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9,(5):16-18
探测双星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进入极地轨道。这两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当时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2 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2 .2 .1 我国各类航天器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实测结果我国于 1971年 3月 3日发射第一颗科学卫星———“实践一号”(SJ 1) ,其后又相继发射SJ 2~SJ 5 ,进行了空间物理和环境探测 ;在“风云一号”(FY 1)、“风云二号”(FY 2 )气象卫星、“资源一号”(ZY 1)、“资源二号”(ZY 2 )等应用卫星上也安装了空间环境监测仪器 ,取得了大量高能带电粒子环境及其效应的实测资料 ,极大地提高了对高能带电粒子环境的感性认识 ,促进了有关高能带电粒子机理和防护对策的研究。主要探测结果如下 :  a .…  相似文献   

3.
晓昊 《中国航天》2007,(1):30-33,37
太阳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但这个脾气有些暴躁的火球也经常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威胁。为了摸清它的脾气,了解太阳磁场中蕴藏的能量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对最剧烈的太阳活动——耀斑进行研究,以期最终实现“空间天气”预报,2006年10月25日,美国用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对孪生太阳观测卫星“日地关系观测台”(STEREO)。来自5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了这一项目。  相似文献   

4.
《卫星应用》2004,12(3):8-8
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05分,“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科学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这一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批准 ,上海航天局正式启动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风云三号”的研制工作。据介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继目前正在太空运行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之后的新一代产品 ,其目标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 ;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全球的温、湿、云、辐射等参数 ,实现中期数值预报 ,监测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 ,探测地球物理参数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的规律 ,为航空、航海和军事等部门提供全球任意地区的气象信息等。“风云三号”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轨道高度 850km ,轨道倾角 98.79°;卫星发射时的…  相似文献   

6.
据《解放军报》7月12日报道:我国在“神舟”2号无人飞船上进行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实现重要突破,在空间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天文探测、环境监测及预报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成果。 今年1月1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2号无人飞船,1月6日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按计划正常分离,返回舱返回地面,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进行多学科、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研究。目前,飞船轨道舱已在预定轨道上正常运行近200天,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在空间天文研究中,获得了多个宇宙γ暴完整的光…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双星计划的基础上,将研究太阳剧烈活动的规律和产生机理、太阳扰动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与演化、日-地空间特殊环境(高能粒子辐射、空间碎片、等离子体等)对航天器的影响等。这一计划要在日-地引力第一平衡点处放一颗太阳监测卫星,并同时在地球极轨上施放两颗卫星,形成对从太阳扰动到地球响应的完整连续监测。力争在日-地空间连锁变化过程的整体行为探测上取得重大进展,建立起符合实际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式,为建立保障航天、通信安全的空间天气保障体系提供科学基础。同时,积极发展业务型空间环境及效应监测卫星,与应用卫星搭载的空间环境监测载荷配合,长时间积累空间环境数据,研究影响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空间环境效应机理等。  相似文献   

