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活动,于7月4日~8日在北京举行答辩终评暨颁奖会,至此,历时一年多的竞赛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颁奖会上,第二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组委会主席、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托管人ArtDula先生和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分别为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2.
<正>印度未来的月球探测计划有没有可能更进一步呢?印度有没有可能在月球探测这个全人类都很关心的重大科学项目上有所贡献呢?笔者对此还是抱着谨慎乐观态度的。印度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运载火箭的能力,研制一种大型的月球轨道器,装上分辨率更高的月面遥感相机,为更精确全月图的绘制提供基础数据,这样在选择着陆地点的时候可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25日~27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共同主办,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中国航天咨询中心协办的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首次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印度、巴基斯坦等18个国家的240多名航天局和空间机构的官员、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受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委托与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Narendra Bhandari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辞,孙来燕局长还做了大会主旨发言,美国航宇局、日本航空宇宙开发机构、意大利航天局以及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等相关负责人也分别发表讲话.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也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4.
月球探测卫星--月球初航-1□□继日本和中国近期分别发射了本国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月女神"和嫦娥-1之后,印度计划在2008年10-12月发射其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月球初航-1(Chandrayaan-1,见图1).  相似文献   

5.
亚洲航天大国印度对月球早已虎视眈眈。印度原打算2008年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初航1号,后来为了与中国竞争而提前到2007年。在斯玛特1号成功击中月球表面预定位置后,印度现在也准备进行撞月探测,其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重30千克的撞击器,它搭载在月球初航一号上一起升空,然后撞击月球,激起月球土壤,获取矿物质和水的科学数据。所以,其发射计划有可能推迟到2008年。  相似文献   

6.
《空间科学学报》2019,(3):372-372
中国国家航天局拟于2019年7月22日至24日在中国珠海举办第四届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会议.旨在推进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广泛交流,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开发科学研究新思路,并为全球行星科学界建立密切联系,会议主题包括:月球科学与行星科学的前沿,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及有效载荷新技术,未来月球与深空探测的科学愿景.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月球探测的科学内涵正在不断扩展,它包括月球的科学、基于月球的科学和居于月球的科学三个方面。根据这样的理念,未来的月球探索不仅要发射大量的轨道器对月球进行普查,还要进行更多的月面活动,对月球进行详查。所以,用月面巡视探测器(或叫月球车)对月面某一区域进行探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7月20日~23日,美国航宇局(NASA)主办了一次有9个国家的航天局参加的会议,讨论了月球科学探测今后要采取的步骤。参加会议的9个国家分别是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与会人员讨论了在称为“国际月球网”(ILN)的一项国际计划上开展合作的问题。该项目旨在把6个~8个固定或移动式科研站部署到月面上,取代阿波罗计划时期留下的设备,  相似文献   

9.
杨建 《太空探索》2012,(9):58-59
7月18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联合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三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结果在古城西安揭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薛济坤等的《"启明星"空间磁流体发电站》获一等奖,印度斯里兰纳玛斯旺纪念大学Gautham等的《空间碎片的清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靖宇等的《宙斯之盾——智能化多任务"太空能源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0日,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心演示厅举办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发布暨颁奖仪式”。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该标识在网络票选中以最高票数获得了网络人气奖。另外由浙江设计师苏志怀和福建设计师林秀杭设计的作品获得了本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自2005年8月15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师及广大热心群众的大力支持。截至2005年9月10日,征集办公室共收到参选作品1026份。 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全国征集的方式为重大航天探索工程设计标识。月球探测工程是一个有着巨大感召力的科技创新工程,工程标识将代表着“中国探月”所昭示的精神力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