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精密机床、数控、加工技术与工艺、精密检测和补偿控制等机电控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其发展与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技术及装备发展能力息息相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主要介绍了厦门大学微纳米加工与检测联合实验室在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针对大口径光学元件磨削和抛光两个加工流程及其配套的精密检测技术,详细阐述了磨削装备及单元技术、可控气囊抛光机床及相关单元技术、精密检测装备及相关单元技术等的研究应用情况。这些技术研究从超精密加工的需求出发,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和成果,通过对装备、工艺、检测等各方面整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磨削、抛光和检测装备及工艺技术的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体系,这些技术与装备确保了大口径光学元件的高质量超精密加工。  相似文献   

2.
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是精密特种加工技术的重要设备之一,对航空航天、军工、精密机械、汽车、微电子等行业的精密零件和精密工模具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激光核聚变、大型非球面和共形光学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将超精密切削、磨削、计算机数控抛光和连续抛光技术结合起来 ,成功地应用于激光核聚变光学零件的超精密、批量制造 ;分析了研制大型非球面光学零件超精密加工装置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5年10月17日,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会在四川省江油市召开。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研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观看了技术研发视频,审核了第三方机构检测报告,考察了仪器现场,经质询、讨论,最终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建议加快推广应用。此次鉴定会的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等承研单位的自主研发实力、产品精良工艺及优良品质。新产品为我国新材料技术发展提供了检测手段支撑,将服务于国防军工部件的生产及大飞机项目。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取得新突破 日前,由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非球面曲面超精密加工机床成功交付用户。 非球面曲面超精密加工机床具备超精密金刚石车削、铣削功能和超精密金刚石砂轮磨削功能及其他相应辅助功能,主要用于完成超精密平面、球面以及包括非球面曲面等在内的复杂面形光学零件的超精密加工。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BIEM)是专业从事精密数控电加工机床制造和精密运动控制技术开发,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三十年来.依托强大的科研、人才优势,同时"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的主要设备制造商.  相似文献   

7.
闭式整体构件因其结构复杂、叶间流道空间弯扭程度大,使得加工可达性极差,且材料一般为难加工的高强度合金,整体制造难度很大。针对这一制造难题,研究了闭式整体构件电火花加工的若干关键技术,如叶间流道加工区域划分、成形电极及其加工运动轨迹设计、工艺基准统一和电参数选择与优化、数控电火花加工过程仿真分析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典型闭式整体构件进行了试制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所研究的关键技术能够采用数控电火花加工技术精密、可靠地实现闭式整体构件的整体制造。  相似文献   

8.
在对两个产品的本体零件和框壳类对称孔零件作全面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组合加工工艺及4ZHJ四工位直线移动工作台式组合机床和3ZHJT三工位直线移动式精密镗床,这两台机床和其他机床一起组成生产线。本文论述本体加工工艺方案的制定,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实现加工的精密组合机床设计、制造、调试中的主要技术。机床外观如图1和图2所示。  相似文献   

9.
以单点金刚石车削和超精密金刚石磨削为基础的超精密加工能够经济地制造光学、机械和电子部件,或生产在微米和毫微米范围内的成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产品。辅助成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在评估超精密加工表面质量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香港建立了超精密加工中心,用各种设备和技术服务帮助当地企业对高质量超精密产品进行快速研制和试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始建于1961年,系中航工业所属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研究所,是航空机载设备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精密制造技术航空重点实验室和航空精密加工制造技术中心,主要承担航空机载设备精密制造和精密检测技术及其设备的研制和开发。研究所在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设备,惯导测试与运动仿真技术与设备,数控三坐标测量机技术与设备,精密检测技术与设备,环境试验技术与设  相似文献   

11.
<正>优质高效与低成本的加工方法是世界各航太制造强国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对于难加工材料以及复杂的结构,加工方法的选择更成为了实现设计目标的保障。相比传统机械切削工艺以及电火花加工的工艺本身局限性,如所加工工件的切削残余应力变形问题,加工中产生的温度对材料的微观结构造成负面影响且刀具费用高。埃马克推出的多轴联动数控精密电解机床已被航空发动机制造商针对高温合金、钛合金、钛铝合金的发动机主要部件加工采用,诸如整体叶盘Blisk等复杂3D曲面工件加工提供了最佳工艺解决方案。既  相似文献   