8.
蔡金曼 《航天》2011,(11):28-28
9月中旬,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成功从172万千米外深空,传回第一批科学探测数据。这些数据是嫦娥二号从月球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过程中,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Y射线谱仪等三种有效载荷开机,所获取的空间环境探测数据。根据工程总体安排,将于近日择机再次开启部分有效载荷,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以"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宇航学会发布2021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1.太阳磁场周期性反转与太阳全球磁场探测 太阳活动周期本质上是由太阳磁场的周期性反转引起的,太阳磁场问题进一步制约着太阳物理学科的发展.缺乏观测数据是问题难以解决的关键,需要太阳物理和现代航天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以"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宇航学会发布2021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1.太阳磁场周期性反转与太阳全球磁场探测 太阳活动周期本质上是由太阳磁场的周期性反转引起的,太阳磁场问题进一步制约着太阳物理学科的发展.缺乏观测数据是问题难以解决的关键,需要太阳物理和现代航天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太阳电池阵电性能测试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航天器太阳电池阵电性能技术指标,分析了影响测试的技术条件,如光谱、光照强度、温度、标准太阳电池、光照均匀度、光照稳定度、测试系统等。文章还介绍了脉冲式太阳模拟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在航天器太阳电池电性能测试方面的发展方向和今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及其关键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未来世界能源的发展,文章综述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包括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结构演化以及世界各国相关项目的实施和进展,重点讨论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相关材料技术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在航天和新材料领域的基础,提出了我国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MR-SPS)方案,以降低远距离高压电力传输技术难度为核心,提出一种更新的模块化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该方案在分布式太阳电池分阵和多导电旋转关节基础上,对于微波发射天线阵也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和分布式布局,实现了太阳电池分阵和微波发射天线分阵的一一对应,形成多个独立的太阳能发电与能量传输模块,通过模块的扩展实现整个空间太阳能电站。该方案大幅简化了空间电力传输与管理的复杂性和在轨组装的难度。同时各个模块完全独立,组装后即可单独工作,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空间太阳电池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四方面分析了空间太阳电池阵的发展现状,包括体装式、带桨展开式、单板展开式、多板展开式、柔性多模块多维展开式等总体构型的发展历程,常用太阳电池片如硅电池片、砷化镓电池片、柔性薄膜电池片的材料与性能的发展现状,刚性基板结构、半刚性基板结构、柔性基板结构的发展与应用及五种展开机构的特点与空间应用分析,论述了空间太阳电池阵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了聚光型柔性太阳电池阵是未来空间太阳电池阵发展的趋势,旨在促进空间太阳电池阵向着大尺寸、大功率、模块化、低成本和轻质量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大功率航天器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器太阳翼在轨运行期间除正常对日定向转动外,根据飞行任务要求可能需要工作在α轴水平归零或垂直归零等特殊状态。在特殊工作模式下,太阳入射角和太阳翼的输出能力变化曲线更加复杂。建立太阳入射角与轨道角、太阳高度角、β轴转角等变量的数学模型,分析太阳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光照区时长,建立太阳翼在轨输出能力的预测模型。与实际飞行数据相比较,表明该模型可较为准确地评估特殊工作模式下太阳翼的输出能力,可用于在轨整舱能量平衡分析,为飞行任务计划安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对其特定的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当太阳活动频繁,特别是有耀斑爆发或者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时,经常能够观察到高能粒子(能量从几十keV到几十MeV)通量突然增加,这种由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粒子事件被称为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文章研究了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两类高能粒子事件,重点讨论了高能粒子横越磁力线的扩散对粒子在行星际空间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给出了对于不同扩散系数条件的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太阳帆推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太阳帆依靠反射太阳光光子产生推力,在飞行任务的整个过程推力连续作用于飞行器上而不需要任何推进剂。太阳帆可广泛应用于低成本大速度增量的太阳系飞行任务,具有其它推进系统无法替代的优点。简要介绍了太阳帆推进的机理及研究现状,给出了太阳帆飞行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及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黏滞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分析,确定了以黏滞阻尼器的阻尼率作为可靠性特征量,提出了利用大量地面测试数据进行黏滞阻尼器可靠性定量评估的方法,并给出了某太阳翼黏滞阻尼器可靠性评估的应用示例,为黏滞阻尼器的可靠性验证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站柔性太阳电池翼对日跟踪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站柔性太阳电池翼高稳定对日跟踪驱动控制,对于保障空间站长期在轨能源安全和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导柔性太阳电池翼动力学模型、柔性体模态分析和截断、Alpha对日定向装置机电系统模型、非线性传动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对空间站柔性太阳电池翼对日跟踪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采用Heaviside五次样条变速规划、位置和速度两级闭环、速度环陷阱滤波器柔性振动抑制的组合方案,实现空间站柔性太阳电池翼高稳定驱动控制。通过对典型工况的仿真校核,验证所设计的控制方案可实现跟踪精度优于0.3°、速度偏差±0.005(°)/s、稳定度优于7%@0.065(°)/s的性能指标。同时,Alpha对日定向装置的启动和变速过程中驱动力矩不大于30 N·m,稳速运行期间驱动力矩不大于5 N·m。各项性能指标要好于国际空间站Alpha对日定向装置,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