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了在毫米波段内实现更大的功率输出,提出了一种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及三维堆叠封装。基于MEMS工艺平台,设计了硅基基片集成波导功分器,在33~37 GHz实现了20 W的功率合成;利用晶圆级键合技术,将功分器和功率放大器进行三维堆叠封装,实现小型化和高密度集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毫米波大功率合成以及三维堆叠封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毫米波卫星通信前端发射系统中固态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毫米波模拟预失真线性化技术。该技术采用毫米波共面线集成非线性器件,与传统的基于微带线集成非线性二极管器件的方法相比,避免了接地电感等不连续性干扰,提高了工作频率,拓展了工作带宽,在毫米波频段实现了宽带预失真非线性补偿。试验结果表明:在Ka波段13GHz(25~38GHz)频率范围内,由该技术实现的预失真线性化电路在输入功率15dB变化范围内,实现了3dB左右的增益幅度扩张和20°左右的相位压缩。将该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应用于改善一型工作频率为29.6~30GHz,输出功率为5 W的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的线性性能。双音信号测试结果表明:功放在1dB压缩点回退7dB的条件下,三阶交调失真改善度高于10dB,并在29.8GHz时达到19dB。该技术可用于满足现代大容量、高速无线通信,特别是毫米波卫星通信前端系统的需求,实现高质量、低误码率的数据无线传输链接。  相似文献   

3.
利用波导E-T结构,将二路等功率分配器与二路不等功率分配器级联,构成一种毫米波三路等功率分配器。完成该结构的仿真设计和测试,结果显示,在34~36GHz频带内,其净插入损耗优于0.33dB,回波损耗小于-18dB。  相似文献   

4.
德国FGANFHR的MEMPHIS雷达是一种试验用脉冲多普勒毫米波雷达,该雷达同时工作在35GHz和94GHz。利用100MHz或200MHz带宽的LFM线性调频可获得高距离分辨率。为了提高距离分辨率使之超过线性调频带宽所给出的c/2B值,需利用由间隔为100MHz的8个步进产生的800MHz总带宽频率步进模式。为了能利用通过测量获得的而非合成的基准线性调频,在后续的雷达数据处理中应避免常用的“展宽”处理,从而适应和补偿所有硬件导致的幅度和相位误差。由于“空间连结”,这种方式适用于距离范围远大于一单个线性调频长度距离的情况。 高分辨率SAR成像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适当补偿平台的运动,平台运动会在多普勒横向距离处理中产生干扰。本文阐述了毫米波SAR雷达的特性并着重讨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现有定标方法的精度和频次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基准星的全谱段、全孔径的在轨绝对辐射定标方法,方法适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辐射定标中的辐射基准可溯源至SI(国际单位)。文章简单介绍了遥感器在轨绝对辐射定标不确定度,并对基准星辐射定标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定标辐射传递模型和定标约束条件,对基准星辐射定标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得到辐射传递的不确定度为1.03%。分析结果对提高遥感器在轨辐射定标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月面热环境探测是我国探月工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科学意义。文章主要探讨月球表面热环境的测量技术方案,为研制一种技术性能先进并可在我国探月工程中搭载的月面热环境测量仪器作好必要的技术准备。这是一种兼顾工程需要与科学性的用于热测量的有效载荷,可实地获取月表热环境特性参数,既可为后续的月面活动提供可靠的热控设计依据,又可为月球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张兵 《空间电子技术》2012,(1):55-57,78
文章针对毫米波集成电路的需要,提出并分析了EHF波段波导-微带对脊鳍线过渡结构。在集成电路系统要求的42GHz~46GHz频段内,背靠背过渡段插入损耗小于0.1dB,回波损耗大于20dB,仿真结果表明该过渡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超宽带功率合成是实现微波毫米波固态大功率发射机的关键技术。针对传统二进制功率合成方式合成效率低、体积大等缺点,提出一种新型同轴波导空间功率合成电路,采用Hecken形式渐变同轴过渡电路、渐变槽线微带过渡电路实现16路功率合成。实测结果表明,在6-18GHz频带内,功率合成器输出功率典型值为150W,电源效率典型值为20%,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由于被测件基准元素的传递、设计及加工精度与待检元素要求精度不协调,而造成测量结果失真的情况,论述了CAD/CAM/CAT的关系纽带是统一的基准。提出了在工艺审查时加强数控测量工艺与加工工艺的技术协调,使基准可靠有效地传递,保证工件可检性的建议,这些对于实现一体化制造是很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毫米波技术的特点以及在空间应用中的意义毫米波是介于微波和红外波之间的一个电磁波段。一般认为毫米波的频率划分范围为30~300GHz,相应波长为10~1mm。毫米波设备的特点如下:1)由于频段高、绝对带宽大,因而传输的信息容量大;2)由于波长短,易于实现窄波束,因而测量目标的精度高、分辨能力强;3)因波束窄、带宽大和大气吸收特性,使毫米波信号很难被敌方截获,故工作隐蔽性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航天型号任务激增给AIT生产管理体系带来的问题,文章结合当前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与国外先进宇航公司——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就组织机构、科研生产管理、系统级研发及生产能力提升、生产流程进行对标,提出了业务整合、流程再造、优化管理模式的解决措施,探索具有中国航天特色的型号AIT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技术成就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尚志 《航天器工程》2011,20(6):11-15
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实施,使中国突破和基本掌握了航天器交会对接及其组合体的控制与管理技术,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空间实验室及后期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对国内外交会对接技术进行了对比,对所取得的技术成就进行了综述,指出任务成功具有提升国家威望、产生广泛社会效益、带动基础学科发展、推动航...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early 1990s the USA has maintained export control sanctions against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satellite launch services. In 1998 these sanctions were further strengthened, resulting in a de facto international embargo that is premised on ITAR export licenses. Since 1998 this de facto embargo has effectively prohibited China from launching Western commercial satellites of a sophisticated technological standard. Today, European commercial satellite manufacturers are positioned to fully benefit from ITAR-free technology investments, gaining access to Chinese launch services for the launch of commercial telecommunication satellites that are technologically comparable to US satellit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USA in light of EU regulatory divergence and the impending return of China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unch services market.  相似文献   