12.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国际水平在超精密加工领域起步最早的是美国,其次是西欧和日本。当前,美国在这个领域仍然领先。美国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得到美国政府和军方的财政支持。美国国防部陆、海、空三军组成了光学零件精密加工特别委员会,统一协调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在美国至少有30多个厂家和研究单位研制和生产各种超精密加工机床。美国通过陆、海、空三军制造技术的开发计划和能源部激光核聚变的住务等,对超精密金刚石切削机床的开发研究,投入了巨额资金和相当多的人力,实现了微英寸级(1微英寸=0.025微米)的超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在航空、航天、核能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作为系统运行质量保证体系中关键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评定环节,数字化测量技术和精密量具量仪是数控切削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眼睛",装备、服务并推动着先进数字化切削技术和数控切削机床的持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埃马克推出的多轴联动数控精密电解机床已被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用来加工高温合金、钛合金、钛铝合金的发动机主要部件,为诸如整体叶盘、单个叶片、扩压器以及涡轮叶盘的燕尾槽等复杂3D曲面工件加工提供了最佳工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由超精密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办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7月28日至7月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共收集35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内容涉及超精密加工的最新发展、超精密加工机床、超精密加工工艺、超精密测量及超精密加工的元部件等等,这些文章反映了我国超精密加工技术的最新发展。会议首先由实验室吴明报研究员作《发展我国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对策》的报告.报告中说,超精密加工技术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投入大.运行费用昂贵.严重影响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因而提出了通过降低设备造价等技术措施和集中应…  相似文献   

16.
细分机床市场 作为一个拥有100多年传统和170名左右员工的家族企业,FOOKE公司在机械设备行业开辟了细分市场的先河,集设计、制造和销售超大型龙门铣床于一身,令欧洲、印度、中国以及美国的供应商自叹弗如,除了机床本身以外,每个机床系统还包括夹具解决方案和刀具以及测量和NC程序,这些机床可以铣削长达30m的铝制铁路结构件,对垂直尾翼部件进行高精密加工,用CRP、GRP和铝材加工高精密外壳、高速铣削汽车行业的模型,并且解决很多其他专业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M:请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总体情况和主要产品。GIaudeBALLIF:瑞士宝美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总部位于瑞士西南部伯尔尼和日内瓦之间的萨尔斯镇,现有员工130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小型精密数控加工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专注于为小型精密复杂零件的加工提供解决方案。我们的产品包括加工中心系列、车削中心系列、数控多工位组合机床系列、单主轴和多主轴精密数控铣床系列、数控钻床系列和为客户度身定做的特殊设备。公司在英国、中国上海和印度设有分支机构,并在法国拥有一家分公司,专业生产配套各类机床使用的切削液的恒温、过滤和高压装置及各种泵。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柔性制造和适应性控制的适应性数控加工技术在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和延寿大修机产品的加工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适应性控制要素包括余量、误差、精度、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力等,在数控加工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工件空间几何位置适应性控制、零件装夹定位适应性控制、加工切削载荷适应性控制和机床生产运行适应性控制4个方面。对航空发动机产品适应性加工工艺及其关键技术做了综合阐述,并探讨了适应性数控加工的应用及控制要素。最后指出适应性数控加工技术是提高数控加工效率和精度的有效方法,智能控制的适应性数控加工技术将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为解决机载设备制造技术中普遍存在的精密孔和精密孔系加工问题而研制的超精密镗削加工机床,以及实施超精密镗削加工的条件和措施,最后给出了超精密镗削加工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航空部六二五所和航天部一一九厂共同研制的加工导弹舵机本体的设备和工艺已通过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航空部、航天部、兵器部、机械工业部和辽宁省所属厂所院校共二十多个单位40多名代表。代表们听取了研制单位的技术报告,查阅了全部图纸资料、试验报告,并经现场加工零件,实测了零件及机床精度,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三工位精密镗床和四工位组合机床解决了导弹舵机本体生产中存在的“三低一高”问题,即加工精度和光洁度低,刀具寿命低,生产效率低,废品率高。一一九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