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未来航天器中多元化的用户业务对星载设备中数据的采集、存储、修改等处理以更灵活、高效的方式实现的需求,研究分析了CCSDS制定的存储器访问业务的特点、作用及基本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可知,应用CCSDS存储器访问业务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星载综合电子系统的局限,满足未来航天器数据处理的更高要求。文章提出了其在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可行性、方法和工作模式,对存储器访问业务在未来综合电子系统中应用的优势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7,(1):71-78
对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的通用功能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了基于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标准和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ECSS)标准的综合电子系统业务及协议体系架构。体系架构包含应用层、应用支持层、传送层和亚网层,可通过各层的业务及协议组合实现系统功能。从标准业务及协议的选择过程、业务及协议体系架构设计、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该体系架构可为航天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器载接口及协议的标准化,促进航天器设备和软件的通用化,并为航天器提供更为灵活、强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国外NASA和ESA的SoC应用及发展情况基础上,结合卫星电子系统组成、SoC在空间应用的技术优势以及当前卫星电子系统小型化对SoC技术的迫切需求,阐明空间应用SoC技术的发展需求,提出SoC空间应用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微型化的新突破——微电子机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毅麟 《中国航天》1996,(10):22-25
航天器微型化的新突破──微电子机械系统朱毅麟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航天器使用的电子部件和系统早已告别了分立元器件的时代,用上了集成电路,甚至大规模集成电路。空间电子系统不仅实现了小型化、微型化,而且正在向着商业化迈进。有了这样的基础,国外...  相似文献   

11.
无线传感网络作为航天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凭其无缆化测量的显著优势,已成为航天运载器环境参数测量的重要手段。目前航天运载器上搭载的无线传感网络纷繁复杂,技术路线各异,难以有效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面向航天运载器的通用化无线传感网络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通用化产品架构、设计要点、应用难点及发展思路,旨在提高产品性能及可靠性,最终形成性能分档、可靠性高的货架产品。  相似文献   

12.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空间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微波与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问题,根据空间太阳能传输的具体需求进一步提出基于等离子体通道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并对基于此项技术的空间太阳能传输系统进行了论证,完善并发展了空间太阳能传输模型。基于等离子体通道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为多个领域的能量补给提供了新颖的技术途径,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未来火箭测量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大规模的箭载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箭载测量系统的发展趋势。简单介绍了现有箭载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以及目前国内对于箭载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其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一代大规模箭载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思路与相关技术,为进一步实现箭载测量系统的“无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我国空间事业发展现状,概述了现代控制理论在我国空间技术领域的应用现状,描述了现代控制理论对空间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最后指出如何结合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开展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technology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launch vehicle(LV), and based on which,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control system for Chinese heavy-lift launch vehicles were proposed. A dynamic on-line trajectory planning technique was discussed to meet the demand of guidance control under complex constraints, and model based identifica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 technology was suggested to deal with the control problems caused by model uncertainty and disturbance, and an integrated avionics system based on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 was put forward for module integration and distributed control, and FBG based real time flight control was also discussed. Moreover, other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wireless interconnectio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partitioning operating system, are both briefly introduced for the application in control systems. These studies will lead to breakthroughs in autonomous flight control in LV,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more long-term deep space explorations.  相似文献   

16.
Medical and surgical applications of space biosensor techn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nes JW 《Acta Astronautica》1996,38(4-8):261-267
Researchers in space life sciences are rapidly approaching a technology impasse. Many of the critical questions on the impact of spaceflight on living systems simply cannot be answered with the limited available technologies. Research subjects, particularly small animal models like the rat, must be allowed to function relatively untended and unrestrained for long periods to fully reflect the impact of microgravity and spaceflight on their behavior and physiology. These requirements preclude the use of present hard-wired instrumentation techniques and limite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Implantable sensors and miniaturized biotelemetry are the only means of capturing the fundamental and critical data. This same biosensor and biotelemetry technology has direct application to Earth-based medicine and surgery. Continuous, on-line data acquisition and improved measurement capabilities combined with the ease and flexibility offered by automated, wireless, and portable instruments and data systems, should provide a boon to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Playing a key role in this technology revolution is the Sensors 2000! (S2K!) Program at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 S2K!, in collaboration with space life sciences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provides an integrated capability for sens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including advanced biosens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paceflight hardwar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mmercialization. S2K! is presently collaborating on several spaceflight projects with dual-use medical applications. One prime example is a collaboration with the Fetal Treatment Center (FTC)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 The goal is to develop and apply implantable chemical sensor and biotelemetry technology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fetal patients during extra-uterine surgery, replacement into the womb, through birth and beyond. Once validated for ground use, the method will be transitioned to spaceflight applications to remotely monitor key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flight animals.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NASA implantable biosensor and biotelemetry technologies should accelerate the advancement of this and other modern medical procedures while furthering the exploration of life in space.  相似文献   

17.
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社会的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核心,而信息安全在信息社会中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企业经营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随着无线数据服务在商业中的应用,WPKI(Wireless Public Key Infrastrcture)作为实现无线网络安全的一种技术,在保障服务的安全性上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将对WPKI技术的结构、实现原理、安全机制、应用模型以及在无线网络环境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WPKI在WAP协议安全中的所起的作用,并对WPKI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核能的空间应用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本文针对空间核反应堆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了空间核反应堆与静态能量转换、动态能量转换技术结合供电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技术的发展特点,并指出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未来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引入航天器的旋转供电中是推动航天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现有应用最广的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因成本高、重量大、存在涡流损耗等缺陷而难以在航天领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而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 CPT)以其成本低、重量轻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航天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从传统IPT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的缺陷入手,分析将CPT技术引入航天领域无线供电场景的重要性。进而介绍了CPT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基本原理,并对CPT技术在轻量化、大功率、旋转型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来论证其在航天领域应用的潜力。最后总结了CPT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