14.
分析机载PD雷达的地杂波特性,研究杂波仿真技术。针对机载PD雷达地杂波形成的特点,从机载PD雷达的工作过程出发,基于后向散射系数模型,采用距离-多普勒划分法的杂波功率谱闭合计算模型,计算机载PD雷达的地杂波功率谱分布情况,经仿真分析地杂波分布规律受脉冲重复频率、载机速度和天线指向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时域信号重构方法,解决了如何由基于后向散射系数模型得到的杂波功率谱重构不具备时域统计特性的时域视频杂波信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工程的涉及面很广,文章的论述仅限于1966年到1976年钱学森在中国返回式卫星工程方面的工作,重点论述了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在研制中国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业绩,目的是揭示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对开创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设计出一种小型化的微波功率均衡器。分析了均衡网络中谐振吸收枝节的特性,并讨论了谐振单元间匹配网络的设计原则与约束。对谐振单元和级间匹配网络的参数进行设定和调整,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优化分析,可以设计出满足目标响应的均衡器。基于该方法,设计了频段为1GHz-2GHz、小型化的微波功率均衡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自西向东发生了一次超长时间的日全食。根据日食产生的机制及几何特征,分析了日食对航天器光照条件影响,并给出了典型地球轨道航天器算例。  相似文献   

18.
空间站能源系统并网供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站结构复杂,通常由多个舱段组成,与飞船等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后,各舱段和对接飞行器自有的能源系统可能会由于空间位置及相互遮挡等原因而无法满足自身供电需求,这就需要对舱体电源系统进行并网供电。文章论述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飞船采用的并网供电方案,通过并联冗余及自动均流控制实现不同舱体间的功率传输;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研国外空间站并网供电技术,比较了空间飞行器组合体并网供电中的技术方案及特点,总结了目前空间站并网供电模式可采用的类型,最后提出了我国未来空间站并网供电可采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标准国际化是助推中国航天国际化发展战略转型重要途径。针对航天器声试验技术成果,通过积极推动其向国际标准转化,最终使其立项并成为ISO 19924《空间系统——声试验》的国际标准。该标准是在航天器环境试验领域首个由中国发起、起草和主导的国际标准。文章将介绍声试验技术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的过程和方法,以分享经验,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资源三号”卫星在轨几何定标及精度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三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民用三线阵立体测图卫星,实现了中国民用高分辨率测绘卫星领域零的突破,对中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是中国卫星测绘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在轨几何定标是测绘卫星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利用武汉大学在河南嵩山地区建设的几何定标场等基础设施实现了"资源三号"卫星的在轨几何定标,并对定标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高精度几何定标场几何定标后,"资源三号"卫星可以获得很好的无地面控制精度以及少量控制下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1︰50 000测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